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33.行道三步
新编论语详解•一学道1.33
侯工 编著
微信公众号:xz480219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13.9》)
杨伯峻:孔子到卫国,冉有替他驾车子。孔子道:“好稠密的人口!”
冉有道:“人口已经众多了,又该怎么办呢?”孔子道:“使他们富裕起来。”
冉有道:“已经富裕了,又该怎么办呢?”孔子道:“教育他们。”
钱穆:先生到卫国,冉有为先生赶车。先生说:“卫国人口真多呀!”冉有说:“人口多了,再加些什么呢?”先生说:“设法教他们富。”冉有说:“富了又如何呢?”先生说:“再加以教化。”
详解:
这一章承接上一章《以道为本》的思想脉络,将“以道为本”具体化。孔子认为,道是万物的主宰。大道无言,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孔子说:“ 道之将行,命也;道之将废,命也。”意思是说,道决定事情的成败。对于人类社会,“道”是什么呢?首先,“道”不是不能说清楚的“玄奥”的东西。如果人类不知“道”是什么,又如何行“道”呢?所以孔子说的道是非常具体的,是普遍存在的——道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人类对幸福的追求中。道是人类的根本利益,道是可以一步一步走的。
追求幸福生活是人的天性。你看那蚂蚁,一天到晚不停地劳动工作,是为了寻找粮食,解决肚子问题,再看那蜜蜂,在花间飞来飞去,是在忙于采蜜,制作美食。蚂蚁和蜜蜂辛勤工作,都是在追求幸福生活。人类作为有灵魂的生物,当然也会以辛勤工作来追求幸福,但是为什么人类却经常生活在苦难中?只要你深入观察,你会发现,蚂蚁和蜜蜂都有一只“王”,它们的“王”懂得安排生产,注重协调各工种,让它们各司其职,绝对不会挑起内斗,而且各族群之间也能和平共处。——这就是因为它们懂得依道而行。
然而,反观人类社会,当“王”的不专心研究生产,却花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研究杀人武器,武器杀伤力越来越强,一个氢弹下来,一个千万人口大城市就没了。各国都随时准备世界大战,人类长期生活在战争恐怖的阴影下,又如何有幸福呢?整个人类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战争史。古有秦始皇灭六国,后有十字军东征,近代有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之间,各民族之间,各宗教之间,各教派之间,各阶级之间……非要打个你死我活的,这就是人类智慧不及蚂蚁和蜜蜂之处,归因于人类不能依道而行。
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发现了这个问题,首先提出依道而行的主张,并且以有道无道作为考核执政者的标准,因为一个国家民众的幸福,主要看执政者是否有道——有道则安居乐业幸福繁荣,无道则水深火热民不聊生。
在这一章里,孔子提出了依道而行的三步曲:(1)庶之,(2)富之,(3)教之。孔子一方面是说给学生和广大民众听,让大家知道自己的现状和奋斗的目标,另一方面是说给执政者听,让他们知道如何做个有道之君。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子:孔子;适:到;卫:卫国;冉有:孔子的学生;仆:驾御马车; 庶:自由来往的人群,市面繁华。庶矣哉:这里百业兴旺,多么繁华啊!
——孔子到了卫国,他的学生冉有驾车来接,孔子沿途看到卫国市面繁华,不由感慨地说:“这里百业兴旺,多么繁华啊!”
