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6.孝忧父母
新编论语详解•三说礼3.6
侯工 编著
微信公众号:xz480219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2.6》)
杨伯峻: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道:“做爹娘的只是为孝子的疾病发愁。”
钱穆:孟武伯向:“怎样是孝道?”先生说:“让你的父母只忧虑你的疾病。”
详解: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说的是小羊羔知道母亲的辛苦,在吃奶的时候跪在地上吃,以表示对母亲感激之情,乌鸦为了报答母亲养育之恩,当母亲年迈时找回食物嘴对嘴喂给母亲吃。禽兽尚存感恩之心,人岂无孝敬之念?
以上解注,杨的解释变成倒转:“做爹娘的只是为孝子的疾病发愁。”——做爹娘的变成孝敬儿子了,这不是贻笑大方吗?钱的解释大同小异:“让你的父母只忧虑你的疾病”是孝心吗?
孝是子女对父母真挚感情的流露,是时刻将父母记挂在心里,为父母操心的一种心意和念想,这才是孔子对孝的诠释。
本章孔子要说的是做为儿女的生病了会导致:(1)使父母为自己担心,(2)无法照顾父母,(3)自己不懂得保养好身体而生病,这本身也是不孝的行为——基于以上三个原因,所以觉得对不起父母而感到内疚。
据《孝经·开宗明义章》记载:
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 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以上用现在的话说:
孔子坐着,曾子站在一旁。
孔子说:“先前的圣王遵循最重要的正道因而具备最美好的品德。他们将这些用来理顺天下,让民众学习和效法,在社会上就会出现和睦相处的好风气,官员和民众之间就没有相互怨恨的现象。你知道这是什么样的正道和品德吗?”
曾子马上站起来说:“曾参我不聪敏,哪有能力懂得这么深刻的道理?请老师明示。”
孔子说:“孝,是道德的根本,人需要教育的原因也在这里。请你坐下,我说给你听。我们的身体毛发皮肤是父母给我们的,我们不敢损害它,这是行孝的开始啊。让自己健康成长按正道做人做事,使自己的名字为后人景仰,从而让后世知道自己的父母教导有方,这是行孝的理想啊。总之,行孝从孝敬父母开始,成人后就要走中道为国家做事,最终对社会有所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诗经·大雅》里说:‘难道你不思念先辈的功德吗?那就修养品性然后继承和发扬先人的道德吧!’”
孟武伯问孝。
——孟武伯:鲁国大夫,是上章《孝之以礼》孟懿子的儿子。他的父亲曾经向孔子请教过“孝”的问题,但他觉得还不是很明白,所以抓住机会再请教孔子。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父母唯其疾之忧”是“唯其疾之忧父母者”的倒装与省略;唯:纵使;其:代指儿女;之:结构助词,使句子前后建立关系。疾:生病;忧:担忧;者:代指真挚情感。恢复到原话,孔子这里说的并不深奥。
——什么是孝?孔子给出一个判别的标准——孝是纵使在生病时也担忧父母的那种不安和内疚的真挚情感。
——孝,不是一种抽象的道德概念,而是一种真切的感情。平时没有生病时,产生担忧父母的感情,是孝。纵使在生病的极端情况下,依然能自然地产生担忧父母的感情,这种孝是更深刻的情感。
——有些所谓的孝子,平时口比蜜甜,真到紧要关头,就只想着自己了——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更不用说自己生病等情况了,所以孝是要经受考验的。
——这里的“疾”只指生病,不包括那些因不当行为导致的身体损伤。任何因为不珍惜自己生命的行为而遭遇意外的儿女,都是世间最不孝之人。
例如因为自己不懂得保护而处于危险境地,或因为自己的冲动行为而遭受伤残、牢狱之灾,甚至因一时想不开而轻生的,都是大不孝,因为人间最大的不幸莫过于白发送黑发。
这些人心里如果真的担忧父母,就不会容忍自己有任何不当行为而把自己陷入险地。
在本章,孔子阐明了孝是一种无论什么时候,纵使生病的时候,都会担忧父母的真挚情感——孝忧父母。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白话文:
孟武伯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是纵使在生病时也担忧父母的那种不安和内疚的真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