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华夏人侯工 文汉族这个名称是在汉朝以后确定的,孔子在汉之前,不存在汉族的问题。 汉朝之前的中国人称“华夏”。孔子像把孔子叫做周人比较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虽然孔子是商人后裔,但商人已经归附周朝了,孔子完全接受了周朝文化,所以孔子是周人。实际上,周人就是华夏人。 战国分布图汉朝因为国力强盛,人民很有自豪感,所以,当时汉朝统治下的人民自称“汉人”,也就是汉族。 汉人最早追溯到9700年前的伏羲母亲华胥氏,“华”就出自这里。“华”指华胥氏的子孙后代。由于古人“华”“夏”同音,所以用“华”表示华胥氏的后裔,用“夏”表示华胥氏的后裔居住生活的地区。《左传》:“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一语,便开启了华夏一词的先河。 华胥氏的儿子名叫伏羲,建立了伏羲国。伏羲国后来分化出多个部落,形成不同的族群。汉朝以后,各个族群又融合成为汉族,因此汉族成为中国的主体民族。 “汉”原指天河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孔姓出自殷商,有三千年悠久历史。孔姓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姓氏,他们的祖先,可以追溯到4400多年以前的帝喾[kù]高辛氏。帝喾是黄帝的孙子,曾经继黄帝及其父少昊之后,领导中华民族70年,因此孔姓的人,当然也是黄帝的后裔。 《史记孔子世家》上面,对于孔姓的渊源,有详细的说明:“孔子,宋微子之后,宋襄公生弗父何,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姓孔氏。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睾夷,睾夷生防叔,防叔畏华氏之逼,奔鲁。”从这段记载,可以明显的看出,殷汤的后代以孔为姓,是始自孔父嘉。孔父嘉是春秋时代宋国的人,所以孔氏之得姓,应该也已经有了三千年的悠长历史。 据考证,孔子的父亲是叔梁纥,祖父是伯夏,伯夏则是防叔之子。由此可见,孔父嘉不但是孔姓的创造人,而且的确是2000多年来举世同钦的至圣先师孔子的六世祖。 当然,现在姓孔的都是汉族。孔子以下的孔氏家谱,历2000余年如一日,把每一代子孙都记载得源源本本。像这样,能够把孔氏的世系追溯得分毫不爽,孔姓,的的确确是一个汉族姓氏。随着汉人的领土越来越大,有很多少数民族归化,经过两千年的融合,可以说,现在的“汉族”,在血缘上都带有“汉人”的血统。只是这个“汉人”血统所占的百分比有高有低罢了。所以,“汉族”这个称呼,既有文化含义,又有血统含义。汉朝分布图汉朝之后,众所周知,像鲜卑、氐、羯、契丹、党项等等,都在逐渐汉化中丧失了自己本民族的服饰、风俗甚至语言和姓氏,最终成为汉人的一部分。虽然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发生了与汉民族的冲突,但无一例外,最终的结果不变。这个过程就叫做民族融合,汉族,就是民族融合的最终结果。举个例子,比如契丹人的后裔如今有一部分生活在云南,考古学家在他们祖先的墓葬中发现了辽国耶律氏的信息,但他们如今的姓氏是"蒋",民族成分为汉族。 即便在今天,民族融合也仍在进行中,中国人和外国人结婚,生的孩子在中国落户,民族成分就是汉族。《三天内解经》记载自天地开辟,乃有边夷、羌、蛮、戎、狄,为中国华夏之篱落,篱落即邻居。随着历史发展,民族融合,如今中国56个民族都是华夏民族,好比任何国家人加入美国国籍,都是美国人。
从基因分析,孔子血统是Q系,前推到黄帝血统是Q系,再前推到伏羲也是Q系。Q系是汉族之源,Q系又是世界文明开拓者。O系是后来加盟华夏者。加盟者反超本身,反客为主了,Q系就被误当“少民”。好比现在外地移民超过了广州本地人,若干年后,讲广州话的广州本地人就被误认为“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