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12.仁能好恶
新编论语详解•二习仁2.12
侯工 编著
微信公众号:xz480219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论语·里仁》)
杨伯峻:孔子说:“只有仁人才能够喜爱某人,厌恶某人。”
钱穆:先生說:“只有仁者,能真心地喜好人,也能真心地厭惡人。”
详解:
前面11 章,都是孔子关于仁的论述。读者可能有个疑问:孔子的仁道一味地强调爱人:学生问仁者是什么?孔子说:“仁者爱人。”又说:“泛爱众,而亲仁”,他甚至说:“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攻击不同意见,这是一种损害)。”那么,要是有个杀人掠货的强盗,仁者也会爱他吗?
提出这种问题的人内心怀有爱憎分明的情愫,他们对仁道的理解,还停留在感性“器”的层面,还没有上升到理性“道”的层面。孔子的“泛爱众”阐述的是普通人道主义原理——大爱无疆,对所有人都爱,对杀人掠货的强盗的爱,不是爱他的行为,而是出于对同类的关爱,常怀恻隐之心。有句话说得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而要做到这样,仁爱是前提条件。有一个杀人犯,晚上有警察来抓他,他握着上了膛的手枪准备干掉警察,这时他听到母亲的声音:“是谁这么晚了还敲门?”他突然想起母亲平时对他的爱,于是改变念头,说:“有人来抄水表。”于是开门和警察走了。
被全世界赞成的人道主义来自孔子的仁道,仁道就是人道。人道主义认为:
1.从人性和人道出发,爱对任何人都是一视同仁的,对所有疑犯,都要坚持疑犯从无的原则,不搞逼供讯,不得打骂疑犯;
2.保护疑犯尊严,要戴上面罩,不得挂牌,不得游街,不得侮辱,不得公开宣判;
3.即使死刑犯,也要实行人道主义。很多国家已经废除死刑,即使处决也要保全尸体,不得择取其器官。
以上3条,就是建立在仁道基础上的人道主义。
孔子除了主张慈爱心外,还提倡做人做事要有原则,做到好恶分明,所以,在这一章里,孔子提出了仁道的第三个要点:仁能好恶。
孔子一贯主张对人要宽容,允许不同意见存在,不能攻击异端,但要“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有原则的团结)”。孔子反对不讲原则的好好先生。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子贡问老师:“所有乡里人都喜欢他,您认为这人怎么样?”孔子说:“并不一定好。”)“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那么所有乡里人都厌恶他,您认为这人怎么样?”孔子说:“也不好说。不如乡里的好人喜欢他,而乡里不好的人厌恶他。”(《论语·子路》)“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这句话似乎成为现在很多人的处事原则,他们希望所有人都喜欢自己,其实这是不可能的,因为(1)你不可能做到人人满意;(2)为人处世上不能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这样做会导致民粹主义),而应代之以经过实践证明的善恶是非为标准。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两个人的观念是完全相同的。由于各人的价值观不同,因而产生各种分歧,只有实践才能检验对错,也只有实践才能检验好人与坏人。而仁者注重实践,所以“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对于超出道德范畴而进入刑法领域的犯法行为,就不是简单地以仁道来解决得了的。
仁者如何做到“好(喜欢)人”和“恶(厌恶)人”?当然是通过实践了。在实践中,孔子“好”的,是具有仁德的人——凡事有担当,见义勇为,为民表率,团结不同意见者共同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孔子“恶”的,是不讲原则的好好先生以及口是心非、犯法犯罪之徒。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唯,只有;仁者,有仁德的人;能,善于,特指经实践后懂得如何做;好:喜欢;好人:好的人,喜欢人;恶:坏,厌恶;恶人:坏人,厌恶人。
——这句话的第一层意思是:只有经过实践磨炼具有仁德的人才善于判别好人和坏人;按照逻辑,只有先正确地判别好人与坏人,然后才能懂得公正地对待人;第二层意思是:只有仁者才能懂得公正地对待人——(1)公正地喜欢人,才不会捧杀人;(2)真诚地厌恶人,厌恶的是错误,而不是人的本身,这样才能真诚地帮其改正错误,达到教化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孔子的好恶分明,不同于阶级斗争论的爱憎分明:好恶分明的重点在教化,爱憎分明的重点在斗争。教化目的是和,斗争目的是分裂。
本章孔子指出仁者第3要点——仁能好恶,一个“能”字隐喻仁者要注重实践,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才能正确地“好”人和“恶”人。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白话文:
孔子说:“只有经过实践磨炼具有仁德的人才有能力判别好人和坏人,并且懂得公正地赞扬一个人,又不会惯坏他,真诚地厌恶一个人,同时真诚地帮其改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