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9.32子游怼子夏
新编《论语》详解•九 余论
侯工 编著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
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论语·子张19.12》)
杨伯峻:
子游道:“子夏的学生,叫他们做做打扫、接待客人、应对进退的工作,那是可以的;不过这只是末节罢了。探讨他们的学术基础却没有,怎样可以呢?”
子夏听了这话,便道:“咳!言游说错了!君子的学术,哪一项先传授呢?哪一项最后讲述呢?学术犹如草木,是要区别为各种各类的。君子的学术,如何可以歪曲?[依照一定的次序去传授而]有始有终的,大概只有圣人罢!”
钱穆:
子游说:“子夏的门人小子,担当些洒水扫地,言语应对,趋走进退一应细事,那够了。可惜这些只是末节。若论到本原处,就没有了,这怎好呀?”子夏听到了,说:“啊!言游错了。君子之道,哪些是先来传给人?哪些是放在后,厌倦不教了?就拿田圃中草木作修,也是一区区地分别着。君子之道,哪可用欺妄来对人呀!至于有始有卒,浅深大小都学通了的,哪怕只有圣人吧?"
详解:
子游和子夏两个都是孔子的学生,而且都是文科尖子,但是两人在学习方法和政治理念上有不同。
子游(前506年—前443年):名言偃,字子游,又称言游,春秋时吴地常熟人,孔门七十二贤弟子中唯一南方弟子,孔门十哲“文学科”之首。子游擅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宰,阐扬孔子学说,用礼乐教育士民,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为孔子所称赞。孔子曾云:“吾门有偃,吾道其南。”意即我门下有了言偃,我的学说才得以在南方传播,故言偃被誉为“南方夫子”,继承了孔子学说。
子夏(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00年):姬姓,卜氏,名商,字子夏,南阳温邑(今河南温县黄庄镇卜杨门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孔门十哲之一,性格阴郁勇武,好与贤己者处。子夏以“文学”著称,曾为莒父宰,提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主张“做官取信于民,然后才能动员民众”。孔子去世后,子夏前往魏国西河郡教学育人,收李悝、吴起为弟子,魏文侯尊其为师傅。子夏提出一套法家政治观点及理论,是法家鼻祖。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
——门人:学生。小子:年龄小的学生。门人小子: 正在上学读书的学生。当:担当。洒扫:洒水扫地。应对进退:接待客人,收收发发。则可矣:那是可以的。抑末也:不过这是末节啊。本:道之本。则无:却没有。如之何:怎么可以?
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闻:听到。过矣:说错了。孰:哪一项。传:传述。焉:语气助词,表示疑问。倦:懈怠。譬诸:譬如。区以别矣:分门别类。焉:这个焉指“怎么”。可:可以。诬:胡来,引申为硬性规定。有始有卒者:自始至终讲解透彻的。其惟:恐怕只有。
形而上者为道,形而下者为器。本章说的子游主张教学要抓住形而上这个道为根本,而子夏实际上是在实行形而下之器的细枝末节,所以子游怼子夏。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
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译文:
子游说:“子夏教出来的学生,担当些洒水扫地,接待客人,收收发发,那是可以的。不过这是末节啊。至于道之本,却没有,怎么可以?”
子夏听到了,说:“哼!言游说错了。君子之道,哪些是先来传述?哪些是因懈怠而放在后面?就比如草木,也是分门别类的。君子之道,哪可以硬性规定?自始至终讲解透彻的,恐怕只有圣人能做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