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仁不记仇
已有 905 次阅读2018-4-20 12:32
|系统分类:杂谈|
仁
分享到微信
33.仁不记仇
新编论语详解•二习仁2.33
侯工 编著
微信公众号:xz480219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论语·公冶长5.23》)
杨伯峻:孔子说:“伯夷、叔齐这两兄弟不记念过去的仇恨,别人对他们的怨恨也就很少。”
钱穆:先生说:“伯夷叔齐能不记念外面一切已往的恶事,所以他们心上亦少有怨。”
详解:
在本篇27章《求仁无怨》里,孔子赞扬了伯夷和叔齐,认为他们兄弟俩求仁得仁,心里无怨。本章是27章的延伸和补充,指出他们心里无怨的另一个原因——仁不记仇,表彰他们宽宏大度,心胸开阔,提倡学生以他们俩为榜样。
一个人心胸有多广大,他的仁德就有多深厚。俗话说:“量大福大”,量大就是肚量大,仁德深厚,那么他必然福运多,朋友广,事业成就大;相反,一个人心胸狭窄,记旧恶,念旧仇,必然众叛亲离,最后成为孤家寡人,例如秦始皇,心胸狭窄,容不得学者批评,将他们活埋了。
再如汉奸鲁迅,也是这样小肚鸡肠的小人。他平生没口德,骂中国人狗字不离口,什么“乏走狗”,“落水狗”,“叭儿狗”……却对日本主子摇尾乞怜,自己既做狗又骂狗。他骂一般中国人为阿Q,骂文化人为孔乙己,骂妇女为祥林嫂。
他点名痛骂的人中,最著名的有章士钊、杨荫榆、胡适、梁实秋、林语堂、徐志摩、陈源、李四光、成仿吾、顾颉刚、沈从文、施成蛰、朱光潜、徐懋庸等等,囊括了一大批当时中国的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和科学家,简直要将当时之人才翘楚统统一网打尽。
1935年,面对日本侵略形势十分严峻的时候,周扬等人提出“国防文学”口号。鲁迅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针锋相对,还把周扬、阳翰笙、田汉、夏衍、四人打成“四条汉子”。这四人因此在文革时吃尽苦头。请看他是如何说中国人的:“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等等。
在他的笔下,中国人是具有最坏的恶意的,中国的文人是阴险的,中国军人是屠杀妇孺的凶手,整个中国是个似人非人的世界。——还有比这更坏的国度吗?这样的国家不应该被日本膺惩吗?
当今网络上的喷子基本上是读鲁迅的书长大的,所以掌握了鲁迅骂人的诀窍,其中黎乌鸦尤为突出,他几乎天天骂中国人愚蠢,并且用最恶毒的语言咒骂中国传统文化代表孔子。
下面说回正题。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伯夷、叔齐:周初孤竹君的两个儿子,是正人君子,仁德崇高,胸怀坦荡。他们的父亲死了,放着国君不做,且不念旧恶,宽宏大量,被传为佳话。怨是用希:是“用怨是希”的倒装句式;用:因此;怨:心里的怨气;是:确实;希:很少。
本章孔子赞扬了伯夷、叔齐不念旧恶的博大胸怀,并且指出这是他们内心很少有怨气的原因。对人宽容是仁者的重要素质,从而定下仁的24要点——仁不记仇。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白话文:
孔子说:“伯夷、叔齐不念旧恶,胸怀仁德,待人宽容,因此心里怨气确实很少。”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