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24.仁德言勇
新编论语详解•二习仁2.24
侯工 编著
微信公众号:xz480219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14•4》)
杨伯峻: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一定有名言,但有名言的人不一定有道德。仁人一定勇敢,但勇敢的人不一定仁。”
钱穆:先生說:“一個有德的人,必然能有好言語。但一個能有好言語的人,未必即就是有德。一個仁人必然有勇,但一個有勇的人,未必即就是仁人。”
详解:
进化论虽然是科学,但它是研究兽类的学问,其宗旨是物竞天择,遵循的是丛林法则,因此,进化论只适合于兽类,而不适合于人类。如果将进化论应用于人类社会,就成为暴力斗争的理论依据,那就是一切罪恶之源,因而是极端错误的。孔子的“仁”,就避免了将进化论应用于人类社会。进化论属于兽类范畴,仁属于人类范畴,两者是有明确界线的。
达尔文是研究禽兽的,懂得兽性。他说人是从兽类进化的,没有错,只要看看人身上有多少兽性就知道其言非虚。但是达尔文没有研究人类,不了解人类,因此后人就不要将他的进化论套到人类头上来,毕竟两者有本质的差异。
孔子是伦理学家,精心研究人类,因而精通人的秉性。孔子说过:“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指人、兽和物的状态和属性,这里主要指人的秉性;相,定性、选择,观察;东汉·许慎《说文》:近,附也,即缠附,引申为纠缠不清;远,与近相对,分离,清析,明了;习,实践;这句话意思是说:“由于人的秉性本身没有善恶之分,所以单纯讨论人性,是纠缠不清的;只有在实践中经过长期观察,看他的表现的善恶,才能明了和确定他的善恶品质,才可以区别究竟是君子还是小人。 ”
孔子在本篇22章《仁者教化》中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这是以仁德来划分君子和小人的:一个人身上,具备仁德的人是君子,没有仁德的人是小人。这一章,孔子继续阐明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及联系,目的仍然是要解决仁者教化问题。孔子意图通过论述君子与小人的关系,说明教化就是将没有仁德的人转化成为有仁德的人。教化是君子以自身的优秀品行示范和感化小人,使他们逐渐去除不良品性,累积善良,养成仁德,就会由蒙昧上升到文明。人类可以教化,兽类不可以教化,这是人类和兽类本质的区别。
杨钱二师,都只是在字面上浅析,泛泛而谈,没有真义,且不懂互文,将德者和仁者当成两个人,每个人的品质都不全面,这样就不合乎孔子原意了。这一章也是互文,有德者和仁者是同一个人,即具备仁德的人;有言者和勇者也是同一个人,即普通人,亦即小人。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德:本义是得;一个小人,在君子以圣人之道教化下,通过闻见学行圣人之道,得到品性的转化,由没有仁转化为有仁,由无得转化为有得,这个得就是德,此为善德,故也叫仁德,小人具备了仁德就上升为君子;者:的人;必:肯定,一定,必然;言:心声也(《法言·问神》),引申为心志、主张;勇,有胆识,敢说敢为。
——有仁德的人必然有自己的主张和胆识,敢言敢为,但有自己主张又有胆色的人,不一定具有仁德。
本章孔子通过论述有仁德和没有仁德的本质区别,有仁德的人必然具备小人的优点,而小人不一定有仁德的品质,从而提出仁的15要点——仁德言勇。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白话文:
孔子说:“有仁德的人必然有自己的主张和勇气胆识,敢说敢为,但有自己主张又有勇气胆色的人,不一定具有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