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自由行 //www.sinovision.net/?2505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依道控利

已有 1001 次阅读2017-9-29 06:54 |系统分类:杂谈| , 分享到微信

13.依道控利

论语新编详解1.13

侯工 编著

微信公众号:xz480219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原《论语里仁4.12》)

杨伯峻:孔子说:“依据个人利益而行动,会招致很多的怨恨。”

钱穆:先生說:“一切依照着利的目的來行事,自己心上便易多生怨恨。”

 

 

详解:

在上一章,说到历代帝王套路深,有人看了还是一头雾水。一般套路只用一层障眼法,而帝王用了N层:1.店铺门上挂着醒目的孔家店招牌;2.店员一律穿着儒服前后都印有字;3.装修是儒家风格,古色古香;4.广告词:孔子祖传秘方,孔子传人大儒监制,如假包换5.商品由法家或招安的儒家出品,但是全部贴上孔家正品商标;6.说明书多用孔子语录,并且注明:解释权归大儒(董仲舒、二程、朱熹等)。7.开设学校,培养各级推销人员用于推广产品,考试以大儒歪曲孔学的注解为标准答案;8.产品质量问题一律推到孔子头上……孔子就这样躺枪了。

这一章,七个字,没一个难解字,但千古以来,都是错解。所有的解释,基本都按朱熹《论语集注》而来。以上杨钱二师的注解就参照了大儒朱熹。朱熹认为:放,依也。按这解释,放就发上声仿了。而后来所有的解释基本都成了如果一切行事依照利为目标,就容易招致他人的怨恨(或自己心中容易产生怨恨),最多就把放解释为放纵,基本意思还是一样的,就是把利当成恶的,或者是引发怨的事情,这样就剥夺了孔子的正当权益,用心何其毒也

    而实际上,如果放真的就是依,那为什么不直接用依?依于利而行,多怨。这样不更清楚?后世论诗有所谓诗眼,好诗的诗眼是不能改的就像大家熟悉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这绿字就没法改在汉语中,就再也找不到一个字可以替代的。而《论语》时代虽无诗眼一说,但《论语》,中文第一书,里面的用字有着中文第一书应有的准确性与不可更改性。试想,那沐猴而冠的吕不韦纠集些三教九流之人弄了本杂说《吕氏春秋》都敢吹嘘一字千金,改一字都不行,又何况这中文第一书的《论语》呢?

    放,应该发去声,包含放弃、放纵两个意思。可能所有人都要问,放弃和放纵,这两个意思不刚好相反了?在这句里,放弃意味着不按利行事。既然不按利行事,又何来放纵?而放纵意味着惟利是图、放纵而行。既然是惟利是图,就谈不上放弃了。放弃的不能放纵,放纵的就不放弃,放弃利益和放纵利益,两个极端,怎么能同时出现在放的解释里?其实,正是这放字包含了这表面上相反的两个意思,才使得这放字成为诗眼而不可更改。《论语》,中文第一书,不仅仅道理上,连用字这么小的细节上,也可以傲视千古。这个放字,绝对算得上一字而有神。

    放于利而行,多怨。就是无论放弃还是放纵利而行,都会产生多怨的结果。其实,现在的人对于这句话,肯定会更容易理解。计划经济年代,都是放弃利而行,结果是多怨;而市场经济年代,放纵利而行,结果还是多怨。这句话的合理与高明之处,从这两个时代的对比中,就不难发现了。更高明的是,这两种相反的情况,用一个放字就包含了这就像伯牙之高山流水唯一可惜的是,千古以来,竟然罕有知音。笔者这里发前人所未发,也算当一回子期知音者了。

    对利的放纵与放弃都是不对的,这和上一章所说的齐一变,至於鲁;鲁一变,至於道。的精神是一致的。齐模式代表的是对利的放纵,而鲁模式代表的是对利的放弃,这都违背了圣人之道正视矛盾,文武并重,一阴一阳解决矛盾的基本原则。所以必须要齐一变,至於鲁;鲁一变,至於道。最终归于圣人之道,调节好对利收放的度。而利不单单指通常理解的利益还含有锋利的意思。在人不知(智)的社会,利益当然是最锋利的东西,其最终结果就是贫富(悬殊)之相。但更重要的是,利除了表现为静态的利益,也表现为一种动态趋势性,这里,更多体现出其本义锋利来了。

    就算同在人不知的社会里,水平也有高低之分。人不知必然有怨,但少怨总比多怨好用现代术语,就是社会矛盾缓和总比社会矛盾激化要好。放于利而行,多怨。说的就是人不知社会的一个总规律,即无论放弃还是放纵利而行,都会使得怨增加,都会最终使得社会矛盾激化。而利总是相对的,站在贫富之相上,对富者利的放纵,往往就意味着对贫者利的放弃然而,对富者利的放弃(打击、掠夺)意味着对贫者利的欲望的同样导致矛盾激化;那么斗争永无停止之日了

要实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人不相状态,就绝对不能放弃或放纵利而行,要充分把握其利——所谓用其刃而不被其刃所伤。只有这样,才可以有资格谈论对贫富诸相的不相,才有资格谈论改革。否则,连利之所向都无所把握,又如何能不相其最终结果的贫富诸相呢?又如何把握改革的方向呢?行圣人之道的君子,首先要做到知人有知识有智慧的人,如果自己都还不知,又如何去让人不知之相不相?又如何实行和指导改革?

孔子在这一章里提醒改革者要把握好度的问题。这是改革的关键,力度小了,效果不明显力度大了,过犹不及,因此必须依道控利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白话文:

    孔子说:无论放弃还是放纵利益,无论背离趋势还是过度追随潮流,这些行为都会产生多方埋怨的不良结果。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上一篇: 道定成败
下一篇: 唯道为大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