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51.人能宏道
新编论语详解•一学道1.51
侯工 编著
微信公众号:xz480219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15.29》)
杨伯峻:孔子说:“人能够把道廓大,不是用道来廓大人。”
钱穆:先生說:“人能弘大道,道不能弘大人。”
详解:
这句话字面意思很简单。弘:使~光大。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能使道光大,而不是道能使人光大。然而,字面简单的,往往理解起来更复杂。这个简单的句子,却厘定着《论语》、孔学对人与道关系的基本看法。
关于人与道关系,孔子一向主张人应该循道而行。因为在第8章《道定成败》里孔子说过“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意思是说,做事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由道决定的。而人循道而行,就是弘道的体现。因为循道而行就会得到道助,事半功倍,容易成功。而成功就是对道的弘扬。
有些道家,总把道往虚无缥缈中寻去,将道越说越玄虚,使一般人敬而远之。这种把戏,千百年来一直愚弄着吃瓜群众。而对于《论语》,对于孔学,这种把戏是无效的。孔学从来都是现世的。孔子讲道,最怕别人不理解,甚至单独对迟钝的曾参耳提面命说:“参乎!吾道一以贯之。”希望曾参能够开悟,无论如何都要将道落实到自己的承担上。可惜曾参禀性愚鲁,最终背离了孔子教导,没有将道弘扬光大。对于人类社会,如果像道家那样将道束之高阁,或将道捣鼓成虚无缥缈的玩意儿有意义吗?在《论语》里,道是指圣人伏羲发现的自然规律——圣人之道。道只和现世有关,只和现实社会实现人不愠(蒙塞)的目标有关。任何往虚无缥缈处瞎推的把戏,都只能是忽悠的把戏而已。
还有一些学派是以“道”压人,把“道”描绘成一个美妙而深奥莫测的远景,然后让人为这个子虚乌有的远景垫背,比如遥遥无期的XX主义、人人绝对平等的天堂——永远处在地平线上,但是永远走不到。然而有人却强迫民众去当即实现它,或以下地狱相威胁,因此引发频繁的战争,导致生灵涂炭。这,比起“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帝王还要残忍。后者,功成就结束了,而前者还遥遥无期。后者至少还有一“将”让大家唾骂。而当把“道”有意无意地装扮成遥遥无期的远景时,则连对它的唾骂都变成此等造假戏剧中的荒诞情节。这种荒谬的悲剧,在历史上曾经不断地重复,年纪在50以上的人深有体会。
然而,还有一种人,他们以得“道”者、行“道”者自居,打扮成“道”的化身;他们成了人间的“上帝”;他们自己制定人间的法律,一切违背他们的就成了大逆不道。这种人往往道貌岸然,一副拯民于水火的姿态,私下却干尽了伤天害理的勾当。这种挟私道以令诸人的伪道者,难道还少见吗?——诸如宋江、洪秀全、希特勒、东条英机、新老沙皇之流。现在网上更有一个黎鸣,自称是个得老子之道的哲学家,天天在踩孔子,捧老子。他捧老子的目的是捧自己,大有君临天下舍我其谁的疯狂。这种人就是借“道”弘人的典型。不过,在别人眼里,他不过是个想出名想疯了的糟老头而已。而道,是自然规律,是大道,是公道,不是哪个人、哪群人的小道、私道。只有人,才能使道得以光大,并没有一个道可以让人得以光大。那些以道炫耀的人,以道谋名利者离道十万八千里。——弘道是正途,弘人是邪路。
何谓聖人之道?大道于天地之间,大道至简,大道无言,自然万物运行须臾离不开道,此之为规律也。聖,从耳从呈。耳聪口敏,通达事理,敢于承担,为民众贡献智慧和才能。圣人,是学识渊博,有智慧有谋略德才兼备对民众有担当的至善之人。圣人之道,就是所有圣人掌握运用自然规律优点的集大成者。用现在的话说,即先哲们娴熟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圣人不会强迫别人向自己看齐,也不会强硬要求别人接受自己的思想,而是采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态度,身教重于言教,通过自己的成功形象示范感化别人——这就是人能弘道。
道的彰显,是人现世存在的当下涌现。离开当下、现世,只能是虚无缥缈的远景,与《论语》、孔学的圣人之道毫无瓜葛。这里,我们更清楚地看到《论语》、孔学和西学中的柏拉图、耶教、科学主义等的根本分歧。对于后者来说,是“道能弘人”。在柏拉图那里,“道”是理智的光芒,在耶教那里“道”是上帝,在科学主义那里“道”是科学;但对于《论语》、孔学来说,是人能弘道——理智的光辉、上帝、科学都离不开人。没有人,这些西学所谓的道都没有任何意义。正由于《论语》、孔学的这种精神,使得西式的宗教在中国从来都没能得到光大——因为非道弘人。
有人可能要问,这样是否意味着《论语》、孔学否认客观规律?客观规律就是道。《论语》、孔子从来没有否定过道,又如何能说《论语》、孔学否认客观规律?
关于道,孔子与老子的理念基本一致,都源自《周易》。《周易》是中国文化之源。老子说的道,重点放在自然运行规律上;孔子说的道,重点放在人类社会运行规律上。对道的用,老子重点放在理论上,而孔子重点放在实践上。
孔子认为,人类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提出仁。仁是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称为道德伦理,属于哲学范畴。相对老子,孔子的道更接地气,更富有人情味,也就更容易被人接受。
孔子认为,道(客观规律)需要人去发现、掌握、践行和光大。对于《论语》、孔学来说,一切都是由人承担的。在天地人模式中,自然规律属于天地范畴,构成了人展现的舞台。但舞台是需要人来表演的。对于人这个演员来说,无论舞台如何,演好戏是最重要的。而好的演员,无论怎样的舞台,都会充分利用构成这个舞台的当下、现实的条件,将舞台发挥到极致,而不是被舞台摆布,这里舞台就是弘道的场所。
对于《论语》、孔学来说,道只特指现世、当下的圣人之道,并不是一般所理解的先验的黑格尔式的“绝对真理”或者宗教式的来世的福报。任何先验的“绝对真理”都要接受现实的考验,即使上帝也不例外。而宗教式的来世的福报就是遥不可及的画饼。道也决不是“走极端”。“走极端”恰恰是宋江“替天行道”式的土匪强盗的思惟模式。
有人把孔学归于西学“人本主义”的范式,完全是无的放矢。“人本主义”指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看作万物的尺度,或以“人性”、“人的有限性”和“人的利益”为主题的哲学——“人本主义”将“人”局限于功能化层面。而孔学的人,是站在天地人的宇宙结构下说的,突出了人的主导性。按照孔学观点,不需要一个“人本主义”来“本(规定)”人。人“本”一旦被“主义”,就会失去一切主观意志,变成意识形态的闹剧。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弘:使~光大。——人能使道光大,而不是道能使人光大。
这一章,孔子阐明:在天地间,人起主导作用,只有人才能有所担当。有了人的担当,才有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才有道的发扬和光大。道虽然是自然法则,但也是要人去发现、运用和光大的——人能弘道,而道却不可能使人自身光大,恰如火车在铁轨上跑动,才可以体现铁轨的作用,但是铁轨不能使不在轨道上的火车发挥作用。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白话文:
孔子说:“人能使道光大,而不是道能使人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