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新编论语详解•二习仁2.15
侯工 编著
微信公众号:xz480219
哲学是研究如何发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来解释、完善世界,解决人和人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学科。自然规律就是道,道理就是世界的内在逻辑。通俗地说,哲学就是讲道理的玩意儿。你说话有道理,你就有哲学。孔子指出,人和人以及人和世界的关系是和,解决这种关系的方法是仁。孔子说话有道理,所以孔子是哲学家。但是有宵小却否定,如黎乌鸦撰文《说孔丘是哲学家者,全都是骗子》。如果孔子不是哲学家,难道你乌鸦是哲学家吗?你乌鸦说话语无伦次言之无物自相矛盾,与哲学距离何止十万八千里!
其实乌鸦连《论语》都不懂,却在步耄后尘拼命反孔,犹如脱了裤子狂跳广场舞,无羞无耻。他越批孔,就越露丑。乌鸦不仅辱骂孔子,还疯狂诋毁中国人。黎乌鸦丧心病狂,一是盲目反孔,二是诋毁中国文化污蔑中国人,三是为历代秦始皇洗地,乌鸦这样拾汉奸鲁迅牙慧,只能是唾天自污狂犬吠日,无损孔子半根毫毛。
四年前,我曾经指出乌鸦胡乱反孔是风苟所为,当时曾遭到众多鸦粉围攻;看如今,我批乌鸦时已经鸦雀无声了,很多鸦粉都掉了。乌鸦盲目反孔已经门可罗雀日落西山日暮途穷病入膏肓气息奄奄行将就木了,这就充分说明愚昧地跟随耄反孔,欲做鲁迅第二是没有好下场的。如果乌鸦继续盲目反孔,将会成为神台上猫的排泄物——神憎鬼厌。
黎乌鸦就是孔子谴责的不仁者。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
杨伯峻:孔子说:“不仁的人不可以长久地居于穷困中,也不可以长久地居于安乐中。有仁德的人安于仁[实行仁德便心安,不实行仁德心便不安];聪明人利用仁[他认识到仁德对他长远而巨大的利益,他便实行仁德]。”
钱穆:先生說:“不仁的人,將不能久處在困約中,亦不能久處在逸樂中。只有仁人,自能安於仁道。智人,便知仁道於他有利,而想欲有之了。”
详解:
这一章,已经是孔子仁道的第6个要点了。孔子承接上一章“里仁为美”的宗旨,进一步强调内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根据人的品德,将人分成两类:(1)不仁者,(2)仁者。孔子用对比的手法,阐明不仁者与仁者在不同的价值观的导向下对待生活的态度以及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稍为观察一下现实社会的人生百态,你就会发现,对待贫穷和富裕的生活,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自然也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没有道德修养的人:当他处于贫穷时,不是发奋图强,与命运抗争,而是铤而走险,去偷去抢,作奸犯科,甚至打着“劫富济贫造反有理”的旗号打家刼舍,杀人越货,作乱社会,成为土匪恶霸,贻害一方;当他们处于富裕或有权有势时,就会骄奢淫逸,巧取豪夺,三妻四妾,甚至霸人妻女,草菅人命——或为富不仁,或为官贪腐;这些就是孔子指责的不仁者。而孔子赞扬的仁者,无论生活贫穷还是富裕,都能坚守道德:贫穷时,就像颜渊一样安贫乐道,富裕时就像比尔盖茨一样,乐善好施。
仁对于一个人来说,是经过长期苦心修炼而形成的道德素养,是人的精神支柱。人的内心有了仁德,便有了主心骨,就不会被外界妖魔鬼怪所动摇。那些不仁的人,是因为纵容私欲而抗拒苦心修炼,使道德不能进入到心灵,心中无所依靠,在外界诱惑下就会迷心乱性。这样的人如果遇到变故忽然遭遇贫贱穷困的生活,开始的时候或许还能克制一下自己,时间长了,就会损人利己,不能自控,这样的人怎么能久处困苦呢?又怎么能久受道德约束呢?这样的人如果忽然遇到好运过上富贵安乐的生活,开始的时候或许能够装模作样,时间长了,就会得意忘形,为了满足自己更大的欲望,什么骄奢淫逸的事情都敢做,这样的人怎么能久处富贵呢?又怎么能久受道德约束呢?真正的仁者,常常检讨自己,看看有没有偏离仁道,保持内心纯粹的道德情操,不断抑制非分之想,警惕魔鬼的诱惑,做到克己复礼,一以贯之,因此外界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环境对他没有丝毫的影响,无论穷困还是富贵,同样的坚守不渝,让心灵安居于仁道,即使遇到金钱美女,也能修心养性,处之泰然,这样做才是理智的,否则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仁者必然也是智者。真正的智者,由于心有仁德,自然有正确的是非标准,处事自然得心应手,这就是智者因仁而利。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不仁者:没有仁德的人;久:长久;处:居于,处于;约:穷困,约束;乐:安乐,健康快乐;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没有仁德的人,在贫困生活中不能长久经受道德约束,在富贵环境里,也不可能长久享受安乐。仁者:有道德修养的人;安:安心;于:在;仁:仁德,仁道;仁者安仁:仁者无论贫富都以安于仁德为生活最大的快乐。知者:有智慧的人,利仁:因仁而利;知者利仁:智者会学习仁者因仁而利。
在本章,孔子通过剖析不仁者与仁者两种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提出了仁的第6要点——仁者安仁。
重新断句如下: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白话文: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在贫困生活中不能长久经受道德约束,在富贵环境里,也不可能长久享受安乐。仁者无论贫富都以安于仁德为生活最大的快乐;智者会学习仁者因仁而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