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药是导致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和癌症等众多严重性疾病的根本原因。很多人可能认为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是因为生活富裕造成的,与人们的生活和环境有关。生活条件和环境虽然与这些疾病有一定关系,但不是导致这些疾病的主要原因,导致这些疾病的主要原因是长期使用西药的结果。众所周知,欧美国家是西医的发源地,而他们的肥胖和糖尿病、高血压、癌症患者远远高于世界上其它国家和地区,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仅仅是因为这些国家富足的原因吗?不是,最根本的是因为他们生病后只能服西药造成的。中东很多国家比欧美还富足,但他们患此类病的人数远远少于欧美国家,原因在于中东国家受埃及文明和古巴比伦文明的影响,不仅有西医还有埃及医学和巴比伦医学在为人们的健康服务,因此中东国家患肥胖和糖尿病、高血压、癌症患者人数远远少于欧美国家,而欧美国家在以前除西医外几乎没有别的医学,除吃西药外没有别的治疗手段,长期在西药副作用影响下从而形成了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疾病。中国、印度、俄罗斯及日本、韩国为什么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癌症患者比欧美少呢?原因在于中国有中医、印度有印医,俄罗斯地处欧亚大陆的交汇处,多种医学并存,因此他们的肥胖等症的人数较欧美国家要少得多。为什么近几十年中国的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癌症患者呈上升趋势?原因在于我国近几十年来在西医化医疗政策的推广下,西医成为了主流医学,使用西医西药得到强力推广,因此,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癌症患者越来越多。 现在世界上的科学家对化学制剂西药是导致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众多严重性疾病的原因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因此,在5月27日全球200多位科学家联合发表声明:化学制剂是导致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的根本原因,并敦促各国领导人立即采取措施减少使用化学物质。
中西药的比较:抗生素 一位药物生化学家所撰写 对于现代社会的绝大多数人来讲,阴阳五行、四气五味听起来似乎很玄。如果从生物和化学的角度来解释中医药,大家似乎更容易接受。所以,我就从化学和生物的角度来跟大家分享一些医药常识吧。
先谈谈被现代人overuse的抗生素(antibiotics)。 人体自身有防御系统——免疫系统。我们的免疫系统就像一个军队,即帮助我们抵抗外界的侵入(例如细菌、病毒等),又能镇压内乱(细胞癌变等)。当免疫力很好的时候,人就不容易生病,即使是感染到细菌病毒也能很快自身恢复。可是现在很多人不知道如何保养自己,让自己的防御系统加强。反而是稍微有点小毛病,就服用抗生素,也不管是不是对证。
一般情况下,抗生素(antibiotics)只作用于细菌(bacteria),对病毒(virus)完全无用。如果你得了流感,却服用抗生素,那就是牛头不对马嘴了,因为引起流感的是病毒(virus),不是细菌(bacteria)。题外话,打感冒疫苗(flu vaccine)真的是完全没必要!我们得了一次腮腺炎,就不会得第二次;出了一次水痘,也不会出第二次。因为得了腮腺炎、水痘后,我们的免疫系统就记得引起腮腺炎和水痘的病毒的样子。下次它们再来入侵的时候,免疫系统就把它们通缉剿灭。可是没有人得了一次感冒就再不会得第二次。为什么?因为感冒病毒成千上万种,这次感染的和上次感染的不一样。所以,打了感冒疫苗后,也不可能产生针对这成千上万种感冒病毒的抗体,当然就是没用的啦。
另外,抗生素有抑制免疫系统(immune suppression)的作用。免疫系统是人体的军队。抗敌本是军人的职责,现在从外面请了职业杀手,军队的军人就不用工作了。长期下来军人就忘了本职,甚至变得敌我不分了。所以,长期服用抗生素,免疫力就会越来越低,当然就越来越容易生病。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就会导致自身免疫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现在越来越多的新病被诊断为“自身免疫疾病”,这与抗生素的滥用有着必然的联系。 服抗生素会产生抗药性,也就是说,服用一段时间后,这种原本很有效的抗生素对你就失效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在细菌和抗生素的战斗过程中,大部分细菌会被抗生素杀死,剩下的那小部分为了生存会产生变异,变成更强壮的细菌。 变异了的细菌对这种抗生素就产生了抵抗性。这时候,需要更强的抗生素才能对付这些死里逃生的细菌。同样的戏剧会继续上演……研发越来越强的抗生素的最终结果是培养出一批超级无敌细菌。到时候就真的大祸临头了。
中药当中,不少药都有抗菌作用,例如黄连、黄芩、黄柏等等。可是,中药用了上千年,即没有产生抗药性,也没有抑制免疫系统。跟西药抗生素比,中药“抗生素”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一味中药就有上百种化学成分。一个处方又有好几味中药。一碗黑黑的汤药跟一颗抗生素相比较,其化学成分要复杂千百倍。这些成分当中,有抗菌的,有提高免疫力的,有利小便的,有刺激副交感神经的……它们就像一个配合默契的团队,把细菌杀掉或赶跑,又不伤人体本身。也正因为这不是单兵独斗,而是团队工作,细菌无法同时对所有的成分产生抗药性,服中药也就不存在抗药性的问题了。另外,因为其中有顾及免疫系统的成分,所以不但不存在免疫力抑制的问题,而且会加强免疫力。
