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自由行 //www.sinovision.net/?2505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后记

热度 4已有 3342 次阅读2020-2-5 07:02 |系统分类:文学| 孔子 分享到微信

后记

 

经过五年耕耘,终于在昨天写完最后一章9.41《曾参直言 上失其道19.19】》,虽然没有定稿,但是可以舒一口气了。

 

在下之所以花这么大力气来干这费力不讨好的活,完全因为世人对孔子的误解,而世人对孔子的误解,主要因为朱熹对论语和孔子的曲解,朱熹认为孔子忠于君王,歧视民众。要知道,朱熹是历代钦定的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几乎被认为是百分百正确的,谁敢有半点怀疑?

 

孔子(公元前551928公元前478411日),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一直被称为圣人,教育家,思想家,伦理学家。然而,经过批林批孔运动以后,孔子的形像竟然一落千丈:他的塑像被砸烂,他的坟墓被挖开,他的思想被反复批判,什么狗屎污水都往他头上倒。

    直到今天,究竟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有司还是没有定论,不少人还在想通过反孔出名,因此,将一个真实的孔子告诉大家,很有必要。

    孔子的祖上是宋国的贵族。有流传说他是野来的,其实是讹传——孔子父亲叔梁纥六十六岁娶20岁的颜征为妾,因两人年龄相差悬殊,为婚与礼不合,不能迎娶家中,夫妻只好在尼山居住并且怀孕,生下孔子,故被误传为野合

    孔子3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后与母亲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尝尽世态炎凉,因此学会了干各种粗重活——什么耕种啊,放牧啊,抬抬担担的,全能驾轻就熟,对劳苦大众的苦难生活深有体会,同时对当时普遍的苛政暴政也恨之入骨,并因此立下了志向,将来有朝一日要推广仁政,普济苍生。

    17岁那年母亲也离他而去,孔子的贵族身份也越发被人漠视。这一年,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因此孔子对等级制更加深恶痛绝。现在有人将鼓吹等级制的屎盘子扣在孔子头上,实在是张冠李戴。

    孔子19岁迎娶了宋国人丌官氏之女为妻,20岁生儿子,鲁昭公曾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故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是年孔子开始被任命为管理仓库的小官。21岁孔子改任职乘田官,管理畜牧。

    由于孔子勤奋上进,到30岁时,已有所成就,并且有了名气。 这一年,齐景公与晏婴来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

    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 

    鲁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有人就认为孔子反对人人平等。其实,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国君要负起国君的责任,臣子要恪守臣子的职务,父亲要担当父亲的担子,儿子要尽到儿子的孝道。”

 

孔子承认各阶层的人存在着客观差别,但是反对以差别的态度对待人,而应该有教无类,一视同仁。

    孔子对从政者最高的要求是仁政。他在齐国欣赏了《韶》乐,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韶》是舜帝时代的音乐,孔子认为舜帝以至诚孝心感化天下,乃是仁政德治的最高典范,所以他评论代表舜帝政治教化的《韶》乐:表现的不但是音乐形式上的圆满美感,而且包含了道德人格素养上的追求卓越臻于至善,称之为尽善尽美。《武》是周武王时代的音乐,孔子认为周武王虽然师出有名,推翻商纣王的暴政,救民于倒悬,但是毕竟动用了武力,造成人命的伤亡。从人道(即仁道)的立场来说,是不够圆满的。所以他评论代表武王政治教化的《武》乐——虽然在音乐的美感方面可以说是圆满的,但是从道德人格方面来看却没有到达至善的境界,是尽美而未尽善。

    孔子理想中的政治是非暴力的,也就是人必须存有恻隐之心,执政者必须首先保障人性和人权,这就是仁政的具体内容。就这一点看,孔子的观点是超越时代的,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是人类的最高智慧

       鲁定公六年(公元前504年),季氏家臣阳虎擅权日重。孔子称之为家臣掌政。 所以孔子不上任,退隐而修著《诗》、《书》、《礼》、《乐》,众多弟子跟着孔子走遍各国,向各国宣传施仁政。然而,施仁政就要统治者降低对民众的压迫和剥削,势必减少其收入,因而受到各国国君的抵制,他们宁愿继续坚持原来的暴政而不顾民众生死。孔子因而到处碰壁,心力交瘁。

