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7.16无为而治
新编《论语》详解•七 谋政
侯工 编著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卫灵公15.5》)
杨伯峻:孔子说:“自己从容安静而使天下太平的人大概只有舜罢?他干了什么呢?庄严端正地坐朝廷罢了。”
钱穆:先生说:“能无为而治的,该是舜了吧!他做些什么呢?只自己恭恭敬敬,端正地站在南面天子之位就是了。”
详解:
套路,古已有之。最深的套路,莫过于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套路。直到今天,一般人还不能识穿。
翻开历史,看看帝王们是如何对待孔子的:
秦始皇是法家代表。在政治上,法家反对仁政,主张严刑峻法,行的是暴 政。在思想文化领域,法家主张绝对一致的大一 统思想。秦始皇毫无掩饰地公开反孔。在他统治下,将所有与孔子有关的文献和书籍全部焚毁,一点不留(《论语》等文献因藏于孔子家的夹墙内侥幸得以保存),甚至对几百个研究孔子的文人挖坑活埋,可见其对孔学仇恨之深。
秦始皇无道,终被天谴。其帝业仅仅维持了14年就夭折了。更为严重的是,秦始皇整个家族随之被灭绝了,这对以后历代帝 王的教训最为深刻——谁不怕夭折?谁不怕灭族?——秦鉴不远,在孔子之后。
继秦朝之后,汉朝帝 王继承了秦朝政制,当然也继承了秦朝法家的大一 统意识理念。但是,汉皇帝吸取了秦始皇的教训,不敢明里反孔了。
到了汉武帝时期,出现了一个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为维持帝 王的法家统治出谋献策。他认为要维护政 治统一,必须在思 想上统一,于是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但是“独尊儒术”绝对不是独尊孔学。
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说:“《春秋》大一 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春秋》所主张的大一 统,是天地的常理,是适合古今任何时代的道理)。”
其实,孔子编撰的《春秋》所说的周朝,是联邦式的国 家形式,允许各种不同的思想存在和交流,在学术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所以能够持续800年之久。
而董仲舒却将周朝的国 内各诸侯政体的统一曲解成为思想文化的大一 统,这不正是法家一贯主张的大一 统吗?秦始皇焚书坑“儒”不就是这样做的吗?这正迎合了汉武帝的法家专 制思想。
汉武帝灵机一动:只要将所有原来秦始皇法家那套,全部换上董仲舒儒家这一套,换汤不换药,不就成了吗?于是就将董仲舒封为大儒,凡拜董为师的文人都被皇 帝任用,加官晋爵,从此就扭转了过去尊崇孔子的方向,变成崇尚儒家了。
这个儒家,只有孔子之名,没有孔子之实。从此,历代帝 王就干起了挂羊头卖狗肉的勾当,因而广大吃瓜群众深受其害——这就是从汉以后帝 王们的套路。帝 王套路深,群众吃瓜到如今。
凡是认为孔子是儒家的你就输了。不过,以后你看到别人反儒,就不用着急了——他们反的不是真正的孔子。
董仲舒的大一 统观点显然不符合孔子思想。孔子主张“和而不同”,喜欢与不同思想和平共处,认为不同思想互相碰撞才能产生共鸣之乐。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来自远方各地的学者朋友互相切磋,不同思想因发生碰撞而产生共鸣,不也是五声八音之乐yue4吗)?”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孔子说:“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因为别人的思想不同而攻击他,是非常有害的)。”而且孔子经常是君子和小人相提并论的。君子和小人分别代表思想和文化的两个层次。
孔子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唯:希望,愿;上智:代表君子;与:本意是关系密切,引申为结交朋友并教化之;下愚:代表小人,即一般民众;不移:不改变,坚定不移。——愿君子坚定不移地结交小人朋友并且教化他们)。”
孔子说:“有教无类(教:教育、教化和政治待遇:类:相xiang4,选择。——在教育、教化和政治待遇上对思想、财富、地位不同的人不应有所选择)。”
由上可见,孔子并不主张在思想文化上搞大一 统。因为孔学与异端是相反相成的,互以对方为存在条件,这就是孔子的辩证法。
由此可见,孔学与法家的大一 统根本不搭界。
如果按照孔子思想,在学术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发展下去,必然有政 治民 主、百业兴旺和科学发达,这就是孔子受欧美发达国家欢迎的原因。
而董仲舒根本不懂孔子的辩证法,以为独尊儒术,儒术就会蓬勃发展,谁知儒术失去竞争很快就衰落了;更要命的是历代帝 王行的是秦政制,结果在大一 / 统下,孔学也不存在了。
一般人以为“无为而治”是老子的发明,其实是舜的发明,比老子早了一千多年。
孔子非常推崇舜的“无为而治”,认为这是仁政的最高境界:执政者制定的政策如果符合民众利益,民众就会自觉执行,执政者就可以无为而治了。孔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政策符合民众利益时,放手让民众实践,政策不符合民众利益时,就让民众发挥智慧修正政策从而提高有司智慧)。”说的就是“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其……也与?”是反问句式,相当于“难道不是……吗?”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做到无为而治的君王难道不是舜吗?夫:在句首引出句子;何:什么;为:做;何为哉:做了些什么呢?恭:恭敬,谨慎;己:本义:丝的头绪,引申为政策法律条文;恭己:恭敬、谨慎地制定符合民众要求的政策礼法制度条文;正:正道;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引申为国家政权。
——做到无为而治的君王难道不是舜吗?舜做了些什么呢?他只是恭敬而谨慎地制定出符合民众利益的政策礼法制度条文,群众就会自动自觉执行,然后他循正道坐在王位上掌握着国家政权就行了。
本章通过孔子推崇舜的无为而治的仁政最高境界,提出仁的要点——“无为而治”:只要政策符合民众利益,民众就会自动按照政策办事了。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白话文:
孔子说:“做到无为而治的君王难道不是舜吗?舜做了些什么呢?他只是恭敬而谨慎地制定出符合民众利益的政策礼法制度条文,群众就会自动自觉执行,然后他循正道坐在王位上掌握着国家政权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