有趣的是,一些天然抗生素,例如黄柏里面的小檗碱(berberine,又名黄连素),不仅具有抗菌作用,而且有抗病毒和抗癌作用。那是不是应该把这些天然抗生素从中药中提取出来,纯化变成西药呢?这是现在的药物化学家做的工作。本人是药物化学出身,却不认同这种中药“西药化”的做法。除了小檗碱,黄柏还含有黄柏碱(phellodendrine),黄柏酮(obakunone),黄柏内酯 (obakulactone)等等其它成分。小檗碱也是黄连的主要成分之一(占黄连的10%左右)。懂中药的人都知道,虽然黄连和黄柏都是清热药,但是它们的作用不尽相同。黄连清中焦湿热,又善泻心火;而黄柏除下焦湿热,又能兼补肾阴。更何况中医治病时,往往是用多种中药配伍成一个处方,例如“白头翁汤” 里不仅有黄柏和黄连,还有白头翁和秦皮。这也就说明,单纯一个小檗碱是不能全部代表黄柏和黄连的。黄连素在中国是已经上市的药物,可是它的药用只是黄连和黄柏药用的一小部分。
抗生素是西药学观点“single bullet, single target”的产物。100多年前,药物学家认为针对一种疾病(single target), 只需要一个化学药物(single bullet),就可以治愈这个疾病。所以,药物学家们致力于研究药力超强的药物(magic bullet)。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受体(receptor)被生物学家发现,现在大家越来越倾向于“multiple bullets, multiple targets”的新观点。
而这所谓的新观点,中医却用了几千年了。可是,从化学和生物的微观学角度,化学家和生物学家怎么也搞不懂中医的处方是怎么开出来的。是的,从古至今,绝大多数中医不懂化学,不了解中药中的化学成分;不懂分子生物学,不知道什么是受体。可是他们却可以做到“随手拈来都是药”。那我们就不得不慎重思考用以指导中医开药的“阴阳五行,四气五味”了。
如果你平时很少服用抗生素,真正感染了细菌,又无法看中医时,服用药力缓和的抗生素(例如黄连素、鱼腥草素钠等)就足以解你燃眉之急。若是平时常服抗生素,到了真正需要的时候,恐怕强力抗生素对你也无用了。所以,请三思而后行。
根据1988年美国《亚利桑那州共和刊》中一报告指出:美国全国在一年中有近216万住院病人是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所致,其中死亡10.6万人。而1997年,在我国,210万人因西药药物反应住医院,19万人因此而死亡,接近于死于吸烟引发疾病的人数,相当于我国每年死于10余种传染病人数总和的12倍。与此同时,每年因西药不良反应而住院的病人达250万,让人震惊。日本一病理学家在尸体解剖时发现,大约50%的死者,其死亡原因与西药毒副作用有关。美国医学家坎贝尔博士提到:“每年有数万人死于下列事故:医疗差错、非必要手术、其他可以预防的治疗差错、院内感染、不良药物反应,最后一类是住院患者死于“药物的有害、意外或不良作用”,发生在用药剂量正常的情况下,尽管所使用的是经过严格审批的药物,用药的程序也是严格无误的,但是每年仍然有10万多患者死于这种药物意外反应。他研究发现大约有7%的住院患者,即每15个住院患者中就有1人曾经历过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从而‘需要住院,延长住院时间,导致永久性残疾或死亡’。
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曾作了一项调查,两年间总共调查共46 477份儿童的病历。他们发现,抗生素使用的频繁度极高(跟中国比可能还算低的),平均每个儿童一年间接受了3次抗生素处方,美国医师似乎非常喜欢用抗生素,其中有一半的抗生素是正常使用,用于处理中耳炎等问题,而有12%是用在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这些疾病并不一定要使用这些抗生素。在美国,医生每天的处方中有1.5亿张是抗菌药物,其中有50%是不必要的。美国在1982至1992年间死于传染性疾病的人数上升了40%,死于败血症者上升了89%。其主要原因是耐药菌带来的治疗困难。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仅1992年全美就有13300名患者死于抗生素耐药性细菌感染。西安第四军医大学的观察表明,在1590例住院癌症患者中,没用或仅用过一种抗生素者,其感染发生率为9.25%。而用过2种以上抗生素者为36.12%,是前者的4倍,也就是说,抗生素用得越多,感染发生率越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动了一场“抗癌战争”,宣布要在最短的时间里“降低癌症的发病率”。但从公布的一份美国资料中说:“宣战”三十年后,光调查研究就花费350亿美元,死了800万癌症患者,治病花了一万亿美元,依然和三十年前一样,连治疗癌症的门儿都没找到。癌症的发病率不但没有降低,为何反而升高?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3年组织了一次“医学目的再审查”活动,其结论主要是医学的目的不准确。造成医疗经费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医学的目的是“以疾病为中心”而形成的;解决的对策应是把医学的目的调整为“以健康为中心”。1996年,WHO再次提出:21世纪要进行“以健康为中心”的医学革命。这就有些类似于中医养生(治未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