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2.29仁民水火
新编《论语》详解•二 习仁
侯工 编著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论语•卫灵公15.35》)
杨伯峻:孔子说:“百姓需要仁德,更急于需要水火。往水火里去,我看见因而死了的,却从没有看见践履仁德因而死了的。”
钱穆:先生說:“人生有賴於仁,尤甚其有賴於水火。吾只見蹈火蹈水而死了的,沒見蹈仁而死的呀!”
详解:
周朝从公元前11世纪中期一直到公元前256年,持续了800年。是什么原因使它保持这么长的时间呢?其中,坚持仁政是主要原因。
周朝的稅 率只有10%,加上当时崇尚仁德,反对戰争,因而处于长期和平状态。
在和平环境下,民众安居乐业,全力生产,物质丰富,带来市场繁荣,同时促进了文学、哲学、科学的兴起。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根据当时的资料整理了《诗》《书》《礼》《易》《春秋》《乐》等文献。
生活好了当然会有追求娱乐享受的乐趣,因而孕育了丰富多彩的诗歌、音乐等文艺作品。
孔子年轻时曾经陶醉于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孔子也曾将当时流行的民歌蒐集成《诗经》,传颂至今。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周朝再长,也有结束的时候。孔子刚好面临着周朝开始解体的时代,仁政也开始退出历史舞台。呈现在孔子眼前的景象是一片混乱:礼崩乐坏,戰火不绝,各國統治者窮兵黷武。為了應付戰争,稅 率已经超过30%。
民众既要生产,又要打仗,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为此孔子发出了“苛 政猛于虎”的呐喊,随即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希望各个國君能夠克制膨脹的私欲,恢復周朝的仁政,停止掠奪和戰爭,降低民眾的稅 率,救民於倒懸。
本章就是在这样背景下,孔子在回答卫灵公关于仁 政问题时说的话,所以这里的仁是特指仁政。
在仁政缺失的情况下,才显得仁政的重要性。杨钱二师都没有说到要害。按照二师的解释,孔子说的是一般仁德,并不关心民众疾苦,就是现在说的鸡汤,只是在一旁唱高调而已,这样是不符合当时实际的。
二师解释源自朱熹,可见朱熹有意贬低孔子。
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
——有一天,孔子和卫灵公讨论國家政治。一开始,孔子就以水火的重要性来比喻仁政,说明仁政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民:民众,之于:对于,联系下文,包含有需要的意思;仁:仁政,与卫灵公谈论國家政 治,自然是仁政了,仁德还排不上号;水火:日常生活用的水和火;甚于水火:比水和火重要、急切。
——民众对于仁政的需要,远远超过了日常生活中的水和火。
——要施仁政,必然要降低稅 率,这就触动了卫灵公的奶酪。卫灵公听到这里脸上显出犹疑和畏难的表情。于是,孔子又将实施仁政的安全性与置身水火的危险性区别开来。
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
——是“吾见蹈水火而死者矣”的倒装句式,这里的“水火”,是指自然界的水和火;吾:我;见:看见;蹈:践踏,置身,践行;而:连词,表示因果关系;死:死亡;者:的人;
——根据前文,此句将“水火”放在前面,一方面强调施仁政解决民众生活用的“水火”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隐喻如果不施仁政而行暴政的话,民众的不满情绪就会演变成野性的水火,而陷于野性的水火是要死人的。
——我曾经看见有人因陷于野性水火中而 死 去,
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未:没有;蹈仁:践行仁政。
——但从来没有看到过因践行仁政而死 掉的。
——施仁政犹如满足民众日常生活对水火的需求,而不是陷于野性的水火之中,此水火非彼水火。
本章孔子通过论证仁政的重要性和践行仁政的安全性,提出关于仁政的要点——“仁民水火”,仁政于民众比日常生活的水火重要。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白话文:
孔子说:“现在民众对于仁政的需要,远远超过了日常生活中的水火。我曾经看见有人因陷于野性水火中而死去,但从来没有看到过因践行仁政而死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