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36.未智非仁
新编论语详解•二习仁2.36
侯工 编著
微信公众号:xz480219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论语•公冶长5.19》)
杨伯峻:子张问道:“楚国的令尹子文三次做令尹的官,没有高兴的颜色;三次被罢免,没有怨恨的颜色。[每次交代,]一定把自己的一切政令全部告诉接位的人。这个人怎么样?”孔子道:“可算尽忠于国家了。”子张道:“算不算仁呢?”孔子道:“不晓得;——这怎么能算是仁呢?”
子张又问:“崔杼无理地杀掉齐庄公,陈文子有四十匹马,舍弃不要,离开齐国。到了另一个国家,说道:‘这里的执政者同我们的崔子差不多。’又离开。又到了一国,又说道:‘这里的执政者同我们的崔子差不多。’于是又离开。这个人怎么样?”孔子道:“清白得很。”子张道:“算不算仁呢?”孔子道:“不晓得;——这怎么能算是仁呢?”
钱穆:子張問道:“令尹子文三次當令尹,不見他有喜色。三次罷免,不見他有慍色。他自己當令尹時的舊政,必然告訴接替他的新人,如何呀?”先生說:“可算是忠了。”子張說:“好算仁人了吧!”先生說:“那只是這一事堪稱為忠而已,若問其人那我不知呀!但那得為仁人呢?”子張又問道:“崔杼弒齊君,陳文子當時有馬四十匹,都拋棄了,離開齊國,到別國去。他說:‘這裏的大臣,也像我們的大夫崔子般。’於是又離去,又到別一國。他又說:‘這裏的大臣,還是像我們的大夫崔子般。’於是又離去了。這如何呀!”先生說:“可算是清了。”子張說:“好算仁人吧?”先生說:“那只是這一事堪稱為清而已,若問其人,那我不知呀!但那得為仁人呢?”
详解:
在上一章《仁者善察》里,孔子教导学生对事对人都要当下全面考察,才能作出准确判断。
这一章继承上一章思路,讲述对人的全面考察:子张问孔子:
(1)子文三起三落仍然效忠于楚国国君并且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算不算个仁者?按照孔子的要求,这只是对子文“忠”的一面的考察,也仅仅是忠于国君而已。他对国君三次罢免也逆来顺受,是并不明智的行为,因此孔子说:“未知,焉得仁?”光是忠于国君,眼光必然近视,没有远虑,必有近忧。你光吹牛不行,老说你的锅厉害,把别人的锅说成烂锅,谁还跟你交朋友?只有穷人为了你的钱,才会满足你的虚荣,竖起大拇指赞你的锅是金锅银锅,搞得你向他大方洒币。
(2)陈文子远离无道的上级,算不算仁者?孔子在第一篇37章《道仁标准》里对仁者有明确规定:只是在自身范围内做好,还不算是个仁者,只有对民众做好了才算仁者。对照这个规定,他只是个清高的人。他几次在没有看清楚的时候就草率决定跟随新的主人,这也是不明智的,所以孔子说:“未知,焉得仁?”。
显然,杨钱二师将“未知”解释为“不晓得”、“不知”是曲解,这显然是朱熹的意图——将孔子贬为一问三不知的糊涂虫。
子文和陈文子两人一个忠一个清,都不错,但还不是智者,因而还不是仁者——概而言之,这一章的主题是“未智非仁”。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张:孔子的学生;问曰:问孔子说;令尹子文:以官职令尹冠以子文以示内心尊重;三仕:三次做官;为:都是;令尹:相当于宰相;喜:高兴;色:脸色,样子;无喜色:没有高兴的样子;已:止,罢了;三已之:三次被罢了官;愠:不高兴,埋怨;无愠色:也没有埋怨;旧令尹之政:他原来经手令尹的政务;必以告新令尹:必定交待给新令尹;何如:您觉得这个人怎么样?
子曰:“忠矣。”——忠矣:可算是忠于国君了——杨师解释为忠于国家是错误的,只能说忠于国君,因为三上三下都是国君个人所为,与国家无关。国君不等于国家,朝庭也不等于国家。
曰:“仁矣乎?”——子张问道:“算得上仁者吗?”
曰:“未知,焉得仁?”——未:不及,没有达到;知:通智,智慧,智者;未知:还不是有智慧的人;焉得仁:哪里算得仁者?
——孔子的意思是说:“齐国国君对他无礼,随意罢他的官,他仍然效忠,这只能算是愚忠,还没达到智者层级,怎么能算是仁者呢?”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崔子:即崔杼(zhu4);弑(shi4):下级杀上级,如子杀父、臣杀君为“弑”;齐君:齐国国君;陈文子:齐国大臣;有马十乘:一乘四匹马,有马四十匹;弃:放弃;而:连词,表示递进关系;违:离开;之:代指崔杼;至于他邦:到了其他国家,发现这个国家也是混乱;则曰:就说;犹:犹如;吾:我的;大夫崔子:大夫崔杼;也:啊;犹吾大夫崔子也:这掌权者就像我的大夫崔杼啊;“违之”的“之”:代指这个国家;违之:离开这个国家;“之一邦”的“之”:到了;一邦:另一个国家,发现还是混乱;则又曰:就又说;犹吾大夫崔子也:这掌权者就像我的大夫崔杼啊;违之:又离开这第二个国家;何如:这个人你又觉得怎样?
子曰:“清矣。”——孔子说:“算是个清高的人。”
曰:“仁矣乎?”——子张问:“算是个仁者吗?”
曰:“未知,焉得仁?”——孔子说:“他只是自个儿清高而已,还不是个智者,又怎么能算得是仁者呢?”
本章通过孔子回答子张的问题,阐明对人的考察要全面,没有足够智慧的人是不能称仁者的,因此定下仁者27要点——未智非仁。
本章分段如下: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
子曰:“忠矣。”
曰:“仁矣乎?”
曰:“未知,焉得仁?”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
子曰:“清矣。”
曰:“仁矣乎?”
曰:“未知,焉得仁?”
白话文:
一天子张请教老师:“楚国令尹子文三次做令尹这样的大官,却看不到他高兴过的样子,三次被免职也没看到他埋怨过,而且在交班的时候还能详细地将政务交待给新令尹,您觉得这个人怎么样?”
孔子说:“可以算是忠了。”
子张接着问:“算是仁者吗?”
孔子说:“楚国国君不尊重他,他对国君的忠是愚忠,还未达到智者的层次,怎么算得是个仁者呢?”
子张还有问题请教:“齐国大夫崔杼杀了齐国国君,大臣陈文子有马四十匹,他认为崔杼制造混乱,就放弃了马匹财产而离开他。到了其他国家,发现也是混乱,就说:‘这里的掌权者就像我的大夫崔杼那样啊。’于是离开了。又到了另一个国家,发现还是乱,就又说:‘这里的掌权者还是像我的大夫崔杼那样啊。’于是又离开了。您认为这一个人怎么样?”
孔子说:“是个清高的人。”
子张问:“是个仁者吗?”
孔子说:“他只是自个儿清高而已,还没成为智者,又怎么算得是个仁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