1.58
在天文观测中如何计算光速
侯工
类星体是宇宙中一种能量极其巨大的天体,它们通过可见光、X射线以及无线电波等方式向外辐射出强大的能量。
因为类星体距离我们非常遥远,通常都在几亿甚至100多亿光年之外,所以它们虽然能量惊人,但是在我们所处的位置看上去,它们和一般的恒星差别并不大,“类星体”这个名称也是因此而来。
例如,观测者观测到某类星体B到地球的距离130亿光年,它的辐射物C距离地球20亿光年,经过对辐射物与辐射源的分离速度进行反复测量后,科学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它们的分离速度是光速的7.4倍。
在现有物理学的框架内,辐射物是绝对不可能达到这个速度的,那么这个类星体辐射物的超光速现象应该如何解释呢?
其实,这是他们计算出现了错误,如图:
类星体示意图
三角形ABC在宇宙球面上。O是宇宙原点,B是类星体,C是B的辐射物,A是观测者,D是发生辐射的位置。
错误计算方法:
AC=20亿光年,
AB=130亿光年。
BC=130亿光年
BD=130亿光年。
因为
DB垂直于BC
所以DC=√(130^2+130^2)
=130√2
≈148亿光年
所以
148/20=7.4(倍)
也就是辐射物的速度是光速的7.4倍,显然错得离谱,因为任何物体运动的速度不会高于光速。
分析:
一
时间取错了。20亿年是光从辐射物C传播到观测者A的时间,而不是辐射物C离开类星体B的时间。辐射物C离开类星体B的时间等于类星体B离开D的时间130亿年。
二
距离取错了。观测者看到类星体到辐射物的距离,其实是光路径的长度DC,辐射物实际传播的距离是BC。
因为光一边在径向运动,一边沿着球面传播,所以走出一条曲线DC来,
由于时间和距离都搞错了,所以计算结果达到了光速的7.4倍。
要改正的话,只要记住:
(1)光是按照拓扑原理传播的:
实质上光只能在球面上传播,所以计算时不能用曲线的长度DC,只能用曲线在球面上投影的长度BC=130亿光年。时间要用由D到B上运动的时间130亿年。
所以
130/130=1(光速)
实际上坚信光速不变就可以了。以后凡遇到光速问题,是不需要计算的,凡超光速的运动,都是错误的。
(2)球面膨胀在视域(球面半径138亿光年)内也是等于光速的,超出视域是无法观测的。
(3)量子纠缠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