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5. 一道贯之
新编论语详解•一学道1.5
侯工 编著
微信公众号:xz480219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4.15》)
杨伯峻:孔子说:“参呀!我的学说贯穿着一个基本观念。”曾子说:“是。”孔子走出去以后,别的学生便问曾子道:“这是什么意思?”曾子道:“他老人家的学说,只是忠和恕罢了。”
钱穆:先生说:“我平日所讲的道,都可把一个头绪来贯串着。”曾子应道:“唯。”先生出去了,在座同学问道:“这是什么意思呀?”曾子说:“先生之道,只忠恕二字便完了。”
详解:
关于孔子的“一以贯之”,两千多年来争论不休,但多以曾参的解释为正解,殊不知这是以讹传讹。孔子的学生们,多是自作聪明。孔子去世后大都自立门派,被称为八大派系,如(1)颜渊成为孔学传承人,因早逝而未能形成派系,(2)曾参成为儒家创始人,(3)子夏成为法家创始人,(4)子贡成为商家创始人,(5)子路成为武家创始人,(6)有若成为愚忠派的创始人,(7)子张成为墨家创始人,(8)公西华成为纵横家创始人,(9)冉有成为政事家创始人;这些孔子弟子都各有所长,其中曾参被帝王们排在第一,实际上是利用他来代替孔子。
本章的主角曾参,孔子死时才29岁。在他26岁的时候,来了一句“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为祸神州2000多年。本章字面意思很简单,但其中情节,却与下面神会的故事相类似。
孔子对曾参的评语是“参也鲁”,意思是说曾参生性迟钝,缺乏悟性。曾参是孔子的“关门弟子”,神会也可以算是惠能的“关门弟子”,但这两个“关门弟子”,其实都没入门——师傅带入门,修行在个人。一天惠能问:“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否?”惠能问题的正确答案是“开悟”,非常抽象。这就如同孔子说“参乎!吾道一以贯之”,这里也同样有一个潜台词“还识否?”孔子的答案是“道”,也非常抽象。神会就抢着回答惠能,说:“是诸佛之本源,神会之佛性。”神会回答的却是佛性,这就如同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孔子以后对曾参说了什么,《论语》里没有记载,但在《六祖坛经》里,惠能对神会的回答有如下回应:“向汝道无名无字,汝便唤作本源佛性,汝向去有把茆(茅草)盖头(意即另立门户),也只成个知解(知道解经文)宗徒(教徒)!”惠能的意思是:“我问你无名无字,你却说出具体的有名字的‘本源佛性’来,没有一点悟性,你将来自立为师时,也只能成为一个没有开悟,唯有解经的宗徒而已。”这回应完全可以同样给曾参:“向汝道吾道一以贯之,汝便唤作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汝向去有把茆盖头,也只成个知解宗徒!”惠能对神会的评价,充其量是个“知解宗徒”。与神会比较,曾参恐怕连知解宗徒都不及,因为他对孔子的话理解根本就是错误的:孔子强调说:“吾道一以贯之!”意思是指孔子讲的道是贯彻始终的,特别强调的是道。道是伏羲《易经》的道,指的是自然规律。道包罗万象,囊括天地万物,包涵有形无形,何其深远广大。忠恕只是仁的派生物,是孔学里的一个小集,而曾参理解,孔子的道仅仅是忠恕而已——与孔子思想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
曾参没有开悟,无论如何努力,充其量也就是个“知解宗徒”,后来历史证明,曾参完全偏离了道。他的代表著作《大学》开宗明义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德只是道的衍生物,是对道的认识、理解和践行的心得,没有道,何来德?曾参之说,显然是本末倒置。神会和曾参这两个缺乏悟性的“知解宗徒”,其实是不懂装懂,但在历史上却都走了狗屎运,皆因都出门于名师,自然吸粉有力,而曾粉神粉们大多是人云亦云的瓜民。他俩有相同的一点,就是都成了把其本门“发扬广大”的人。神会扫荡北宗使得“惠能”的南宗一脉大显;而曾参,后来成了“曾子”,成了“孔子门人”里实际上影响最大的一个。而曾参比神会为祸更深的是:当时禅宗大德辈出,神会这连门都没找着的一脉很快就断灭了,而孔子门下,真得孔子精髓真传的颜回比孔子先逝,后继无人,结果就给曾参这“知解宗徒”搞出大“名堂”,成为2000年来帝王认可的对中国有着最大影响的“儒家”之魁首,被称为曾家一脉,流传下来,其门派出了子思,再下传孟子,孟子被帝王封为亚圣,光芒几乎盖过孔子。四书中,除了《论语》(《论语》还内塞进不少曾参、子夏、有若等人不符合孔学的观点。如有若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将孝弟当作本,摆在道的前面,本末倒置,与曾参异曲同工。孔子历来以道为本,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见道的重要性),另外《大学》、《中庸》、《孟子》,三本著作都出自曾参门下。由此就知道,中国这两千多年的正统“儒家”究竟都是些什么货色了。
