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自由行 //www.sinovision.net/?2505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好恶分明

已有 2953 次阅读2017-4-26 15:36 |系统分类:杂谈| 分明 分享到微信

好恶分明

论语新编注连载65

 

    《论语新编注》

 

侯工 著

  好恶分明——仁道第十三则

 

前面13 章,都是孔子关于仁的论述。读者可能有个疑问:孔子的仁道一味地强调爱人:学生问仁者是什么?孔子说:“仁者爱人。”又说:“泛爱众(广泛地爱众人),而亲仁”,他甚至说:“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攻击不同意见,是一种损害)。”那么,要是有个杀人掠货的强盗,仁者也会爱他吗?

提出这种问题的人内心怀有爱憎分明的情愫,他们对仁道的理解,还停留在感性层面,还没有上升到理性层面。孔子的“泛爱众”阐述的是普通人道主义原理:

 1.从人性和人道出发,爱对任何人都是一视同仁的,对所有疑犯,都要坚持疑犯从无的原则,不搞逼供,不得打骂;

2.保护疑犯尊严,要戴上面罩,不得挂牌,不得游街,不得侮辱,不得公开宣判;

3.即使死刑犯,也要实行人道主义。很多国家已经废除死刑,即使处决也要保全尸体,不得择取其器官。

以上3条,就是建立在仁道基础上的人道主义。

但是,孔子除了主张慈爱心外,还提倡好恶分明,所以,在这一章里,孔子提出了仁道的第十三个细则——好恶分明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论语·里仁4.3》)

杨伯峻:孔子说:“只有仁人才能够喜爱某人,厌恶某人。”

钱穆:先生說:“只有仁者,能真心地喜好人,也能真心地厭惡人。”

详解:

    孔子一贯主张对人要宽容,允许不同意见存在,但是孔子反对无原则的好好先生。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子贡问老师:“所有乡里人都喜欢他,您认为这人怎么样?”孔子说:“并不一定好。”)“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那么所有乡里人都厌恶他,您认为这人怎么样?”孔子说:“也不好说。不如乡里的好人喜欢他,而乡里不好的人厌恶他。”《论语·子路》)“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这句话似乎成为现在很多人的处事原则,他们希望所有人都喜欢自己,其实这是不可能的,因为(1)你不可能做到人人满意;(2)为人处世上不能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这样做会导致民粹主义),而应代之以经过实践证明的善恶是非为标准。

 

孔子说:“乡愿,德之贼也。”(《论语·阳货》)贼,残害;损害;孟子对乡愿作过解释: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愿也。”“乡愿是指乡中貌似谨厚,而实际上不讲原则而与流俗合污的伪善者。孔子斥责这样的人,是与他强调做人要注重的统一是一致的。“仁”本是一个人内在的真性格,真情感;而“礼”却是其外在的约束,是人们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言行规范。仁和礼一致就是表里如一。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两个人的观念是完全相同的。由于各人的价值观不同,因而产生各种错误。人们往往以花言巧语来掩盖思想、行动上的弱点与错误,遂使像乡愿这样的“阉然媚世”者混迹其中,令别人看不清其真面目。孔子对乡愿之类人的否定,是孔子坚持原则,好恶鲜明的表现。当然,对那些作奸犯科违法乱纪的人,孔子也是恶的——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对于超出道德范畴而进入刑法领域的犯法行为,就不是简单地以仁道来解决得了的。

 

    仁者如何真正地做到“好人”和“恶人”?孔子“好”的,当然是具有仁德的人——凡事有担当,见义勇为,为民表率,团结不同意见者共同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孔子“恶”的是不讲原则的好好先生以及犯法犯罪之徒。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还要说明的是:这里说的是孔子要求对坏人坏事的态度要鲜明,不要含糊。喜好人,不能有偏私之心; 厌恶人,是指不喜欢某人的错误,而不是针对其人身,因而要真诚对待。

唯,只有;仁者,有仁德的人;能,善于,懂得;好人,有人性的人,喜欢、认可人;恶人,坏人,无人性的人,讨厌、不认可人。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第一层意思是:只有具有仁德的人才善于判别好人和坏人

按照逻辑,只有先正确地判别好人与坏人,然后才能懂得公正地真诚地认可或者不认可这个人。所以这句话的第二层意思是:仁者才能懂得正确地公正地对待好人与坏人。公正地喜欢、认可一个人,不是出于私人感情;恶人,真诚地厌恶、不认可一个人,讨厌、不认可人的错误,不是人的本身,同时真诚地尽力帮其改正错误。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意思是: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何如?”孔子说:如果以德报怨,那么以何报德?不如以心真诚报怨,以德报德。孔子的话符合逻辑。

 

值得注意的是,孔子的好恶分明,不同于阶级斗争论的爱憎分明:好恶分明的重点在教化,爱憎分明的重点在斗争。教化目的是和,斗争目的是分裂。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白话文:

孔子说:“只有具有仁德的人才有能力判别好人和坏人,并且懂得公正地认可一个人,真诚地不认可一个人,但同时真诚地尽力帮其改正错误。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上一篇: 士志於道
下一篇: 有教无类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