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
6.45晋齐春秋两霸主
新编《论语》详解•六 师贤
侯工 编著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论语·宪问14.15》)
杨伯峻:孔子说:“晋文公诡诈好耍手段,作风不正派;齐桓公作风正派,不用诡诈,不耍手段。”
钱穆:先生说:“晋文公谲诡,不仗正义。齐桓公正义,不行谲诡。”
详解:
对古文不能简单地望文生义,比如对本章多数人依据朱熹的《论语集注》:“晋文公,名重耳。齐桓公,名小白。谲,诡也。二公皆诸侯盟主,攘夷狄以尊周室者也。虽其以力假仁,心皆不正,然桓公伐楚,仗义执言,不由诡道,犹为彼善于此。文公则伐卫以致楚,而阴谋以取胜,其谲甚矣。二君他事亦多类此,故夫子言此以发其隐。”解释为:
孔子说:“晋文公诡诈而不正派,齐桓公正派而不诡诈。”
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对古文的理解不能离开当时的历史背景:晋文公、齐桓公是个怎么样的人?其实两个都是正派的明君,都成为当时的霸主。
在2.49《仁行担当》里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齐桓公晚年昏庸固执,过分纵容管仲擅权,在管仲去世后又任用易牙、竖刁等小人。
据历史记载,晋文公是个正直而且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主要表现有:
1,不迷恋权力。晋文公名叫重耳,是晋献公和狐姬之子,但骊姬受到宠爱,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嗣君,于是派人劝说献公让申生、重耳、夷吾三个王子离开国都,于是太子申生搬去曲沃,重耳去了蒲地,夷吾去了屈地,而骊姬和她妹妹的儿子奚齐、卓子仍然留在国都。重耳说:"君父的命令不能违抗。"后来换了两个国君,重耳都无动于衷,直到别人将他灌醉,拥他做国君,他都不干,还大骂那些要他做国君的人。
2,后来他为了挽救国家,做了国君。重耳成为晋文公后,重振朝纲,推举贤良,任用有才能的人辅政,制定官员规章,按法办事,培育美德,宣扬德教,以培养百姓的纯朴德性,拨乱反正,大量起用受晋惠公、晋怀公时代受到迫害的旧族,平民自食其力,工商之官领受俸禄,差役按其职务领取口粮,很快就走上正轨。
3,在军事上晋文公先是辅助周王室平定王子带谋反以勤王,执政九年间先后伐曹、攻卫、败楚、救宋、服郑、威秦,于前632年在践土会盟,奠定了其春秋霸主的地位。
司马迁的评价:“晋文公,谦而好学,善交贤能智士……古所谓明君也。”
重耳德才兼备,非常有魅力,并且对政治不感兴趣,这种品格应该是孔子比较欣赏的,但是他为什么用了一个“谲”来评价他?
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谲(jué):通决,本义是疏通水道,使水流出去,引申为开通大度、不固执。正:直。不正:弯曲、委曲、曲折。
本章记述了孔子客观评价晋齐春秋两霸主,肯定了他俩开通大度正直的优秀品质,也指出其不足。
译文:
孔子说:“晋文公开通大度但道路曲折,齐桓公正直顺畅但晚年固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