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54.因材施教
新编论语详解•四 教文4.54
侯工 编著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11,22》)
杨伯峻:
子路问:“听到就干起来吗?”孔子道:“有爸爸哥哥活着,怎么能听到就干起来?”
冉有问:“听到就干起来吗?”孔子道:“听到就干起来。”
公西华道:“仲由问听到就干起来吗,您说‘有爸爸哥哥活着,[不能这样做;]’冉求问听到就干起来吗,您说‘听到就干起来。’[两个人问题相同,而您的答复相反,]我有些胡涂,大胆地来问问。”
孔子道:“冉求平日做事退缩,所以我给他壮胆;仲由的胆量却有两个人的大,勇于作为,所以我要压压他。”
钱穆:子路问:“是否听到了就该做呢?”先生说:“还有父兄在上,怎可听到便做呀?”冉有问:“是否听到了就该做呢?”先生说:“自然听到便该做呀。”公西华说:“由问:‘听了便该做吗?’先生说:‘有父兄在上。’求问:‘听了便该做吗?’先生说:‘听到便该做。’赤对此有疑惑,敢再问个明白。”先生说:“求呀!他老是退缩,所以我要拉他向前。由呀!他一人要兼两人事,所以我要抑他退后。”
详解:
孔子在1.68《闻见智道》里说:“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意思是说:大概存在没有智慧却凭没有智慧而有所作为的人。留意考察老乌鸦,就是这样的典型:他可以不懂《论语》而凭着不懂《论语》就盲目地反孔,除了胡说八道,他能反出个啥样?
有个宵小上来就说“炸掉孔老二这个伪君子!”这个盲者根本不知道孔子就是专门反对伪君子的。把反对伪君子的人炸掉,难道不是保护伪君子吗?这就是反孔宵小的逻辑。
看来,要救孔学,首先还是要扫盲。因为网上文盲铺天盖地,多如蝗虫,不扫盲,孔学寸步难行。
有个孔盲大反中庸,他将度娘的定义:“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当成标准,然后就将符合这个定义的:
面对困难:车到山前必有路;面对厄运天塌:大家死;面对过河:有矬子;面对邪恶: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面对人才: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面对弱者: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面对是非:一个巴掌拍不响;面对恶吏:民不与官斗;面对斗争:退一步海阔天空等等等等,这些陈腐的观念
——当成中庸之道,也是醉了。
孔子对中庸说得很明白:在2.60章《仁者中行》里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中庸就是中行,过和不及都不在道上,都不中行;中庸的重点在行,在实践;中庸,是走中道,按照自然规律办事。
文盲者都盲目相信度娘,所以度娘长成大肥婆。
子路问:“闻斯行诸?”
——闻:听到;斯:这样做的话;行:行动;诸:之乎,之:代指这样的话;乎:吗。
——子路问道:“听到这样做的话,马上就行动去做吗?”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可以听到马上就行动去做呢?”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冉有问道:“听到这样做的话,马上就行动去做吗?”
子曰:“闻斯行之。”
——孔子说:“听到马上就行动去做。”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地?’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公西华说:“子路问‘听到这样做的话,马上就行动去做吗?’老师说‘有父兄在’,冉有问‘听到这样做的话,马上就行动去做吗?’老师说‘听到马上就行动去做’,我不明白,大胆请老师解释。”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孔子说:“冉有遇事退缩,所以鼓励他前进;子路胆子有两个人那么大,所以抑制他。”
本章通过孔子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教育方法,体现因材施教的精髓。
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白话文:
子路问道:“听到这样做的话,马上就行动去做吗?”
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可以听到马上就行动去做呢?”
冉有问道:“听到这样做的话,马上就行动去做吗?”
孔子说:“听到马上就行动去做。”
公西华说:“子路问‘听到这样做的话,马上就行动去做吗?’老师说‘有父兄在’,冉有问‘听到这样做的话,马上就行动去做吗?’老师说‘听到马上就行动去做’,我不明白,大胆请老师解释。”
孔子说:“冉有遇事退缩,所以鼓励他前进;子路胆子有两个人那么大,所以抑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