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自由行 //www.sinovision.net/?2505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42.利义至仁

热度 1已有 1148 次阅读2018-4-28 09:22 |系统分类:杂谈| 利义至仁, 利义至仁 分享到微信

42.利义至仁

新编论语详解•二习仁2.42

侯工 编著

微信公众号:xz480219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4.16》)

杨伯峻: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钱穆:先生说:“君子所了解的在义,小人所了解的在利。” 

详解:

历代腐儒都将“小人”贬义化,将“小人”当作“君子”的反面,这是对孔学最大的曲解。其实孔子说的小人,就是广大民众,是暂时还没有修炼成为君子的人。《论语·子路》篇中有樊迟请学稼为圃的内容。原文如下: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显然孔子说樊迟是小人不是骂他,而是说他是个淳朴可爱的农民,但进了学校,成了孔子学生,就必须接受礼义信以及六艺等全面教育,不应该停留在农民层面。有人认为这是孔子看不起农民的表现。孔子自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多能鄙事”是会干各种辛苦的体力劳动,农业劳动是当时主要体力劳动,难道孔子不会农业吗?孔子怎么可能看不起农民?还有人认为孔子歧视小人,可是孔子认为小人是君子必经阶段,君子也会犯小人的错误,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那么孔子怎么会歧视小人?

小人其实就是广大民众。腐儒朱熹之流将小人贬义化目的是将孔子摆在广大民众的对立面,挑起民众对孔子的不满和仇恨,这在文哥时就有充分体现,民众将屎尿垃圾都倒到孔子身上,还给孔子塑像带上反革命的高帽子,轮番进行批斗。

孔子在本篇19章《利命仁网》里说:“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孔子论述利与命与仁三者的三角形结构及其互相转换循环原理,指出三者之间网状结构的内在逻辑关系)。”本章是《利命仁网》的具体化和深化。君子是个仁者,必须经历过“利——义——仁”三个阶段。孔子在本篇11章《欲仁仁至》里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得到仁难吗?我找到仁的门道,这仁就来了)。”仁的门道就是:“践行——智慧——合宜——守礼——义理——仁德,”其中的“合宜”是指利益合乎民众要求。可见,本章《利义致仁》与《利命仁网》与《欲仁仁至》三章构成并列网状结构模式,融会贯通这个结构就能理解孔子关于“利——义——仁——道”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本章重点阐述利之网与义之网之间的逻辑关系。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按照先小人后君子的次序,这两个分句是“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的倒装句式。小人:还没有成为君子的人;喻:开导,于:被;利:各种物质利益关系之网中蕴藏的力量;小人喻于利:小人被各种物质利益关系之网中蕴藏的力量所开导。君子:具有仁德的人。义:各种道德义理关系之网中蕴藏的力量;君子喻于义:君子在利的基础上被各种道德义理关系之网中蕴藏的力量所开导。

——孔子说:“小人被各种物质利益关系之网中蕴藏的力量所开导;君子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被各种道德义理关系之网中蕴藏的力量所开导,最终达到仁和。”

——“最终达到仁和”不用译出,留给读者想象空间。

——教化靠的是开导,最容易开导人的力量是物质利益,而不是理论说教。孔子在注解《易经》的《十翼》里说:“乾,元亨利贞。”乾是指天,代表自然规律的道,道有四大要素:(1)元,是生万物之始,天地之德,莫先于此;(2)亨,是生物之通,物至于此,莫不嘉美;(3)利,是生物之遂,物各得其宜,不相妨害;利者,义之和也;(4)贞者,正也;生物之成,实理具备,各得其所,各归其位。因此,元、亨、利、贞又称为道之“四德”,说的是物质在自然界产生、发展、壮大、完善的一个完美过程。孔子认为利与义之间是和谐的,相辅相成的,而不是有我无你的。

人类离开物质利益就不能生存,可见利的重要性。孔子对利的重要性的认识充分体现在对《易经》的注解《十翼》里。在《十翼》里孔子多次谈到“利”。恩格斯受了孔子启发,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里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理论基础就是物质利益,这与孔子的理念是一致的。

利的最高境界是义,义的最高境界是仁,仁的最高境界是道。可见利是一切仁义道德的基础,所以改革开放首先放开利,先让民众得到物质利益,这是对民众进行教化的首要任务,是改革开放的第一步,也是改革开放最大的原动力,这个阶段叫做“小人喻于利”,也就是孔子说的“庶之”。但是在民众解决温饱问题以后,就要辅之以“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提高民众的品性、文明、文化和道德,帮助他们共同富裕奔小康,这个阶段叫做“君子喻于义”,也就是孔子说的“富之”。目前我们正处于这个阶段。君子喻于义的目的是“至仁”,这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从“利”到“义”就是找到“仁”的门道的过程,因此“斯仁至矣”,这就是孔子说的“教之”了,这是我们下一阶段的任务。

然而腐儒将利和义对立起来,要么要利就放弃义,要么要义就放弃利,这就完全违背了孔学,所以说儒学不是孔学。儒学家孟子见惠梁王时说:“大王,您为什么一定要说到那利呢?只有仁义就够了。”此论未免片面。一个国家怎么可能不说物质利益,没有物质利益何以有国防?没有物质利益民众何以安居乐业?没有物质利益科学技术何以发明创新?没有物质利益何以提高文明道德?孟子的话给人迂腐的感觉,好象儒家不食人间烟火,这不成了伪君子了吗?孔子就开通多了。任何时候孔子都是义利并举的,所以不能称“孔孟之道”,孟子落下孔子好几条街,怎么好意思齐名呢?而朱熹之流的曲解,更是故意为之,什么“君子所了解的在义,小人所了解的在利。” 将君子与小人的血肉联系一刀割断,好为其“存天理,灭人欲”歪论作舆论准备。

孔子通过本章与与《利命仁网》与《欲仁仁至》三章构成并列网状结构模式,并且提出仁的33要点——利义至仁。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白话文:

孔子说:“小人被各种物质利益关系之网中蕴藏的力量所开导;君子在利的基础上被各种义理关系之网中蕴藏的力量所开导。”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上一篇: 文人汉奸
下一篇: 41.仁怀典范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