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34.礼至中庸
新编论语详解•三说礼3.34
侯工 编著
微信公众号:xz480219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6.29》)
杨伯峻:孔子说:“中庸这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大家已经是长久地缺乏它了。”
钱穆:先生说:“中庸之德,可算是至极的了!但一般民众,少有此德也久了。”
详解:
千古以来,人们对中庸的注解五花八门,莫衷一是。
最早是孔子之孙子思在《中庸》一书的注解:“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子思的意思:人的感情尚未表现出的状态叫做中,一旦表现出来,能“中节(不过分)”的叫做和。中庸就是中和。——重点是人的感情。
朱熹注释说:“喜怒哀乐,情也;其未发,则性也。无所偏倚,故谓之中。”性即本性,本来的状态。——重点在本性。
程颐解释说:“中庸就是不偏不倚不改变原则。”——重点在原则。
度娘的定义: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重点在处世态度。
杨伯峻和钱穆都解释为道德。
从以上解释中,包括了“感情、本性、原则、态度、道德”,这里有5个答案,究竟哪一个是对的?
要找到正确答案,必须弄清楚“中”和“庸”两个字的意思:
中:中道;庸:用也(《说文》),引申为践行;中庸:循中道践行。
可见,无论是孔子嫡孙子思,还是宋代大儒程颐、朱熹,抑或现代杨钱度娘,对中庸的注解都是错误的,皆因他们不懂得孔学的实践性。
“中庸”不是“感情、本性、原则、态度、道德”等这些纯理性的东西,“中庸”是当下的承担,是现实的践行。
孔子在第二篇60章《仁者中行》里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不下足功夫就找不到行中道的合乎中庸的人做合作者。如果竟然也找到了什么合作者的话,那一定是狂者或狷者了。狂者激进而过,狷者不敢作为而不及。
按照孔子的意思,中庸就是中行,过和不及都不在道上,都不中行。——重点在行。
行是践行,是实践,离开实践,就没有中庸。
中庸之为德也
——中庸:循中道践行;之:代指前面的“中庸”,可译为“一种”;为:作为;德:德行,道德行为;
——中庸,循中道践行,作为一种道德行为,
其至矣乎
——其:代指前面的“中庸之为德也”;至:至善,最好的;
——是最好的了!
民鲜久矣
——民:大家,包括领导、有司和广大民众;鲜:缺少;久:已经很久;矣:了。
——但是领导、有司和广大民众缺少它已经很久了。
——孔子感叹如今领导、有司和广大民众很少有人循中道践行了,也就是礼崩乐坏,道德行为沦落了。
本章孔子指出循中道践行的中庸是最好德行,希望大家都能够恢复之——礼至中庸。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白话文:
孔子说:“中庸,循中道践行,作为一种道德行为,是最好的了!但是领导、有司和广大民众缺少它已经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