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仁者教化
论语新编注连载79
《论语新编注》
侯工 著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6》)
杨伯峻:孔子说:“君子之中不仁的人有的罢,小人之中却不会有仁人。”
钱穆:先生說:“君子或許有時也會不仁,這是有的吧!但沒有一個小人而是仁的呀!
详解:
孔子在前一章《智仁勇全》,将君子说得如此高大上——智勇双全还有仁德,有人未免窃窃私语:“君子就没有错误?”孔子早就料到,所以在这一章来个兜底,堵上漏洞。因为君子是由小人转化而来,身上不可能没有小人的印记。
依据丛林法则,在兽类中是没有君子小人之分的,只有强者弱者之分。一个猴王是在撕杀中战胜若干对手才将王位夺到手的。当它老了,就会被新猴王赶出猴群,在孤独中老死。
在专制社会,跟猴子社会差不多。由立了大功的人辅助皇帝,却往往因功高盖主而被皇帝杀死。或者有人以“替天行道”的名义起来造反,以暴力推倒皇帝,然后自己做皇帝。但仍是换汤不换药,只不过进入到新一轮的生死搏斗循环。然而,自从人类脱离了兽界,就逐渐懂得:如果继续遵循丛林法则,战争必然成为常态,和平就成为奢望。表面上看,参加打仗是去杀别人,自己总是胜者。但是,被你杀的人是不会坐而待毙的,他们也会拿起武器反抗,于是双方都有伤亡,这样实际上相当于自杀——食肉者是不会将这个真相告诉你的,这个你懂的。
由于孔子看透了暴力的本质,于是提出了仁的主张,并且指出人类的前途是以和为基础的世界大同,而实现这个目标的唯一道路是仁道。仁道的基础是和,和的核心是人类互爱。
其实战争并没有什么正义非正义,一个核弹下来,还有什么正义不正义?——双方都化成蘑菇云而烟消云散了。上世纪1962年赫鲁晓夫从古巴撤出导弹被人讥讽为怕死,其实是明智之举。如果苏联因此与美国爆发核大战,后果将会怎样?——恐怕你我都不在这里了。可是直到现在还有一小撮鼓吹战争(包括核战争)的疯子,唯恐天下不乱,翻旧账,造新仇,说长道短,搅风搅雨。人们对他们应该提高警惕性,不要被他们的爱国高调迷惑了,因为打起仗来,他们逃的比兔子还快。
可以这么说,遵循丛林法则的人是小人,挑起国际矛盾鼓吹战争破坏和平的人是小人,而脱离丛林法则实行仁道消除国际仇恨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人是君子。
“君子而不仁者”是指君子犯错误。“不仁者”是指违背仁德的错误。孔子曾经说过:“观过,斯知仁矣。”这里的“过”,就是君子自己之过。“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矣夫是语气助词。孔子说话不隐瞒事实,非常实际,公开承认君子也有犯违背仁德的错误。君子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不损害自身形象,反而给人诚实可靠的感觉。君子只有承认错误,才有可能改正错误,然而,历史上却有个人犯了很多大错误,却从来没有承认过错误——你说他是小人还是君子呢?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君子偶然有犯违背仁德的错误,
由于小人遵循丛林法则,还没有开化,基本上还没有具备人性,所以孔子说:“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这里的“仁者”是指具有仁德的人。
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小人是还没有具备仁德的人,所以小人没有仁者。
孔子为什么在这一章专门谈论君子和小人?因为在孔子时代,还是“人不知”的社会,人们基本上没有接受过仁德礼法教育,属于小人社会,君子如凤毛麟角。而要使“人不知”的社会转化为“人不愠”的社会,是需要培养许许多多君子来实现的,这些君子又必须在小人中产生,而小人中又没有具有仁德的人——这是一个困难,第二个困难是君子也会犯小人的错误。孔子将这个社会的现实问题明明白白告诉学生,让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孔子言下之意:要使“人不知”的社会转化为“人不愠”的社会,是一个相当艰难而长期的任务,这个转化过程就是教化。只有教化才能使蒙昧的小人明心见性,逐渐改掉不良习惯,养成良好道德规范,通过闻见学行圣人之道,逐渐成为君子,而君子也只有通过反复地闻见学行圣人之道,才能改正错误,不断修炼成为圣人。在这里,孔子喻意君子的责任是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还要将小人教化成为君子。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白话文:
孔子说:“君子偶然有犯违背仁德的错误,而小人是还没有具备仁德的人。”喻意君子的责任是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还要将小人教化成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