曾参将忠恕代替道,有若以孝弟代替道,子夏用法代替道,三个都背离了孔子的道,这正是历代帝王看重这三人的原因,将他们封为代表孔子的先儒,实质上是替代了孔子,孔学因而被埋没。
由于孔学的道与法家的暴政直接冲突,所以历代帝王千方百计都要掩盖孔子的光辉思想:
首先是将孔子儒化,说孔子就是儒家,而且是儒家创始人。但是自董仲书后,儒家已经被帝王招安,儒家实际上已经成为法家的代言人。历代帝王执行外儒内法政策,按帝王的骗术,孔子成为儒家的代表,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法家的代言人了,那么孔学也就被扼杀了。
其次将孔子学生的观点、理论说成是孔子学说的正宗传承,用来代替孔子思想,这样就架空了孔子,孔子就名存实亡了。
第三是由帝王钦定几个大儒,规定只有大儒(如董仲舒、朱熹等)才有权解释孔子,而且将大儒的解释定为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这样官僚们就只知大儒而不知孔子,于是孔子就被挤出历史舞台了。
第四是对孔子封诰的名头越来越高,什么“先师”、“先圣”、“至圣”、“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给人一个尊孔重圣的假象,但实际上是挂羊头卖狗肉,孔子实际上成了挡箭牌,帝王和法家因而能安然无恙,这样孔子就躺枪了。
孔子是顶天立地的圣人,他的学说自成一派,而且远远超出儒学,根本不需要借用儒家之名。历代帝王硬是将孔子说成是儒家,是为了阉割孔子学说中道的核心,遮蔽孔子思想的光芒,从而达到打着孔旗反孔子的目的。
帝王们偷天换日,偷梁换柱的手法非常有效,他们通过科举选拔那些经过大儒洗脑的知识分子到各级机关任职,保证官僚集团完全愚忠于帝王,全面贯彻帝王“外儒内法”政策,死心塌地为执行法家路线的帝王效劳,这样帝王们就能名正言顺地延长他们残暴的统治了。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参:曾参;参乎:曾参啊;吾:我;道:讲的道,是伏羲《易经》里的道,是圣人之道,不是孔子自己的道;一以贯之:闻见学行,贯彻始终。
——孔子说:“曾参啊!我所讲的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唯:是。
——曾参回答说:“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子:孔子;出:离开,出去;门人:同学,弟子;谓:意思;何谓也:老师说的是什么意思?——孔子出去。孔子的其他弟子问:“老师说的是什么意思?”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夫子:老师;夫子之道:老师的道,曾参将孔子讲的道误当成孔子自己的私道;忠恕:这里按曾参的意思:忠:是指尽已之心以待人;恕:推己之心以及人;忠恕而已矣:只不过是忠恕而已啦。
——曾参说:“老师的道,只不过是忠恕而已啦。”
上一章《持道始终》孔子用具体的朝夕和死来比喻抽象的持道始终。这一章孔子对曾参明明白白地说“吾道一以贯之。”——意为以圣人之道自始至终一道贯之,是上一章的具体化,进一步阐明道是贯彻始终的,但是曾参并不能正确理解,或因生性鲁钝,或因自作聪明,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曾参有了错误开头,以后就与孔学越离越远了。重新断句分段如下: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白话文:
孔子说:“曾参啊!我所讲的道是一以贯之的。”
曾参说:“是。”
孔子出去。孔子的其他弟子问:“老师说的是什么意思?”
曾参回答:“老师的道,只不过是忠恕而已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