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自由行 //www.sinovision.net/?2505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15.君子之道

已有 737 次阅读2018-1-15 10:10 分享到微信

 15.君子之道

 

新编论语详解·一学道1.15

 

侯工 编著

 

微信公众号:xz480219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论语·公冶长5.15》)

 

杨伯峻: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四种行为合于君子之道:他自己的容颜态度庄严恭敬,他对待君上负责认真,他教养人民有恩惠,他役使人民合于道理。

 

钱穆:先生说:“子产有君子之道四项,他操行极谦恭。对上位的人有敬礼。养护民众有恩惠。使唤民众有法度。”

 

详解:

 

历代帝王有四种武器:法家,道家,佛家,儒家,但是千万注意,儒家是盗用孔子之名无孔子之实,与孔子无关。

 

法家最早被帝王所用,如商鞅、李斯等。很多帝王本身就是法家,如秦始皇曹操等。法家是折腾家,商鞅爱折腾,最后将自己折腾没了;请看那自称法家的四{人}帮是如何折腾的?全国都被他们折腾惨了,最后也将自己折腾没了

 

首先被帝王招安的是道家。

 

秦国统一中国之前,吕不韦组织人员编撰《吕氏春秋》此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干。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桶后秦国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治国,道家只是作为他养生长寿之术。

 

汉朝建立后初期,帝王曾经选择道家作为治国思想,汉景帝始立道学,从此道学为帝王所用,这时道家就被帝王招安了。但由于汉朝实行的是秦政制,所以法家仍然是帝王的核心思想。

 

其次受招安的是儒家。汉武帝发现又是法家又是道家的,思想不能统一,因此起用董仲舒,董仲舒将儒学定于一尊,将曾参的“忠恕为道”理论和《大学》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变成了为帝王服务的“三纲五常”。从此帝王玩起了外儒内法的把戏。儒家实际上已经成为法家的代言人,董仲舒因此受到帝王重用,被封为大儒。

 

在东汉永平年间,帝王觉得{佛}教可以驯化民众,于是引入{佛}教,而这{佛}教是所谓的大乘,里面掺杂了不少儒家和道家的糟粕,改变了原来的小乘{佛}教的不持金钱戒,成为以攫取钱财为目标,大量敛财,而且引导信众求财求利,败坏了社会道德。如现在的少{林}寺,已经办成了企业,和{尚}可以大量敛财,取妻生子,甚至包养情人,哪里还有半点{佛}教味道?

 

原来的小乘“沙弥十戒”里面就有不接受钱财,{佛}教人士手上不要碰到钱财,现在小乘只在秦国缅甸等一些国家存在中国“信仰”的是大乘。{佛}教也商业化了,你进寺庙不给香油钱就要被人翻白眼。{教}育也商业化了,{商}业现在是最重要的一环,而孔学和教育放在最下面,这个颠倒真可怕。今天社汇为什么这么乱,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用什么方法都治不好,什么原因?因为争名逐利已经变成每一个人脑海里排在第一的问题,跟古人不一样,完全偏离了孔子导的道。

 

今天这个世界,太看重名利,争名争利,不择手段。小孩在幼儿园,父母就教他要与别人争,争当好孩子,要拿第一名,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家长和老师都向学生灌输名利思想。学校的小孩都希望分数比他好的人会出点什么事,自我中心,将来长大了,是不会孝顺父母的,也不会尊重师长,只知道唯利是图,对社会没有责任心。不择手段的竞争将提升为斗争,残酷斗争会提升为战争。反人类的战争会提升为生化武器战争直至核武器战争,结果将会{毁灭}整个地球。——你能说这人类的智慧是比孔子进步了吗?可怕的是黎 鸣之流一面在大力宣扬物竞天择的丛林法则,一面又的搞乌托邦式的人人平等。

 

帝王手中的四种武器各有不同用途:

 

一.法家,是用强力制服民众;

 

二.儒家,以三纲五常、理学从心理上控制民众;

 

三.道家,老子最大的失误是“道法自然”,将最高的道贬低到自然的下面,因而实际上是有了自然而没有道。老子主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就是这一观点的典型。帝王利用老子的这一无道不仁的主张使民众自贱并慑服于帝王淫威。

 

四.佛教,佛教是心灵安慰剂,精神鸦片,让民众沉迷于来世西天极乐世界,忘却现世的苦难和抗争,或以贪财的大乘引诱民众追名逐利,对政治大事不闻不问,甘当帝王和钱财的奴隶。

 

