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21.知行之道
新编论语详解•一学道1.21
侯工 编著
微信公众号:xz480219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2.17》)
杨伯峻: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钱穆:先生说:“由呀!我教你怎么算知道吧!你知道你所知,又能同时知道你所不知,才算是知。”
详解:
有网友跟帖说:“孔孟之道已成千年之学说,不要救也救不了。孔孟之道救不了中国,还是让它自生自灭吧!”——孔学不是“孔孟之道”,“孔孟之道”是混淆视听。孟子很多观点已经背离孔子,如以义代替道,降低了道的作用;又如制造义与利的对立,从而取消利的合道性。道是唯一的,就是孔子宣讲的《易》之道,不存在所谓的孔孟之道,“孔孟之道”意在贬低孔学。其实孔学在秦后被长期埋藏着,还没有得见天日。平时大家看到的关于孔学的注解,基本上是朱熹的曲解。在下现在所做的,就是对《论语》正本清源,还孔学真面目,让广大群众重新认识孔学,使得孔学在民众中发扬光大,这就是救孔学的最好办法。有网友说:“矫情,孔学拿来用就是了。”我说:阁下,你连什么是孔学都不懂,对《论语》等孔子原著全是按照帝王旨意的曲解,又如何拿来用?
最近领教过《论语吧》等吧主的小人儒,还在不断滴恶心。如果像《论语吧》那样,由一个武大郞把持着,永远在原来朱熹注解范围内翻跟斗,翻来复去,永远跳不出朱熹布下的迷魂阵,又怎么能够拯救孔学呢?
有人寄希望于大人物,好像大人物一声令下,孔学就得救了,那就更加不切实际了,因为广大瓜民并不知道孔学是什么,也不知孔子是何许人,对《论语》只记住朱熹的歪曲和篡改,况且以前对孔子批判的阴影还没有消除,一直还认为孔子是个大坏蛋、丧家犬,开口就骂“孔老二”,像黎鸣乌鸦一样,还要对孔子继续痛打落水狗,那么即使大人物一声令下,孔学也是无法得救的。
这一章,孔子阐述正确的认识论,这是孔子对认识论最重要的观点。什么是认识论?认识论是关于人类如何认识自然世界之理论,认识论的基础是实践。
首先,杨钱二师根据朱熹《四书集注》,对这章断句基本都是“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由于错误断句,从而也就得出错误的解释。在18章《智行道鲜》里,笔者已经指出“由”不是指子路,而是指实践。这一章朱熹继续装糊涂,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在范围上,如果普通人装糊涂,影响范围有限,但是朱熹装糊涂,却影响全国;在时间上,从宋朝影响到现在,损害既广大又深远,因为朱熹被帝王钦定为科举标准,这样就普及到全国,而且官员都是由朱熹培训出来的,这样就占据了有司上层,也占据了有司的意识形态。
其次,“知之”的“之”究竟指什么?通常的翻译都把这“之”给隐掉不翻了,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原文不直接就用“知为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显然这个“之”蕴含深意,下面有论述。
第三,抛开语法问题,通常的解释同样可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道,就是聪明智慧?你知道你所知,又能同时知道你所不知,才算是知?如果真是这样,最能知道的、最有智慧的一定是这样一台机器,它有如下程序:它只回答关于自己知道还是不知道的问题,而答案只有两个:知道和不知道,然后它严格地被设定成按固定程序给出“知道”、“不知道”的答案——朱熹如此解释,目的是将人训练成机器,是典型的愚民把戏。况且,“知就是知”是循环论证的典型,废话一句,说了等于没说。——难道孔子是这样弱智的吗?
正确的断句是:“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其实,本章的“由”与“知”,都顺着上一章《民智是道》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而来。
由诲女——由:践行、践履,用一个更常用的词语,就是实践,依道实践;诲:教导;女:通汝,你的意思,这里泛指所有人类。
——依道实践教导你;
知之乎——是“之知乎”的倒装式;之:指代“由诲女”,依道实践教训你;知:本意是智;知之:即之知,以之而智,依道实践得到教训而使你有智慧;乎:啊。
——实践得到教训而使你有智慧啊!
知之为——是之知为的倒装式;知:智慧;之:代指实践得到的;为:通伪,人为也,所有的创造、创新,都是人为的,为就是由,就是现实中人的实践。“为”,相对前面的“由”,是进一步的实践。
——依实践得到的智慧而进一步实践。
知之——是之知的倒装式;之:指代前面的“知之为”;知之:即之知,以之而得智慧,而此智慧,与原来“由诲女”而有的智慧是高一层的,是经过了“知之为”而有所不同,因而是新的智慧;即以依智慧实践所得而有新的智慧。
——从而所得而有新的智慧。
不知为——不以知而为;知:指前面“实践——智慧——再实践——新智慧”这种增长智慧的方式;为:反复实践。
——不依“实践——智慧——再实践——新智慧”这种增长智慧的方式去反复实践;
不知——不:不会有;知:真正的智慧。
——不会有真正的智慧。
是知也——是:复指上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并对此进行归纳和论断,即“这,就是”的意思;知:根本的智慧;也:啊。
——这,就是根本的智慧啊!
在“天地人”结构下,背离了老子的道家持有“无为”立场,对“人为”抱有极大怀疑。何谓“无为”?无人为也。道家相信“天地人”结构中有一先于道的自然,所以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论,将自然摆在第一位置,进而假设人最初状态最接近自然,因此要返朴归真,要修炼到婴儿化……诸如此类。人最初状态其实就是孔子说的“不患,无位”即无智慧的蒙昧状态。“返朴归真”就是回归蒙昧。有所不同的是,孔学认为自然是依道运行的,自然应该在道的后面——自然法道。自然界的万物必须依道而行,人类当然也要依道而行。孔子说:“孔子说:“患,所以立”,有了忧患意识,才有社会的位次,有社会的位次立足于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才能产生智慧,而且只有依道实践才会有智慧,不相信有什么先天的智慧先验地存在,更不相信一旦找到这种智慧就一通百通、成圣成仙。孔学只相信智慧是人为的,是实践的,而且是通过反复实践得来的,是一种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而不是依靠什么“返朴归真”,这就是孔学与道学的区别。
孔学主张“有为”。孔学的基本立场,就是一切以人类依道实践为基础。人类的一切智慧离不开人类的依道实践,而依道实践也离不开智慧的更新,正如孔子在第18 章说的:“由知,德者,鲜矣!”由此可见,马克思实践第一观点应该是学习了孔子的认识论后而有所感悟的。
在上一章《民智是道》中,孔子强调了“由(实践)”和“知(智慧)”对执政者尊重和放手民众实践的重要性,这一章是要揭示“由”和“知”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由”是“知”的基础,没有“由”,无所谓“知”;但“由”又离不开“知”,依“知”“由”而“为”,才有新“知”,才有创造、新鲜、活力、创新和进步,而这才是最根本的智慧。这最根本的智慧也不是凭空而来的,也是由人在历史上反复实践、总结和提升而得来的,并且还将不断反复实践、总结和提升下去。这种实践而智慧,智慧而实践、总结和提升的过程就是《易》之道,就是生生不息的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知行之道。
重新断句如下: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依道实践教导你,实践得到教训而使你有智慧啊!依实践得到的智慧而进一步实践,从而所得而有新的智慧;不依“实践——智慧——再实践——新智慧”这种增长智慧的方式去反复实践,不会有真正的智慧;这,就是根本的智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