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30.事亲之礼
新编论语详解•三说礼3.30
侯工 编著
微信公众号:xz480219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4.18》)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4.21》)
杨伯峻:孔子说:“侍奉父母,[如果他们有不对的地方,]得轻微婉转地劝止,看到自己的心意没有被听从,仍然恭敬地不触犯他们,虽然忧愁,但不怨恨。”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能不时时记在心里:一方面因[其高寿]而喜欢,另一方面又因[其寿高]而有所恐惧。”
钱穆:先生说:“子女奉事父母。若父母有过当微婉而谏,把自己志意表见了,若父母不听从,还当照常恭敬,不要违逆,且看机会再劝谏,虽如此般操心忧劳,也不对父母生怨恨。”
先生说:“父母的年岁,不可不常记在心呀!叫你一想到,又是欢喜,又是忧惧。”
详解:
中国的孝文化包括两部分:一是对逝去的先人的怀念,以祭祀的方式表示,二是对健在父母的孝敬,以平常恭敬和悉心赡养表示。
我们的身体,来自父母,被父母所养育,自然与父母是身心、情感一体的。
考验我们的是,当父母犯有错误的时候,作为子女的应该如何处理?
曾几何时,有些年轻人受了别人古惑,将父母的历史问题当成罪恶,进行揭发批判,反面无情,伤了父母的心,还美其名曰“大义灭亲”,从而破坏了我国传统的孝文化,败坏了道德。
古训云:“同居相为隐,父子相为隐。”话说孔子周游列国来到铜锣山,叶公跟孔子讲他正在审理一件偷牛的案子:父亲偷了别人的牛,儿子告发了父亲。孔子听后说:儿子告发父亲是小直,如果儿子包庇父亲则是更大的直。
自古以来父子相隐不被治罪。国外也不强迫兄弟、父子、夫妻相互告发。这是人类的良知。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国,有一对夫妻晚上睡觉时,丈夫在床上大骂希特勒,天亮后妻子到党卫军处告发了丈夫,丈夫被纳粹投入监狱。二战结束,丈夫出狱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状告妻子。
法官当厅判处妻子有罪。法官说:“人类的良知让我判被告有罪。”
文哥时期,陈红兵母亲说了几句对某人不敬的话而被儿子揭发,不久被枪决,陈红兵冷静下来后,从此受到良心的责备,在痛苦中煎熬。
毕老爷只是在私宴上发了几句牢骚,就被人告发,这个背后捅刀子的人实在无耻,即使你看不过眼,也应该私下里规劝,如果换作你是毕,你想别人也这样对你吗?
泥水佬开门口,过得自己,也要过得别人。
如果大家都互相背后捅刀子,还成什么世界?
父亲对于子女犯错,尚且不以极端方式处理,更何况子女对父母犯错,更应该妥善处理了。
对父母犯错的处理方式体现了子女对父母是否有爱心。当看到父母有过错,很多年轻人感到一筹莫展,所以孔子在这里给出正确的处理方法: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事: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侍奉,二是犯错,有问题;几:微也,殆也(《说文》),引申为婉转;见:表明;志:意见,建议;从:听从;又:还是;敬:恭敬;违:违抗;劳:费心劳力;怨:怨气。
——在侍奉父母的过程中,遇到父母犯有过错,应该在父母心情好的时候婉转地劝谏,表明自己的意见,如果父母不听从,还是要恭敬他们,不能违抗,再从长计议,即使费心劳力,也不要有怨气。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年:除了年龄,还有和父母相关的一些日期,例如他们的生日、结婚纪念日,还有我们的出生日等等。
——我们的出生日,对于父母,特别是母亲来说是苦日,在古代,这一点更明显,因为生育条件不好而死去的母亲,在当时并不罕见,就是平安,生育中所受之苦,也是人生之大苦之一。
——知:从“口”,从矢,意思是“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即“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像箭一样快”。“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不可不脱口而出。
——请问,你能否在跌倒爬起立刻就能说出自己父母的年龄?
——父母的年龄、生日等,不能不常常挂念以至可以脱口而出。这种真挚的情感,一方面为父母健在而欢喜,一方面因父母年老而忧惧。
本章原来分为两章,因为内容连贯而拼成一章,以加强孝的观念——事亲以礼。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白话文:
孔子说:“在侍奉父母的过程中,遇到父母犯有过错,应该在父母心情好的时候婉转地劝谏,表明自己的意见,如果父母不听从,还是要恭敬他们,不能违抗,然后从长计议,即使费心劳力,也不要有怨气。”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生日等,不能不常常挂念以至可以脱口而出。这种真挚的情感,一方面为父母健在而欢喜,一方面因父母年老而忧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