    鲁定公十一年(公元前499年),孔子回到了鲁国,并升为鲁国大司寇,掌管司法。后来荀子编了个孔子上任七天杀少正卯的故事,污蔑孔子擅用职权。其实同时代的史书中并没有记载少正卯这个人,可以说子虚乌有,但荀子为了拿孔子来当法家领头羊,就编个谎言,搞得司马迁也信以为真。用脚趾头想一下都会明白:孔子代行宰相职务才七天,以一个大夫的身份去杀掉另一个大夫,这可能吗?再说,孔子提倡仁,坚决反对轻易杀人,当鲁大夫季氏提出杀无道以就有道的想法时,孔子当即表示反对。可见,杀少正卯一事,与孔子的一贯思想不相吻合。

    孔子曾向老子学道,后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他本人著有《春秋》和《十翼》等著作,《十翼》是《易》学颠峰之作。他从事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这是他反对等级论的体现。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弟子的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孔学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后世统治者为了掩人耳目,给赤裸裸的暴政披上一层遮羞布,于是将孔子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实际上是挂羊头卖狗肉,搞外儒内法,根本上将孔学排挤出朝堂,因为孔子思想绝对没有盲目维护君主统治的本意,君王如何容得下他?

 

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跟孔子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为了迎合汉武帝的独裁统治,董仲舒把孔子的君臣伦理学变成了王道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董仲舒这种做法,显然是仿效法家韩非的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所以他的核心思想是法家而非孔学

    孔子说: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以免生命受到威胁(乱邦不居)是迁居自由之意,并不是一味地死守。《论语》出现了一百多次孔子的道德标准——“孔子对管仲大加赞许,这是因为桓公九合诸候,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论语·宪问》)齐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并主持和平盟会,没有使用武力,是因为管仲辅佐,天下才有长期较为安定的局面。可见,谁能保护絶大多数民众的生命,使天下长治久安,谁就称得上,还有子产以法治国,也被孔子称为仁。可见,孔子的仁政是从民为贵着眼的。孔子认为:一个人能够给民众实行好政策而带来各种好处,何止是仁道,那肯定是圣德啊!(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论语·雍也》 ) 

    孔子 一以贯之的道,不是忠恕而已矣!,也不是,而是自然规律之道。道是贯通古今的。是道在人类社会的体现,代表人类的最高利益,是维护人类最高利益的规范。所以仁是孔子的道德标准,而民为贵则是仁的最高体现。这里的民是无等级的全民。有人认为,孔子提出“克己复礼”,是顽固的保守派。其实,孔子是改革者。他曾提出“庶富教”改革三步曲。孔子的克己复礼为仁 应该理解为:克己复礼就是克服自己的妄念和邪念而完全走上正,然后到达礼的境界才叫作仁。

 

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博爱精神。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是对民众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其实,"皇权、父权、夫权至上的封建礼教",并非源于孔子。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所谓做大臣干的事,是用正道来辅助君主,如果行不通就不干!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论语·先进》)。

    孔子在《礼记礼运》里讲的是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檀弓》 记载孔子的孙儿"子思之母死于卫……", 有注解道:子思,孔子孙,伯鱼之子。伯鱼卒,其妻嫁于卫。孔子不会让儿媳忠于亡夫而守活寡,可见孔子并非封建卫道士。

    有人认为,孔子的仁政本质就是要维护尊卑有序的等级秩序,而且维护这个等级秩序,暴政是不可或缺的手段。——这实质上是肆意歪曲仁政。仁政本身就是弱化等级制。孔子说: 政猛于虎也。 政就是当时各   府实施的暴 政,是比老虎还要厉害的,也就是说,暴 政是拉大等级的根源。孔子的仁 政其实就是抑制暴 政的,提倡由政 府保护人 权。如果摈弃孔子的仁政,就是放纵政 府施暴 政。

    有人以为,为人 民服务就是仁 政。其实,仁 政是不分阶 级的博爱,而为人 民服务是分阶 级的,对非人民,如地    右,不但不服务,反而要斗 争,难道这是仁 政吗?

    孔子到处游说,希望各国君主施仁政,为什么不受欢迎?就是因为各个统 治者要行暴 政而反仁 政。施仁 政还是暴 政,是真尊孔还是假尊孔的试金石。有些人是口头上尊孔,实际上反孔,如历代帝 王,他们口头上尊孔,但是实际上施暴 政,那么就是假尊孔真反孔,典型代表是汉武  等。有的是造反时反孔,当皇帝后口头上尊孔,行动上实行暴 政,他们也是假尊孔,如刘邦和朱元璋等,有的是一贯反孔,那是因为他们施暴 政是明目张胆不加掩饰的,如 两个   皇。所以我们不能以多数帝 王口头上尊孔就否定孔子的学说,并且要厘清哪些是后人强加在孔子头上栽赃的?如等级制,封建礼教,愚民政策,禁锢思想等等,这些都是批林批孔时泼给孔子的污水。

 

有人认为,孔子主张仁政,就是反对尚武,并且将孔子学生称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文弱书生。其实孔子是文武全才,子路和冉求的军事技术都是孔子教的。孔子的文质彬彬就是亦文亦武的意思。骑马射箭等军事技术是孔子教学的重要内容。

    至于学界争议未絶,至今人云亦云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有人认为是孔子愚民,其实应断句为民可,使由之;民不可,使知之。意思是当执  的政 策适合民众时,就使他们自由,不要管他。如果执  的政 策不适合老百姓,就要充分发挥民众智慧,并且由民众的智慧来提高执政者的智慧——这就不是愚民的意思而是相信民众了。细想一下,孔子是个教育家,对学生尚能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对民众怎么可能愚民呢?

