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自由行 //www.sinovision.net/?2505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教学无类

已有 1459 次阅读2017-8-1 12:51 |系统分类:杂谈| 无类 分享到微信

9.无类

论语新编详解学习篇1.9

    侯工

 

  孔子的“有教无类”充分体现了儒家“仁”的精神。教,是指包括文化、经济、政治、福利各方面在内的待遇无类,不因人的出身、贫富、信仰、等级、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相貌以及政治观点等不同而区别对待。

所谓读懂《论语》,不仅是读懂其意思,更主要的是读懂其精神。论语精神的核心是什么?论语精神的核心就是“仁”“仁”是对人类本身的关爱,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人文关怀。仁的核心是爱,仁的体现是温馨而平和的教化。

用今天的话来说,首先,仁是对一切众生的爱要有恻隐之心,要有关怀之情,要有慈悲胸怀。孔子说:“仁者爱人。”——这是人权:“宣扬提升人性,尊重人权,以和为贵。二,和是和而不同。孔子说:“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意思是说:民众行使自己应有的权力,去做对他们有利的事情而得到利益他们自然会乐意主动地去做,这不就是造福于民众而不用耗费财物吗?选择合适的时间和事情让民众去做,尽量由他们自己作决定,不加干预,这又有谁会怨恨呢?要追求仁德便得到了仁,又还有什么可贪的呢?君子对人,无论人数多少,也无论势力大,都不怠慢他们这不就是庄重而不傲慢吗?——这是民主:民众的事由民众作主。三,“仁”就是遵循大多数人的意见,保留不同意见,保护少数异见者,尊重少数的自由权。孔子说:“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意思是说:攻击与自己不同的意见,这是有害的。——这是自由:让人敢于说话。四,对不同意见契约精神通过协商解决。孔子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意思是说:行道的宗旨是:有教无类,允许各种不同意见共同存在,不能以人的出身、能力、贫富、势力、种族等表面上的差别而有不同待遇,不能尊重一部分人而歧视另一部分人。有问题必须平等协商谋求妥善解决办法。——这就是宪政:以礼限制国君(政府)的权力。可见,孔子主张“仁”的精神就是今天的普世价值——人权、民主、自由和宪政。由此可见,普世价值早已有之了,只是世人不察而已。

如果说,要用论语治理天下,其实就是用普世价值治理天下。当然,这个普世价值在不同时代其具体内涵有所差别。然而从这个意义上说,有几个真正读懂了《论语》?又有几个真正读懂了普世价值?如果普世价值是非常容易懂的话,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反对?至于孔子终身坚持的“仁”,真正理解的,更是少之又少了。

    子曰:“唯上知下愚不移。”(《论语·阳货17.3》)

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15.39》)

按照孔子仁德教化一视同仁的理念,这两节应该合成一章。

杨伯峻:

孔子说:“只有上等的智者和下等的愚人是改变不了的。”

孔子说:“人人我都教育,没有[贫富、地域等等]区别。”

钱穆:

先生說:“只有上知與下愚之人不可遷移。”

先生說:“人只該有教化,不再分類別。”

详解:

这一章编入《学习篇》。题目“教学无类”除了“教”无类,还包含着“学”无类,学生之间以及社会对学生的录用也要无类。这一章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对“唯”、“上知”、“下愚”、“不移”、“教”和“无类”的理解。

先讲第一节。杨钱二师的解释“只有上等的智者和下等的愚人是改变不了的。”“只有上知與下愚之人不可遷移。”并不符合孔子的仁道精神,因为孔子的仁道认为,虽然人有天赋的差别,但是君子不相,即不会以天赋的差别来作为选择标准,也不会一成不变地看死一个人,所以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这一句是“唯不移上知下愚。”的倒装式,说的是当时社会上一般人普遍的以相取人的世俗行为和看法,言下之意是否定的。唯:这里含有退让、转折的意思,引申为“然而”,是对整句话意思的转折,所以翻译时放在句子的后面;不移:一成不变地;上:尊重:知:通智,指天赋聪明的;下:歧视;愚:天资欠缺的,愚笨的;整句意思是:现在一般人都一成不变地只尊重聪明的人,歧视愚笨的人,然而这是不符合仁道之“不相”原则的。

然后讲第二节。类,相似;无类即不相——不以表相作为选择标准。孔子明白,由于天赋及出身等等因素,社会的表相是有类的,分级别的,不平等的,但是不能以“有类的,分级别的,不平等的”表相作为“教”的选择标准,这样做缺乏爱,是不符合仁道的。如果要行仁道,就要以仁爱与平等即“无类”作为选择标准,不能尊重一部分人而歧视另一部分人,所以要做到“有教无类”。孔子说过:“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7.7)修是干肉。束修就是十条干肉,古代用来作为拜师的礼物。任何人只要交10条干肉,孔子都会收为学生学校教育方面最基本的“有教无类”,但更重要的是社会教化方面,以及政治、文化等待遇上的有教无类。用现代术语来说,这个“教”包括了整个上层建筑领域。“有教无类”,不只是通常所理解的只是从教育的角度讲,而是指行“圣人之道”,在上层建筑各个领域里的待遇,这些待遇提高了,民众有了政治地位,在维权方面就有了话语权,经济福利待遇自然就会随之提高。为此,相应地对所有人要行“不同、不相”之谋——在教化(政治待遇)上一视同仁。只有这样理解,才算真明白何谓“有教无类”。

 

这一句是说:“所以,在教育、法律、舆论、行政、宗教、学术、文化和艺术等等一切的上层建筑领域里对所有人的教化、待遇,无论其级、民族、信仰、归属、资质、能力、性别、年龄……都要平等对待,一视同仁。

这一章,就是君子谋“圣人之道”所必须坚持的“不同、不相”原则在上层建筑领域的一个具体化表述。这里的关键在“教”。“教”,不是平声,而是去声,在古代具有如下含义:教育、政令、法令、政教、教令、宗旨、宗教、学说或学派等,一言概之——教化,现在说的“政治待遇”。领导者以身作则,尊礼守法,对广大民众平等对待。对于民众,政治待遇是最重要的,有了好的政治待遇,经济、文化等待遇都会随之好起来的

 

目前,有什么现象是违反“有教无类”原则的呢?

首先看看现在的学校,城市的教育条件与农村的就有巨大差距;城市分为大城市与小城市,城市里又分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各自的教育环境、升学条件又有云泥之别。

说到政治经济上的待遇,农村与城市长期被人为分割,其差别犹如黑夜与白昼。农民如同奶牛,吃下草,挤出奶,老了没有退休金,而另有一拨人,喝着奶水长大,老了还拿退休金。即使同是城市人,双轨制也将人划分出不同等级,有一拨人的退休金高出一倍多。要说到医疗保障,当管的优越性那是无法说。今天重提孔子的教导,无非是让大家好好地温习一下。温故而知新啊,这样可以知道社会是否进步了。

子曰:“唯上知下愚不移

子曰:有教无类。

白话文:

孔子说:“现在一般人都一成不变地只尊重聪明的人,歧视愚笨的人,然而这是不符合仁道之‘不相’原则的。”

    孔子说:“所以,在教育、法律、舆论、行政、宗教、学术、文化和艺术等等一切的上层建筑领域里对所有人的教化、待遇,无论其级、民族、信仰、归属、资质、能力、性别、年龄……都要平等对待,一视同仁。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上一篇: 仁者志韧
下一篇: 亟待复礼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