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仁艺
已有 876 次阅读2017-10-12 10:37
|系统分类:杂谈|
道
分享到微信
21.道德仁艺
论语新编详解•学道1.21
侯工 编著
微信公众号:xz480219
黎乌鸦连篇累牍地拔高老子贬低孔子,给人造成孔子学说与老子学说互相对立的印象。其实是他在混淆视听,居心叵测:妄图分裂中国传统文化。
孔子学说与老子学说是对立的吗?
首先,孔子和老子共同起源于伏羲的《周易》;其次从孔子学说的内容来看,与老子在根本上也是一致的。在历史上,孔学讲究和而不同,当然不会排斥道家。和而不同是指不轻易苟同,保留不同意见,但各门派又能和平共处。虽然,孔子也会排斥乡愿,批判不仁者——“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孔学更会坚持原则排斥伪儒和腐儒。只空讲道德而不付之于行动是伪儒,认为只要有了道德就不要法律,将孔子的话曲解、篡改和贬低来迎合帝王的是腐儒。孔子说:“女为君子儒,不为小人儒。”小人儒就是伪儒和腐儒,但是自从董仲舒被汉武帝招安以后,就没有君子儒了。对于道家来说,如果道家只讲无为,而不讲无不为,甚至宣传玄虚鬼神,便是伪道、腐道的邪说。
老子以道字开篇,而孔子主张志于道;老子继之以德,而孔子据于德;老子讲无为而治,而孔子讲依于仁;老子法自然,而孔子游于艺。老子与孔子的区别仅在于:老子侧重于理论;孔子侧重于实践。但无论如何,两者谈不到互相对立的关系。通过这一章,读者可以发现孔老之间的内在联系。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原《论语•述而7.6》)
杨伯峻:孔子说:“目标在‘道’,根据在‘德’,依靠在‘仁’,而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
钱穆:先生說:“立志在道上,據守在德上,依倚在仁上,游泳在藝上。”
详解:
这是孔子制定的教育总纲,其实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这一章,孔子首先提出“志于道”。志,意为心愿所往;于,在;道——什么是道?道并不像老子说的那么玄虚:“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孔子直接地认为,道就是天道。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天道是通过“四时行焉,百物生焉”显示给人类的。当人类看到一年四季的更替,看到万物的生息,就知道宇宙运行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就是道。孔子又说:“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说的是道决定成败。孔子说“志于道”,意思是人的思想、价值观和方法论必须遵循道,也就是说遵循自然规律:农民种植作物要依照天时,以节气作指导;军队打仗要利用气象条件,如诸葛亮指挥的火烧赤壁之战;而人际关系、伦理道德其实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比如尊老爱幼,互爱互助等。道的最大特点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一年四季在不停地更替;万物在生长、老化、死亡,如果四季不更替,万物不繁衍,即没有运动,那么物质也就不存在了。所以说,自然规律是自然运动的规律,运动决定物质的存在。——这就说明孔子是最早确认运动是物质存在标志的哲学家。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志于道:心愿所往放在遵循自然运动规律上——志于道指思想方向方面。据:占有,坚守;德:个人品质和修养;德,不是与生俱来的。德通得,意思是个人的优秀品质是经过刻意修行得到的,犹如打仗时的得到的阵地,随时可能丢失,所以要刻意地坚守之。据于德:时刻坚守心中的道德阵地,坚守指坚持修养不松懈,因为环境复杂,很难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常在河边走,又要不湿鞋,这就是据于德的难处——据于德指品质修养方面。依:按照;仁,仁心,仁爱,良知;依于仁:按照心中仁爱的良知办事,仁是行动准则——依于仁是指实践方面。游:游于水中,指善于游水,引申为精通;艺:在教学方面,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科目,引申为业务、技能、艺术等。游于艺:精通技能、艺术和业务,孔子曾经说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利其器”其实是喻指提高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游于艺指专业技能方面。
综上所述,孔子在这一章,提出培养学生道、德、仁、艺四方面的标准要求,其实也是仁者在思想、品德、实践、业务四方面的具体准则。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白话文:
孔子说:“你们在思想方面心愿向往应放在遵循自然运动规律上,在品德方面时刻坚守心中的道德阵地,在实践方面按照心中仁爱的良知办事,在业务方面要精通技能并且不断钻研提高。”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