 

一般人认为孔子是儒家。其实孔子自成一家,与儒家没有丝毫关系,因为两者立场不同:孔子站在民众立场,儒家站在朝堂立场。

 

不少人认为孔子一心想做官,并且以孔子周游列国谋官做证据。其实孔子并不想做官,他的发小阳虎多次要他出来做官,他都没有答应;即使他担任鲁国大司寇时,因为不满鲁定公沉迷女色而坚决辞职,去列国对诸侯宣讲仁政。如果孔子想做官,就会苟同诸侯,与他们同流合污,弄个大官做做,但是孔子坚持正道原则,所以不受诸侯待见。

 

学界内认为孔学的核心是仁。其实孔学的核心是道,因为道是自然规律,是掌管一切的。孔子多次申明:“吾道一以贯之。”孔子之道,来自伏羲的《易》。

 

仕大夫阶层认为《论语》是治天下的。其实孔子的目的不是治天下,而是培养人格完美的君子。《论语》就是一部君子修行的教科书。

 

曾参认为孔子的道是忠恕,由于符合君主利益,所以通过朱熹以科举考试的标准决定下来。其实孔子的道是自然规律。孔子在1.3大道无言17.19】》里说:“予欲无言子贡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意思是:孔子说:我想不再说道了。子贡说:老师如果不再说道,那么我们遵循什么呢?孔子说:遵循天道啊!你看看那上天,他说话了吗?四季在变化,万物在生长,上天说过话吗?——孔子是将自然运行的规律作为道的。

 

有人认为孔子歧视妇女,因为孔子说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其实,在《论语》里,女作汝解,子作学生解,意思是说“是的,你们这些学生要和普通人交朋友,做到尊重和教化他们。但要注意,你过分亲近他们,他们会不礼貌,你疏远他们,他们又会埋怨。”

 

……

 

只要认真阅读,你会发现原来真实的孔子完全不是朱熹描述的孔子,朱熹的标准答案全部是荒谬的。

 

孔学有什么现实意义?孔学的目的是世界大同,汲取孔子的智慧,实现全人类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就是人类的最高利益。对于个人来说,用孔学修行,成为人格健全的君子,是社会和谐繁荣的保障。

 

最后希望看官多提批评意见。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1

握手
2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回复 八山山 2020-4-6 04:12
gaojin668899: 都是褒奖之词,应该不是删的,可能系统错误未贴上。祝安好!
谢谢!
回复 gaojin668899 2020-4-4 02:29
都是褒奖之词,应该不是删的,可能系统错误未贴上。祝安好!
回复 八山山 2020-3-18 12:02
jiliangboke: 看望,学习!
谢谢!互相学习。
回复 jiliangboke 2020-3-18 02:41
看望,学习!
回复 八山山 2020-3-7 10:19
gaojin668899: 博主把我的留言删除了?不是“希望看官多提批评意见”的吗?
不是我删的。
回复 gaojin668899 2020-2-9 15:47
博主把我的留言删除了?不是“希望看官多提批评意见”的吗?
回复 八山山 2020-2-8 04:28
孔学有什么现实意义?孔学的目的是世界大同,汲取孔子的智慧,实现全人类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就是人类的最高利益。对于个人来说,用孔学修行,成为人格健全的君子,是社会和谐繁荣的保障。
回复 八山山 2020-2-6 04:31
有人认为,孔子主张仁政,就是反对尚武,并且将孔子学生称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文弱书生。其实孔子是文武全才,子路和冉求的军事技术都是孔子教的。孔子的文质彬彬就是亦文亦武的意思。骑马射箭等军事技术是孔子教学的重要内容。
回复 gaojin668899 2020-2-5 13:05
绝好的文章!
由于古代文字语言的局限,很难准确表意,便形成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各取所需"。先生对孔子的高尚解读,充分显现了先生的博学多才和高尚人格。敬佩,敬佩!!
回复 Lmd 2020-2-5 10:27
客观实事地看待孔子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