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64.志在兴仁
新编论语详解•二习仁2.64
侯工 编著
微信公众号:xz480219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
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
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论语·阳货17.5》)
杨伯峻:公山弗扰盘踞在费邑图谋造反,叫孔子去,孔子准备去。子路很不高兴,说道:“没有地方去便算了,为什么一定要去公山氏那里呢?”
孔子道:“那个叫我去的人,难道是白白召我吗?假若有人用我,我将使周文王武王之道在东方复兴。”
钱穆:公山弗狃据费邑叛季孙氏,来召孔子,孔子考虑欲往赴召。子路心中不悦,说:“没有去处了!何必还要去公山氏那里呀?”先生说:“来召我的,难道只是空召吗?倘有真能用我的人,我或者能兴起一个东周来呀。”
详解:
历史上的反孔者总是用千倍放大镜来看孔子,千方百计寻找孔子的缺点和错误,好不容易找到了这一章,就大作文章,说孔子支持叛党啦,没有原则啦,说一套做一套啦……
但是他们并不了解当时事件的背景、来龙去脉以及孔子的意图,听到风就是雨,纯粹无的放矢。
其实这章正好说明孔子要施展人生抱负,实现心中理想真实的一面。
据司马迁著《史记·孔子世家》说:
桓子嬖(bì宠幸)臣曰仲梁怀,与阳虎有隙( xì,感情不和)。阳虎欲逐怀,公山不狃(niǔ,不狃为季氏宰。《论语》作“弗扰”)止之。其秋,怀益骄,阳虎执(逮捕)怀。桓子怒,阳虎因囚桓子,与盟(宣誓缔约)而醳(shì释放)之。阳虎由此益轻季氏。季氏亦僭(僭越)于公室(王国政权),陪臣执国政,是以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觽( xī,童年),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定公八年,公山不狃不得意于季氏,因阳虎为乱,欲废三桓之适(dí,同嫡),更立其庶駆,阳虎素所善(关系好)者,遂执季桓子。桓子诈之,得脱。定公九年,阳虎不胜,奔于齐。是时孔子年五十。
公山不狃以费畔季氏(公山不狃并非反叛鲁国),使人召孔子。孔子循道弥久,温温(谦和貌)无所试(本义用),莫能己用(施展),曰:“盖周文武起丰镐而王,今费虽小,傥(tang3,通倘,倘若)庶几(差不多)乎!”欲往。子路不说,止孔子。孔子曰:“夫召我者岂徒(难道不征求我的主张)哉?如用我,其为东周乎(兴周道于东方,所以说东周。)!”然亦卒(最终)不行。
其后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仿效)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如果上面《史记》所记无误,倒可以看出公山弗扰与阳货区别了。阳货是把持国家政治的乱臣,而公山弗扰则是清君侧的勤王之师了,那么孔子说这话倒是很有道理了, “盖周文武起丰镐而王,今费虽小,傥庶几乎!”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
——费:季氏领地费邑;畔:通叛;召:叫。
——公山弗扰盘踞在季氏领地费邑图谋反对季氏,叫孔子去,孔子准备去。
——季氏僭权,公山弗扰背叛他是对的。
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
——子路:孔子学生;说:通悦,高兴;末:没有;之:去,去的地方;已:就算了;“何必公山氏之之也”是“何必之公山氏之也”的倒装句式;何必之:何必去;公山氏之:即公山氏之处。
——子路很不高兴,说道:“没有地方去便算了,为什么一定要去公山氏那里呢?”
——子路不明就里,因此提出反对。
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夫:语气助词,引出句子;夫召我者:叫我去的人;而岂徒哉:难道不征求我的主张吗?如有用我者:如果有人用我;吾:我;为:实现;东:东方;周:周朝仁政;“其……乎?”是反问句式:“难道不是……吗?”吾其为东周乎:难道我不会在东方的鲁国复兴周朝的仁道吗?
孔子说:“叫我去的人,难道不征求我的主张吗?如果有人用我,难道我不会在东方的鲁国复兴周朝的仁道吗?”
本章记述了孔子准备到公山弗扰那里干一番事业,复兴周朝初期仁政的故事,从而定下仁的55要点——志在兴仁:君子的理想在于复兴仁政。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
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
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白话文:
公山弗扰盘踞在季氏领地费邑图谋反对季氏,叫孔子去,孔子准备去。
子路很不高兴,说道:“没有地方去就算了,为什么一定要去公山氏那里呢?”
孔子说:“叫我去的人,难道不征求我的主张吗?如果有人用我,难道我不会在东方的鲁国复兴周朝的仁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