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26.诸夏礼亡
新编论语详解•三说礼3.25
侯工 编著
微信公众号:xz480219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论语·八佾3.5》)
杨伯峻:孔子说:“文化落后国家虽然有个君主,还不如中国没有君主哩。”
钱穆:先生说:“夷狄虽有君,仍不如诸夏之无君。”
详解:
中国历史,是从9700年前的伏羲作《周易》开始的,因为《周易》是正式文字记录。
《周易》的核心是道。
《周易》又是中华文化之源,所以中华文化的核心也是道。
因为《周易》是中华文化之源头,也是世界文化之源头,所以不属于任何学派。
孔子对《周易》进行深入研究,著有非常重要的演绎《周易》的《十翼(易传)》,是孔学主要内容之一。
《论语》里面记录孔子的言论是孔子在现实中运用和发挥《周易》的心得、体会和创新。
孔子还编修了《春秋》、《诗经》、《尚书》、《礼记》、《乐经》,这些都是孔学内容。
后儒将以上典籍全部划归儒学,贪天之功为己有,实在无耻,历代大儒更将孔子谎称为儒学创始人,那更是无耻之尤。
秦朝是以法家思想为政权的统治思想的,而汉朝在汉武帝之前以道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因为汉朝行秦政,秦政的核心是法家,法家主张严刑峻法,所以与道家产生矛盾,形成思想混乱。
汉武帝崇尚法家,但碍于法家名声扫地,不敢明说。董仲舒看出汉武帝的心思,于是做了个“鸡尾酒”献给汉武帝。“鸡尾酒”主要成份是法家,然后将道家,阴阳家和儒家中有利于封建帝王统治的部分加进去,最后贴上“孔子”标签。
董仲舒在“鸡尾酒”提出“春秋(孔子之名)大一统(法家之实)”、“罢黜百家(内法),独尊儒术(外儒)”、“三纲五常(董仲舒)”、“君权神授(董仲舒)”强调以儒家思想为外衣包装法家内核作为套路,使汉武帝非常受用。
汉武帝运用皇权干预思想学术,抑制了民族思想的自由发展,禁锢了思想界的探索精神,违悖了孔子“和而不同”理念,违背了自然规律之道,是中国逐渐走向衰落的主因。
从伏羲到尧舜,都实行“道治”,也就是无为而治。
从夏朝到商朝,实行的是“德治”,强调领导人道德修养,以身作则,带领民众。
周朝开始实行“礼治”,强调以礼约束邦国国君,使西周实现繁荣昌盛,国泰民安。但是东周以后,邦国国君逐渐摆脱礼的约束,他们持军独立,当天子透明。
到了孔子时代,在华夏诸侯中,礼基本上已经消亡,各国进入混战状态。在前两章说到,民众普遍看不起违礼的国君,孔子也反对谄媚他们。针对这一局面,孔子非常愤慨,向各国君发出警告: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夷狄:诸夏周边的国家;之:尚且;君:明君,受礼约束的君主,诸夏周边的国家因长期接受周朝文化,学会了以礼治国,有君:有以礼治国的君主,引申为有明君主持礼制;如:像;诸夏:华夏诸侯国;之:代指礼制;亡:消亡。
本章孔子以原来落后的夷狄在学习礼制后不断前进,而本来先进的诸侯却因礼制消亡而远远落在后面的事实,向诸侯发出警告:诸夏礼亡——礼亡意味着道亡。如果礼亡,诸夏将亡于夷狄,后来历史也兑现了。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白话文:
孔子说:“华夏周边的夷狄国家尚且有明君主持礼制,不像华夏诸侯国的礼制已经消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