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54.先孝弟后学文
新编论语详解•一学道1.54
侯工 编著
微信公众号:xz480219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1.6》)
杨伯峻:孔子说:“后生小子,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离开自己房子,便敬爱兄长;寡言少语,说则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力量,就再去学习文献。”
钱穆:先生说:“弟子在家则讲孝道,出门则尽弟职,言行当谨慎信实,对人当泛爱,而亲其有仁德者。如此修行有余力,再向书本文字上用心。”
详解:
这一章是第十章《循道为孝》的延伸。在《循道为孝》里,孔子强调孝是以行道为标准的。悌是孝的外延,孝悌是家庭内的,弟用于社会。请注意本章用的是“弟(次第)”,涵盖有悌在内,是指社会上各式人等;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是孝弟的具体表现,有余力,则学文是在孝悌基础上的奋斗目标。
家庭是社会细胞,也就是个小社会。一个人学会处理家庭内与亲人的关系,是熟练处理社会上人际关系的基础。一个人在家不孝顺父母,又不能与兄弟姐妹搞好团结,那么他又如何能够结交朋友,进而与邻里、同学、同事……搞好关系呢?做不好这些,他怎么能够完成学业进而开展事业呢?孝悌——弟(人际)——学业——事业是环环相扣的,是相辅相成的,这就是孔子在这一章要阐明的道理。
然而,有些人到西方留了几年学,看到西方人不讲孝悌,就邯郸学步,攻击起中国人的孝悌文化来了,胡说什么“孝悌是封建意识”。他们连什么是封建都不懂,周朝的封建是分权,比秦始皇集权更有利于民众,然而斯得哥尔摩症患者总是在拥护秦始皇,喜欢秦政制,他们完全无视秦始皇手上的血迹。秦始皇杀死母亲和弟弟,又杀死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惨绝人寰,罪大恶极,他们不但不谴责,反而歌功颂德,善恶不分,这就是中国道德败坏的根本原因。
其实西方人并不是不讲孝悌,如果不讲孝悌,西方何以有家庭?只不过他们以“love”来代替孝悌而已,但是中国一些留学生不仅食洋不化,还丢掉了祖宗的精华。
对“泛爱众,而亲仁”的解释,杨钱二师又根据朱熹的误导注解为“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如果不亲近大众,只亲近有仁德的人,那么这个“博爱大众”就是虚伪的,而且违反了孔子“不相”的原则。显然朱熹言外之意是说孔子泛爱众是假的,于是在这里埋下了孔子歧视大众的伏笔。这里关键是对“亲”和“仁”的理解。朱熹将“亲”解释为“亲近”是错误的,因为“泛爱众”里的“爱”就含有“亲近”的意思。他又将“仁”解释为“有仁德者”也是错误的,因为“众”就包括了“有仁德者”。孔子怎么可能以“亲近有仁德的人”来重复前面的“泛爱众”呢?原来“亲”是动词,指身体力行维护,“仁”是指道在人类社会的体现,代表人类最高利益。相应的解释就是——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弟子:学生;“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这是两个并列分句,根据前文,“谨而信”前面省了“弟子”。入:家里;则:就要;孝:尊敬父母;在处引申为尊敬长辈;弟:次第,涵盖有悌在内,本意是尊重兄长,引申为在社会上尊重所有各式平辈人等;“入”表示在家里,“出”表示在社会上;这两句是互文,意思是学生们无论在家里还是在社会上,都要尊重长辈和友爱平辈,和所有人和睦相处。“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是“孝弟”的具体表现。谨:谨慎地依道言行;而:而且;信:从人,人为“成人”,人格完全的人,从言,言为心声,诚心诚意;谨而信:你们要谨慎地循道言行而且真诚待人;泛:广泛;爱:亲爱;众:民众;泛爱众:广泛地亲爱民众;而:还要;亲:亲自,引申为身体力行维护;仁:古为“丄”字,“丄”通上,最高,指人类最高利益;而亲仁:还要身体力行维护民众最高利益。根据语气,“行有余力”前面也省了“弟子”。行:行为,指做好前面的事情以后;有余力:有时间和精力;则:就;以:用来;学文:学习文化,包括品质修养等知识。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你们做好前面的事情以后,有剩余的时间和精力,就要抓紧学习文化知识。
这一章孔子教育学生通过将家庭里的孝弟精神推广到社会,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从而提高道德品质,促进学业,为事业打好基础,这就是孝弟文道——先孝弟后学文,先建立道德,后学习文化。
重新断句如下: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白话文:
孔子说:“同学们,你们无论在家里还是在社会上都要孝敬长辈,与平辈做到兄弟姐妹一样。你们要依道慎行,做个有诚信的人,热爱广大民众,维护他们最高利益。你们做好这些事情后,就要抓紧时间学好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