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自由行 //www.sinovision.net/?2505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现在人所见亚里士多德全部著作皆非原装著作

热度 1已有 1503 次阅读2019-6-1 12:55 |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现在人所见亚里士多德全部著作皆非原装著作

    何新按:下文摘录自中文版《亚里士多德全集》序言,作者为国内最具权威的亚里士多德专家、翻译家苗力田先生。

    

    [苗力田(1917—2000)先生,是著名西方哲学史家,古希腊哲学研究专家,教育家,翻译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他通晓古希腊语、英语、德语和俄语,还粗通拉丁语,这就为他广泛深入的哲学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苗先生关于希腊哲学、德国哲学、俄国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专著和论文都是在深入研读原文原著的基础上写成的。]

    苗力田先生致力研究及翻译亚里士多德生平及作品毕生,他极为崇仰亚里士多德。但经过对亚氏各种版本及历史的认真考订和考证,乃知道:亚里士多德原著在其身后已经散佚。现在人们所见到的版本是12世纪以后从阿拉伯人手中得到和间接翻译的,文艺复兴时期以后,转成希腊文、拉丁文和英文,在意大利威尼斯及欧洲其他地区问世出版。

    这里摘录的文字,见该书序言第9页——第12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

    苗力田先生作为学者的诚实与严谨令人钦佩!这里仅摘录此文作为揭露希腊伪史的一个旁证。

    只是这里还应当指出,不仅久负盛名的亚里士多德著作其实都是出自二手、三手、甚至四手的赝品、掺水货,那些柏拉图、荷马、休昔底德、希罗多德以及全部所说的古希腊哲学文学作品,无一不是如此。

    不仅文字作品如此,关于他们的生平和传记则更是赝品横陈,真伪难辨,多数来源不明,经不起严肃的学术考证和推敲。基本都是出自中世纪后期及文艺复兴时代,西方共济会宗教文化为了与天主教宗教文化相抗争,需要建树一种新的传统和道统而制造的伪冒赝品。人们知道,文艺复兴的口号就是——回到希腊去,于是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西方精英掀起一个对古希腊文明(宗教、历史、政治和哲学)的造神运动。

    但也应当说明的一点是,指出托名古希腊的那些哲学、艺术的赝品身份,并非完全否定这些赝品的内在学术和艺术价值。不能不承认,许多仿冒希腊赝品的作者本身也是文艺复兴及启蒙时代的大师、高人、高手!事实上,我也曾是古希腊哲学及文化的崇拜者。

    只是,伪造古希腊文化,这的确是一个持续多年跨越若干时代的惊天、欺天的大规模而有系统的历史伪造工程。支持这个工程的是共济会金融家雄厚的金钱实力。关于这个问题,以后我还会陆续提供更多的铁证。

    《亚里士多德全集》序

    (上略)

    关于亚里士多德著作的坎坷命运,早在公元11世纪,就以传奇故事的形式记载于著名的地理和历史学家斯特拉波(Strabo)的《地理学》和阿加德米亚哲学家、传记作家普鲁塔克(Ploutarkhos)的《道德论集》中。根据传说,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殁后,吕克昂由亚里士多德的学生和朋友塞奥弗拉斯特(Theophrastos)主持。后者在公元前288年逝世前,把藏于吕克昂的亚里士多德和自己的稿本托付于同事斯开普斯(Skepsis)的纳留斯(Neleus),由纳留斯带回他小亚细亚的故乡,公开展览,任人抄传。后来珀加蒙王国的君主,为自己的图书馆向民间征集书籍,为了避免被征用,这批稿本就被藏于斯开普斯的地窖中,一直沉睡了百余年。

    直到公元前1世纪才发掘出来,卖给了台奥斯的哲学家阿柏里康(Apellikon)重新带回雅典。公元前86年苏拉攻占了雅典,把这批书稿劫到罗马,后来又转手到文法学家提兰尼奥(Tyrannion)手中,准备编辑抄传。但经两个世纪岁月的腐蚀,播迁散乱,这批稿子已经面目全非,又加上誊抄手文化不高、讹误百出,所以稿件的内容次序、写作先后完全不可辨认。

    直到罗马吕克昂第十一任主持、罗得斯岛的安德罗尼河(Andronicus)收藏了它,并重新加以编辑,这大概是公元前60年左右的事情。在当时,安德罗尼河已经无法查请这些著作的写作年代,只能用当时流行的分类归纳法,把它们按内容排比在一处。

    这样一个传奇故事,说来虽也凄婉动听,但总难免启人疑窦。因为,吕克昂在当时已是古代西方文明世界国际性的学术机构,自亚里士多德后已存续了250余年,很难想象在各地的学院里连创建者的一份手稿也无保存,更难想象漫步派的门徒们让其开山祖的典籍受到如此恶劣的对待。不过无论如何,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亚里士多德著作的形式次序和每篇的标题,都应归功于安德罗尼河,这已是人所公认的了。

    更令人遗憾的是,安德罗尼河所编定的《全集》后来也失散了,甚至连一份目录也不曾保存下来。至少也可以断言,第欧根尼·拉尔修没能够见到这份目录,若不然我们就会从保存下来的第氏目录中,更多见到我们今日所见的亚里士多德著作的标题。特别是那些主要著作的标题,如《物理学》、《形而上学》等等。

    实际上,公元后的几个世纪里,罗马帝国战乱频仍、社会腐败,希腊哲学的智慧火花已濒于熄灭。学者们纷纷带着他们的典籍移居较安定的东方,继续自己的事业。于是新兴的基督教就来填补这一精神空位。基督教是一个以信仰为基础的、排他性很强的宗教,它和把求知看作是人的本性的希腊哲学针锋相对。特别在公元4世纪基督教被宣布为罗马帝国国教,对世俗的希腊哲学加强限制,终于在公元529年查士丁尼下令封闭了全部非基督教的学校,希腊哲学在西方失去了最后的存身之所,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几乎不再为人所知。除了在公元6世纪初,罗马的一位学者和政治家波埃修(Boethfus)把《范畴篇》、《解释篇》等几个短篇译为拉丁语之外,直到12世纪初600年间,就没有迹象表明,拉丁语世界还接触过其他亚里士多德著作。 

    12世纪之后,随着东西文化的交流,西方人士通过阿拉伯哲学家阿维洛依(Averroes)重新见到了亚里士多德著作,并从希伯来语转译为拉丁语。大约在1255到1278年,绝大部分的亚里士多德著作已有拉丁文本。不过,在这一时期由佛兰德翻译家莫依贝克(Moerbecke)所编的亚里士多德全集拉丁文本中,还有一半是从阿拉伯文转译过来的。在14世纪末年,出版家阿尔杜斯·曼努修(Aldus Manutius)出版了几乎是全部的亚里士多德著作的希腊本文,不过其中的《论诗》直到1500年实际上并不为西方学术界所知。

    (下略)

    古代外国典籍的翻译,是一个民族为开拓自己的文化前途,丰富精神营养所经常采取的有效手段。这同样是一个不懈追询、无穷探索、永远前进的过程,求知是人之本性。 “pantes anthropoitou eidenai oregontai phusei”。

    苗力田   

    1989年4月于林园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八山山 2019-6-2 04:03
谢谢今爷鲜花!
回复 今又是 2019-6-1 23:08
世界人文历史里的一些贯通病,各国都有。在中国,比如孔子;在以色列,比如大卫王,凡此种种。有时我不免会想,什么是人类历史发展里,一直未被彻底看清后被彻底剪除的“毛病”。感觉是,人类作为一个生类,有些个毛病是永远无法剪除的。
问好!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