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54.道而正焉
新编论语详解•一学道1.54
侯工 编著
微信公众号:xz480219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1.14》)
杨伯峻: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钱穆:先生说:“君子,饮食不求饱,居处不求安,敏捷地做事,谨慎地说话,有能常向有道之人来辩正自己的是非,这样可算是好学了。”
详解:
最近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大秦帝国的崛起》,说的是战国时期,秦国为了称霸,无所不用其极:重用奸佞狠毒之人为相,实施横征暴敛穷兵赎武的暴政,最后,由秦始皇杀死总人口三分之二,在皑皑白骨堆上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帝国。
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西部,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秦国国君为嬴姓,可称为嬴氏集团。秦在战国初期比较落后。从公元前356年秦孝公时期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前316年秦灭蜀,从此正式成为一个大国。前246年13岁的秦王赵正(后来的秦始皇)登基,前238年掌权,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历经10年秦最后灭了齐国,建立大秦帝国。到公元前207年,强大的大秦帝国却灭亡于秦末的抗秦战争,嬴氏集团一共存在565年。
秦孝公时期重用法家杰出代表商鞅。商鞅帮助秦孝公实行变法革新,献上了一套“循名责实,信赏必罚”的变法计划。秦孝公大为赞赏,决心实行变法。商鞅变法的核心思想是:重刑、弱民、抑商和禁止旅行。迅速使得秦国从一个西方不起眼的弱国变成为军事强国。商鞅变法相当于近代的法西斯——优先发展军事和兵器,强征暴敛,视民如刍狗、将民众当作生产和战争的工具,结果是国强民弱,百姓水深火热,犹如今日的曹县。由于秦孝公重用法家人物,从此法家暴政就成为秦国的统治思想。
其后,秦惠王利用张仪,以连横破了韩赵魏三国联合伐秦之势,并且让楚国大败而归被迫割地求和,秦国地位越发稳固。直到秦王赵正继续实行法家路线,起用法家重要人物李斯,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起第一个中央集权帝国。不少人对此津津乐道,赞誉有加——他们以奴才之弱盛赞主子之强,也是醉了。然而,他们无视秦帝国崛起之路其实就是自掘坟墓走向毁灭之路。由于秦国要灭六国,必然大量杀人,仅长平之战白起就坑杀了赵国四十万大军。据统计,秦国统一大业各国一共死亡一百五十万士兵,而当时最大的国家齐国才5百万人口。因战乱而死的黎民百姓那就海了去了——秦朝统一六国时总人口损失三分之二,战争的残酷可想而知。战争就是杀人,人类同类相残就是作孽。嬴氏集团一边杀人,实际上一边在作孽积累罪恶。由于他们违反了天道,到一定程度,必然受到天谴。嬴氏集团的老总一个比一个狠毒。他们一边凭借手中钢刀,一边施展各种阴谋诡计,杀人如斩瓜切菜,全然不顾昔日同是周天下盟国的情面,也不管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惨状,杀人杀红了眼,成了嗜血狂魔。结果是霸业虽成,结怨亦深,罪孽深重,天怒人怨,恶有恶报,必然是自掘坟墓——秦始皇传至二世就被推翻,嬴氏集团也遭到灭顶之灾,彻底灭绝了。正所谓天道循环,疏而不漏。嬴氏集团的祖先们,如果地下有灵,当作如何感叹?
秦国作为一个诸侯国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是在公元前771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一共经历了550年,但是,秦始皇从统一到亡国灭族只用了15年。这就是道起的作用。创业何其慢,毁业何其速,人心不足蛇吞象,这些难道不是天意吗?
