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闻见学道
论语新编详解•学习篇1.1
侯工 编著
我的老祖宗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说的是侯姓祖先仓颉造文字的时候,惊天地,泣鬼神,意思是因仓颉创作了文字,天地造化已不能隐藏其秘密了,所以上天被感动得下了一场粟雨;鬼魅已不能隐遁其形迹了,所以被惊吓得夜间大哭。还有一层意思,预警人类虽然因此进入文明社会,但同时也将会陷入持久的文字纠纷之中。苍颉造字,每个字有特定含义。比如定与订发音相同,在写合同时,定金与订金含义就大不相同了,很容易就搞错,因此引起的纠纷就层出不穷。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1.1》)
篇章的题目“学而”是第一句前面两个字,没有实际意义。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论语》不是治天下的,而是修身的——这开头,当然不是一般所解那般肤浅可笑的。
这三个“不亦”,大概是汉语语言历史中被最多人的口水所吞没过的,但真明白这三句话意思的,大概也没有。这劈头盖脑的三句话,仿佛好无道理,又好无来由,凭什么成为《论语》的开头?
其实,这三句话只是一句话,这是一个整体,是整个孔子思想的概括。明白了这三句话,整部《论语》就豁然了:整部《论语》是气脉贯通的,是以道一以贯之的。
“学而时习之”,什么是学?谁学?学什么?学了能成什么?首先,这“学”前面就少了一个主语。不解决这个“学”前面缺少的主语,是不可能明白《论语》的。
其实,这主语就在这句子里,就是君子,包括立志成为君子的人,也就是诚心诚意学道修道的人。道是什么?道是自然运行的规律。
学不仅是一般课堂上的学,而且伴随相应的实践。表现为闻道、见道、学道。其中首先是闻道,不闻无以学。其次是见道,不见亦无以学。只有经过闻道继而见道以后,才可以真正地学道。闻见学道是观察、了解和思考自然现象以及其思考的过程,通过反复观摩和实验,总结出自然运行的规律性,并且在实践中验证和运用这些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前,必须首先弄清楚《论语》究竟在说什么,澄清过去的所有误解,正本清源,还孔子的本来面目,否则一切的赞誉或诋毁都无意义。假如你要批判《论语》,那么首先要懂得《论语》,不懂《论语》批判《论语》就是无的放矢。当然,你如果要立志修身立德成为君子,那么当然也要不断研读弄懂《论语》了。
和学同源的是“校”,也就是效,就是效法。效法什么?当然是古圣人研究学问的态度和方法了。校,至少包含两个方面:1、对照;2、校对。对照圣人,学之效之,不断地校对,就像一块表,按报时调好后,并不是一劳永逸,而是要不断地校对,才不会出现大的偏差。
道家主张出世,出世是逃避矛盾,老子带头归隐,庄子宁愿在泥浆里打滚。相对道家来说,儒家的思想是积极入世的。因此这校对的工夫,就不光光是对照古圣人理论,而是必须针对现实,以现实作参照,脱离了现实,就无所谓校对,也无所谓“学”了。现实中的学,必然是群体性的,用现代术语,就是社会性的。因此,这学字的完整意义就是,闻圣人之道、见圣人之道、对照圣人理论,在现实社会中不断地校对,只有这样,才称得上学——这就是孔学的实践性。
有人说,孔子厚古薄今,怎么是积极入世的?其实通观整部《论语》,研究的都是现实问题,即使提到古代圣贤,也是古为今用,更没有主张回到周朝。孔子说的“克己复礼”,是指克服自己的错误和偏见,按照礼的规范回到道上来,而不是复辟周礼。
这章开宗明义阐明《论语》的宗旨,指出《论语》是一部君子学习道修行自身的教科书。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孔子之论,何尝不是惊天地泣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