帝王真心反对的是孔子学说,因为孔子要求帝王必须有道,也就是要遵循自然规律办事,以民为天,节用爱民,减轻赋税,行善去杀,用道德教化民众,不要对民众严刑峻法。这一切,帝王怎么会接受?但是,孔子在民众中的威望实在太高了,不利用又实在可惜,于是帝王们想出妙招——封孔子很大很大的虚名,什么先圣先师大成至圣……将孔子当作羊头挂起来,然后放心地卖法儒两家的狗肉。再者,帝王还可以用孔子做挡箭牌,以保护自己,这一招还挺灵的。

 

纵观历史,法儒佛道都已沦为帝王的工具,唯有孔学巍然屹立。

 

什么是孔学?有人以为孔学是意识形态,那么什么是意识形态?又要半天说不清楚。其实孔学就是君子之学,核心是道。道是自然规律,最早由伏羲在其著作《易》提出。孔子宣讲的道至高无上永远排第一的道,是自然法道,而不是像老子那样颠倒为道法自然。孔子说的道也叫做圣人之道。什么是圣人?聖:上左有"耳"以表闻道,通达自然规律;上右有"口"表以宣扬道理,教化大众;下边的"王"代表统率万物为王之道,即自然规律统率万物为王,使得道德仁礼遍处施行;口王是呈,又代表诚心为民奉献。圣人是指具有高尚品德、超群智慧、卓越才能,终身为民众谋福祉的至真至善至美的哲人,也可以说圣人是得道者。什么是君子?君子是闻见学行圣人之道的在现实中为民众担当的具有智仁勇品格的贤者,而那些只说不干或说得好干得差的是伪君子。

 

孔学与儒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道。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意思是君子在得道以后,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终身固守并且闻见学行道。孔子又说:“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意思是:“曾参啊!我所讲的道是贯彻始终的。”而曾参却将孔子最重要的核心主张篡改成为:“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将孔子自然规律的道篡改成为忠恕。孔子又对子贡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15.24》)”意思是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难道就是恕吗?难道恕是终身一以贯之的吗?孔子的道是大海,而曾参的忠恕只是一条小河而已。曾参以小河代替大海,因此从曾参以降的儒家已经与孔学无关了。但是由于曾参是孔子的学生,很有利用价值,于是被帝王利用了。后来汉朝的董仲舒又将孔子讲的道完全篡改成为法家的“大一统”;宋朝朱熹进一步将孔子讲的道篡改为理,搞什么“程朱理学”;最后,明代王阳明将儒学变成“心学”……在这些儒家的理论里,已经没有一丝孔学的影子了,怪不得历代帝王这么喜欢儒家。

 

概而言之:老子论道,孔子用道。佛家邪道,儒家叛道,法家逆道,孔学正道。

 

这一章说的是君子子产在闻见学行圣人之道时的具体做法,孔子将其归纳为四项: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谓:评论;子产:公孙侨,字子产,郑穆公之孙,为春秋时郑国的贤相;有:具有;君子之道四焉:君子闻见学行圣人之道的四种优秀品行。其:他;行:办事认真;己:严格要求自己;也:连接词,表示肯定;恭:严肃认真;对“其事上也敬”,朱熹总是将“事上”解释为“服侍君王、上级”,将孔子贬为奴才。杨钱二师沿袭朱熹注解,将“其事上也敬”解释为“他对待君上负责认真、对上位的人有敬礼”。孔子赞扬这样一个卑躬屈膝的奴才,那不是说明孔子也是个奴才吗?这就是朱熹的“用心良苦”啊。实际上,“上”是在~之上意思。如“上面”是在此面之上,楼上,是在楼之上;在这里,上是代指至高无上的道;事:在这里,事是指从事,行走;事上,是指在道上行走,即依道从事本职工作;敬:谨慎勤勉敬业;养:教养,教化;民:民众;惠:感恩、仁爱;对“其使民也义”的注解,朱熹是站在帝王立场上,居高临下,对民众颐指气使,于是将“使”注解为“役使、使唤”,这与孔子遵重、仁爱民众的精神格格不入。实际上,许慎《说文》有说明:使,从也,这里是遵从的意思;义:本意是适宜,这里引申为符合和满足民众的利益和需求。

中国一般人以为观音菩萨是神,还有什么山神蛇神毛神……外国人以为上帝是神,其实这些都是假神。真正的神是道,是唯一的真神。真神一出,所有假神都要销声匿迹。

 

这一章,孔子通过评论子产的优秀品行,将其概括为君子之道——行己恭,事上敬,养民惠,使民义。

 

白话文:

 

孔子评论子产说:“子产具有君子闻见学行圣人之道的四种优秀品行:他严格要求自己,办事严肃认真;他依道从事本职工作,做到谨慎勤勉敬业;他以感恩和仁爱心教化民众;他还遵从民众意愿,千方百计做到符合和满足民众的利益和需求。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上一篇: 16.道德仁艺
下一篇: 14.道化异端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