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33 道非杂学
论语新编详解•学道1.33
侯工 编著
微信公众号:xz480219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论语·卫灵公15.3》)
杨伯峻:孔子道:“赐!你以为我是多多地学习又能够记得住的吗?”子贡答道:“对呀,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道:“不是的,我有一个基本观念来贯串它。”
钱穆: 先生说:“赐呀!你以为我是多学了而一一记在心的吗?”子贡对道:“是呀。(随又说)不是吗?”先生说:“不是的。我是在此多学中有个一来贯通着的。”
详解:
撇开历史恩怨不谈,今天日本经济上的成就和进步,确实值得我们学习。首先在文化上,两国有尊孔学孔的共同基点。日本文化一开始就拜中国为师,主要学习和践行孔子学说,推崇《论语》,做到谦谦君子,彬彬有礼;在改革开放时期,给予中国大量资金、物质和技术支援。看街上跑的汽车,家里用的电器,大多是日本技术中国生产的。其次两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来往密切,交流更加方便,何必舍近而求远呢?
日本现代企业之父涩泽荣一手拿算盘,一手拿《论语》。他认为,《论语》是“工商之本”、“商业圣经”,孔子《论语》讲述的道,也是企业经营之道。他根据自己对《论语》的理解,将孔子提出的将道一以贯之的原则运营到企业经营管理,打破了官尊商卑的陋习,创立了500多家企业,并成为日本孔学商用的旗帜。
在文化方面,日本保留了更多的中国文化道德传统,今天仍然表现出古中国仁义道德礼仪廉耻的遗风,真正将孔子在《论语》的教导落实到人际交往和各行各业中去,既保证产品质量,又保障环境清洁优美,国民素质长期被评为世界第一,而我们经过54和66,古中国仁义道德礼仪廉耻几乎丧失殆尽,这令孔子故国的我们情何以堪?难道我们还不需要补回孔子《论语》的课程吗?
至于历史恩怨,前人的过错不应由后人负责,只要双方以诚相待,以文化为纽带,加强官方以及民间沟通,一定会收到双赢效果的。
在上一章,我将“道!千乘之国”解释为“道乃千乘大国之本”,有网友提出不同意见,认为“道意为道路,道理,在这里是动词,引为行路,与后面结合,译为治理。”窃以为这样理解是对道的贬低。“千乘之国”,乃军事强国,治理必然一流,所以“千乘之国”本身就包含有“治理”之义。在惜字如金的古代,没有必要这样重复啰嗦。可见这个“道”字是指孔子学说的核心——天道。天道自然成为千乘大国之本了。退一步说,即便道含有治理的意思,治理国家也必须是依道治理,还是离不开以道为本。
本章字面意思很简单。孔子在开导曾参时曾经说过:“参,吾道一以贯之。”说的是将道一以贯之,为什么这一章,仍然说将道一以贯之呢?原来,孔子对曾参说的侧重点在实践方面,是针对曾参在实践时不能领会道的真谛说的。而这一章的侧重点在理论方面,是针对子贡在理论学习上杂乱无章不得要领说的。
一以贯之,可一者,必是始终不变的原则。而符合这个原则的只有道——自然规律。对于现实中的人,一方面,第一需要是实践,实践的依据是道(自然规律),离开道就没有方向,最后必然失败,所以实践一定要以道一以贯之。另一方面,实践需要理论指导。说到理论,主要是读书。但是书籍如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应该如何取舍?有人说“开卷有益”,这就是子贡的做法,结果是书读得不少,但是收效甚微,其原因就是不能以道一以贯之。
孔子发现了子贡的问题,就以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开导他。因此就有了这一章记录在《论语》里。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子曰:孔子问;赐:孔子学生子贡;女:通汝,你;以:以为;予:我;为:因为;多学:指读书多而杂;而:所以;识:学识;之:代指指导实践的智慧;者:的人;识之者:这里指具有熟练掌握和运用理论智慧的人;与:疑问词,同欤。
——孔子问:“子贡啊,你以为我是因为广泛地读各种书籍才具有熟练掌握和运用理论智慧的人吗?”
对曰:“然,非与?”——对曰:子贡回答说;“对,难道不是吗?”
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孔子说:“不是啊,我只是以道一以贯之罢了。”
这一章,孔子以自己的经验开导子贡,使他明白,在理论学习方面也要以道一以贯之的道理:符合道的取之,否则弃之。
白话文:
孔子问:“子贡啊,你以为我是因为广泛地读各种书籍才具有熟练掌握和运用理论智慧的人吗?”子贡回答:“对,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啊,我只是以道一以贯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