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1.12不器为道
新编《论语》详解•一 学道
侯工 编著
子曰:君子不器。(《论语·为政2.12》)
杨伯峻:孔子说:君子不像器皿,[只有一定的用途]
钱穆:先生说:君子不像一件器具(只供某一种特定的使用)。
详解:
杨钱二师的注解,都从朱熹而来。朱熹说:“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礼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如此解释,导致其后华而不实、追求所谓通才之风大盛,却没有一门精通,致使弄虚作假,阳奉阴违,最终造成不学无术夸夸其谈哗众取宠学术腐败。
对“君子不器”的“器”,孔子在《易·系辞》里说:“形乃谓之器。”,“器”就是“形”;何谓“形”?“形”,就是“相”。何谓“君子不器”?就是“君子不相”。
“道,不同、不相为谋”。要“闻、见、学、行”“圣人之道”的君子,就要“闻、见、学、行”“不相”之谋。也就是不要被事物表象所迷惑。凡事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不相,就是循道而行。
孔子在《易传》里又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意思是,形而上的是道,是规律,是本;形而下的是物体,是循规律运行的物质,是末。
不器:要抓住道,掌握规律,即抓根本,而不要舍本逐末,纠缠于琐碎事务的细枝末节之中。
孔子提倡“君子不器”,就是告诫君子凡事要行“不相”的道之谋,首先抓住主要矛盾,提纲挈领,解决主要问题,不要迷惑于事物的表面现象,纠缠于具体事务而忘记了前进方向,这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然而,朱熹却将“器”曲解为“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的器具”,这就明显降低了孔子的格局,将孔学局限在“不像一件器具”上,而忘记了以道之谋解决主要矛盾的大局。
朱熹所谓通才,实则不通,将精力和资源花费在“通才”上,不过在自渎而已。该思维模式已经成了腐儒的一种追求与标榜。所谓一通百通之人,不过是假设世界上存在一种上帝式的方法论,只要掌握了它,人就成圣人,人就能上帝,人就一通百通了。这种弱智呻吟在宋儒之后如此流行,都离不开对“君子不器”的误解。这种弊端归根结底是从对《易经》的误解开始的。道家等的思维基本都从这种误解而来。从这种一通百通自渎模式开始,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这种一通百通自渎模式的最好写照。
如今反孔盛行,也不能全怪吃瓜群众,要怪就怪吃瓜的精英。精英们大吃其瓜,凡事只想一通百通,读书不求甚解,人云亦云,成为腐儒。既然腐儒带头吃瓜,群众吃点瓜就很“自然”了。可悲的是,有司对此无动于衷,听之任之,媒介也缺乏正确导向。
在上章《干禄之道》里孔子教育学生不要刻意追求个人的福运,只要见闻广泛且实践有智慧后,排除疑惑和危险,再遵循正道将这些智慧运用到其他各方面,努力使言行都少过错灾祸,那么福运就在其中了。
在本章,孔子又告诫学生不要纠缠于表面现象,做不相之谋,依循正道,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行正道,办政事。
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要抓住道这个根本,而不要舍本逐末,纠缠于琐碎事务的细枝末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