秦王嬴政自以为功高“三皇”,德过“五帝”,所以兼采二者尊号而合称为皇帝,自命是秦“始皇帝”,子孙将是“二世”、“三世”......以至于无穷,做着万世不竭的美梦。
秦始皇建立了以皇帝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统一户籍管理,全国由上到下均置于皇帝及其家族的严密统治之下。其创立的制度,因为权力在一人手中,生杀予夺,无出其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权力如此迷人,秦政制当然为历代王朝所追求和遵循了。 秦始皇还把严刑峻法施之于文化领域,大肆统 制思 想,禁锢言论自 由。公元前213年,秦始皇规定除了秦国的历史记载,一切史书都烧掉;民间所藏,除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外,其余《诗》、《书》、百家语全部焚毁;谁要是再谈论《诗》、《书》,就杀头;以古非今的人则满门抄斩。第二年,一些知识分子背后议论秦始皇贪权专断、滥用刑罚。秦始皇加以追查,下令搜捕对朝廷不满的公知,一共捉到四百六十人,全部加以活埋。此外,秦始皇横征暴敛,求不死药,在全国大规模巡游玩乐。特别是毫无限制地征发徭役,征收重赋,刑罚残酷。始皇末年,全国人民已在普遍怨恨和不满声中。后传给秦二世,其暴政比始皇有过之无不及。二世元年(前209)七月,终于爆发了以戍卒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六国旧贵族的残余势力、秦国的下级官吏和地方势力也都起来反秦,形成熊熊烈火,摧枯拉朽,秦军大败。由于秦始皇的统治是历史上少见的残暴统治,因此它很快被人民起来推翻,成为短命王朝。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君子:闻见学行圣人之道的人;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即食无求而饱,居无求而安。所谓食色,性也。食:代指人的所有欲望;无求:不贪求;饱:引申为欲望的满足;居:在现实中当下的生存条件、环境,不单单指住房;安:安身立命。对欲望不贪求才是真满足,对生存的环境不贪求才是真正的安身立命,这是对君子好学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整天都想着贪求,用自己的欲望之眼来观察世界,哪里能看清楚世界?哪里还有好学可言?如果像秦始皇那样贪得无厌,只会加速灭亡。注意:无求,不是故意放弃,故意糟践自己,而是根据当下的条件适当的选择,不是不求,是不贪求。
——闻见学行圣人之道的人,对欲望不贪求从而满足,对生存的环境不贪求从而安身;
敏於事而慎於言——即於事而敏、於言而慎。敏:假借为“拇”,大拇指,转义为印证的意思;慎:通顺,顺应。
——通过当下的事情去印证,使得理论、言论顺应当下的实际。
就有,道而正焉——就有,这里要加逗号断开。就:尽、穷尽;有:现实的存在,指自然和人类社会;道:有两层意思:(1)行《易》道,在现实中行《易》道——圣人之道;(2)《易》道;正:上一表示方向、目标,下足(止)表示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倚地走去,意思是平正,无邪恶,主持正义。焉:指示代词,相当于“之”,代指自己思想以及现实中不理想的地方。道而正焉:在现实中行圣人之道,并且对自己思想以及现实中不理想的地方以《易》道修正之;按照朱熹的解释“向有道之人来辩正自己的是非”实质上是“人而正焉”,显然违反了孔子的主张“道而正焉”。
——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究底穷源,在现实中行圣人之道并且对自己思想以及现实中不理想的地方以圣人之道修正之。
——这就是“就有,道而正焉”,而不是“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其实,“就有”的过程就是通过实践印证圣人之道的过程,也是对自己思想以及现实中不理想的地方以圣人之道修正之的过程,因此不需要有“道”之人来匡正。现实中有“道”之人往往是董仲舒、朱熹之流的腐儒,他们如何能匡正呢?朱熹如此注解,无非是要学生们听从他的忽悠。
可谓好学也已,是“谓好学也可已”的倒装。——谓:称为;可:恰当、适当;已:通矣;符合什么条件被称为“好学”才是适当的?孔子给出了上面5大标准:(1)食无求饱,(2)居无求安,(3)敏於事而慎於言,(4)就有,(5)道而正焉。
——称之为好学,是适当的啊。
这一章,说的是孔子宣讲君子对待行道的正确态度:道而正焉。道而正焉代表了好学的基本要求。
重新断句如下: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白话文:
孔子说:“闻见学行圣人之道的人,对欲望不贪求从而满足,对生存的环境不贪求从而安身,通过当下践行的事情去印证,使得理论、言论顺应当下的实际,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究底穷源,在现实中行圣人之道并且对自己思想以及不理想的地方以圣人之道修正之。称之为好学,是适当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