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1.43思道则道不远
新编《论语》详解•一 学道
侯工 编著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论语·子罕9.31》)
杨伯峻:古代有几句这样的诗:“唐棣树的花,翩翩地摇摆。难道我不想念你?因为家住得太遥远。”孔子道:“他是不去想念哩,真的想念,有什么遥远呢?”
钱穆:《诗经》上说:“唐棣花开,翩啊翻啊地摇动着。我心岂不想念于你呀!但我们的居室相隔太远了!”先生说:“只是没有想念吧!真想念就近在心中,还有什么远的呢?”
详解:
孔子关于学与思的关系,有著名论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典出《论语·为政》)意思是:只一味地读书学习而不主动思考问题,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却不去学习钻研、积累知识,也会陷入困境而无所获——可见,思是学习的不可或缺的过程。
可惜的是,广大学子在课堂上学习了很多鲁迅的文章,如《狂人日记》《药》《孔乙己》《祝福》等,学生们只是从字面上理解,以为鲁迅塑造了狂人、阿Q、祥林嫂、孔乙己等劣等人形象,是为了医治国人的劣根。但是,学生们并没有想到:鲁迅发表这些文章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当时正是世界列强欺负中国,中国人正在水深火热之中,特别是日本,正在磨刀霍霍准备大举侵华之际,国人感到一片迷茫和黑暗,这时候国人需要的是鼓励和信心的火光,而不是雪上加霜。但是鲁迅所作所为,是往中国人身上泼粪,是在用投枪和匕首向中国人身上猛扎,什么麻木、吃人、人血馒头、一代不如一代……
原来,鲁迅曾经留学日本,接受过日本的特务训练,他的文章完全是遵照日本人的命令写的。鲁迅本人也承认,自己的文学是遵命文学。鲁迅在谈到自己所写的小说时,曾说过:“这些也可以说,是‘遵命文学’。不过我所遵奉的,是那时革命的前驱者的命令,也是我自己所愿意遵奉的命令,决不是皇上的圣旨,也不是金元和真的指挥刀。”鲁迅在这里欲盖弥彰,因为:
一,鲁迅的“中国人劣根性”是日本“中国支那论”的翻版。
二,鲁迅在时机上紧密配合日本侵华文化先行的战略部署,翻译大量日本书籍,让国人接受日本文化,塑造中国人劣根性形象,打垮中国人的精神防线。
三,在组织上,鲁迅与日本间谍组织频繁而紧密联系,结识了大批日本间谍人员,如内山完造、羽太信子、须藤五百……并且将文章交给日本人出版,领取日本稿费。
学生们如果懂得思考,鲁迅的汉尖嘴脸马上就暴露了。但是由于学生年幼无知,当课文为圣经,因而深受其害。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
——唐棣:一种水果,这里指唐棣树。华:通花。偏:通遍,指唐棣花开满枝头。反:通返,这里指回到旧地。而:语气助词,表示感叹。
——“岂不尔思”是“岂不思尔”的倒装式,岂:怎能。思:想。尔:你。
——室:你的家。远:搬到远方去了。
——这首是逸诗,不是诗经上的诗,钱师在注解时搞错了。此处所引逸诗大概有物是人非之义,如“昔我往矣,杨柳青青;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小雅·采薇》)、“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等名篇。
——那么“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当解作:唐棣的花朵,又悄然爬满了枝头。我回到旧地,怎么能够不想你呢?当初唐棣花开放的时候,我们在一起的时光历历在眼前,只是如今你已经搬迁到了遥远的地方。
——孔子解此诗,正是取其“未之思”而借题发挥,阐发的是诗句当中的“室远而未思”寓意,根据孔子“吾道一以贯之”的思想,强调的是自我对于道的坚持和体认,而不要以某种借口放弃对道的坚持和体认:
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未之思也”是“未思之也”的倒装式。未:没有。之:这里指道。
——“夫何远之有”是“夫有何之远”的倒装式。夫,语气助词,在句首引出句子。
孔子曾经在2.13《欲仁仁至》里说: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遥远吗?我找到仁的门道,这仁就来了。)”本章与前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孔子通过讲解一首逸诗借题发挥,说明思对于道的重要作用——思道则道不远。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子曰后应该用逗号,因为“子曰”管着前后两个句子。
译文:
“有一首诗说:‘唐棣的花朵,又悄然爬满了枝头。我回到旧地,怎么能够不想你?回想当初唐棣花开放的时候,我们在一起的时光历历在眼前,只是如今你已经搬迁到了遥远的地方!’”孔子借题发挥地说,“没有真正去想,比如道,如果真的想了,道就在心里,还有什么遥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