受朱熹影响,杨钱二师都将“庶”解释为“人口稠密、众多”,其实,“庶”不单单指“人口稠密、众多”,主要还是指人们生活形态的多样化,也就是“不同”。一个地方,就算满大街都是人,但清一色都穿同样颜色的服装、同样严肃紧张的面孔、同样的斗鸡眼神态,所有商店都清一色一个样子,所有报纸、传媒都一种声音,所有戏剧都一个高大全形象,所有文化都一片红,这样,无论如何也不能算是“庶”。只有“不相”才能“不同”,只有“不同”才有多样性,才能称得上“庶”,这种“庶”叫做繁华。“庶”的前提就是自由,没有自由,就没有多样性,也就没有“庶”。像计划经济,衣服规定蓝灰色,报纸规定“形势大好”,文艺规定样板戏,购物规定要凭票,虽然人口不少,但是算得上“庶”吗?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既:既然;何:怎么;加:这里是办的意思;焉:呢;富:富裕充实;之:代指民众。
——冉有问道:“百业兴旺繁华后,下一步应该怎么办?”孔子说:“让民众全面富裕充实。”
只有在自由民主的环境中,才有可能“庶”,“庶”了,才有可能谈得上“富之”。如果仍然是计划经济,连庶都谈不上,又如何谈富?所以庶是前提。执政者首先要解放思想,打破僵局,破除对权威的迷信,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使民众生活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让民众自由创业,自由发展,各展所长,这样自然会带来一片欣欣向荣景象,这是执政者行道的第一步,相当于改革开放时首先要打破计划经济的桎梏,从闭关锁国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引进外资、先进科技和经营管理。有了这样的前提条件,才可以谈论“让民众富裕充实”。让民众富裕充实,其实就是藏富于民,要藏富于民,就要打破垄断,创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让市场进行资源调配。在计划经济时代,所有资源分配和商品流通都由政府统死,民众又何来创业?没有创业,又何来财富?孔子说的“富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打破国家垄断,政府退出市场,将资源和市场交给民众,让市场自动调控资源配置和商品流通,也就是让资源依道流通,自然就会增值,富裕就是自然的事了。
政府给民众自由,民众在经济上富裕了,自然会带动人的素质,政治地位等等的提高。“富之”必须在“庶”的基础上,也就是在“不同”、“不相”的自由总原则下才有可能“富之”,而这“富之”就是使人全面得到发展。只有人的全面发展,才谈得上真富。但更重要的是,这个“富之”是针对所有的人,如果只针对某一部分的人,那连“庶”都达不到,又何来“富之”?只有先对“贫富”之相“不相”之,有了“庶”,才谈得上对所有人的“富之”。如果只是“让少数人先富起来”,那就是还没有做到“庶”,这是执政者必须清醒认识的。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教:教育和教化。
——冉有说:“民众全面富裕充实了,下一步又该怎么办?”孔子说:“更要注重教育和教化,改革政制,实现大同。”
教育和教化是执政者自始至终都要履行的责任,而不是一般人理解的“在富裕后才进行教育和教化”。比如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必须教育民众,让他们将贫穷的原因找出来,反思计划经济的危害,让群众明了改革的方向和步骤,然后才能进行解散人民公社,包产到户等工作。在计划经济时代,谁要这样做,是要杀头坐牢的。如果没有教育和教化,群众因害怕挨整被斗,就不会响应上级的号召,改革也就无法进行了。不是现在还有人在坚持搞南街式的计划经济模式吗?这就可见教育、教化和政改的重要性了。
“教”还体现为整个上层建筑的结构,也就是“教”的功能和形态。由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不可分关系,这个“教”,其实又代指整个社会结构。“富”而“教”,社会充分发展的形态,就是全面发展的人自由地联合,构成整个社会的结构,用一个现代术语,就是自由人的联合体,这就是改革政制,实现大同。
全面发展的自由人的联合体,就是“庶、富、教”充分发展所呈现的面貌。只有自由人,才会有多样性,才会有“不相”而“不同”,才有真正的“庶”;只有全面发展,才有真正的“富”;由“庶”而“富”,充分发展而形成“全面发展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所构成的社会结构,这才是真正的“教”,“教”不仅仅是教育和教化,更主要的是体制的改革,让体制与时俱进。“庶、富、教”,就是不同成其大而大同。“庶、富”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教”的发展水平,只有“庶、富”充分发展,才有“教”的充分发展。“教”的充分发展就是“人不愠”,只有“全面发展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构成的“教”,才是构成“人不愠”世界的社会结构基础,而只有“人不愠”,才是真正的“大同”。
总结而言:行道三步曲:(1)庶之,是在自由环境下让各行各业兴旺起来;(2)富之,打破垄断,减轻赋税,藏富于民,促进市场经济,使所有人都得到全面发展;(3)教之,提高全民政治待遇,施以仁德教化,有教无类,提高道德风尚,改革政制,实现自由人联合体。
本章是分段如下: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
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
曰:“教之。”
白话文:
孔子到了卫国,他的学生冉有驾车来接。孔子沿途看到卫国市面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不由感慨地说:“百业兴旺,多么繁华啊!”
冉有说:“自由繁荣了,下一步该怎么办?”
孔子说:“让民众全面富裕充实。”
冉有说:“民众全面富裕充实了,下一步又该怎么办?”
孔子说:“更要注重教育和教化,改革政制,实现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