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孔子“驯牛”
论语新编注连载55
《论语新编注》
侯工 著
仁者,其言也讱。——仁道第三则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30多岁在做老师的时候,就提出了“仁”。“仁”指的是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学问,属于道德范畴。在道德范畴包含很多内容,如要有良知啦,对人要有礼貌啦,家庭要和睦啦,等等。实际上几乎所有道德素养都包括在一个“仁”字里。人,生于天地间,须臾不可离开人际关系。如果离开了人际关系,他将陷入兽际关系,也就脱离人类了。
“仁”的总纲是“克己复礼”——克服自己的错误,回到仁道上。
第一个细则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要沾染非仁道的东西。
第二个细则是“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门遇到群众要当贵宾对待,循从民意要像祭拜天地一样虔诚。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于人。
第三个细则就是这次要讲的内容——“仁者,其言也讱。”——有仁德的人,必须心志坚韧不拔。这个细则排在第三,不可等闲视之。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原《论语·颜渊》)
杨伯峻:司马牛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仁人说话是慎重的。”司马牛说:“说话慎重,这就叫做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很困难,说起来能不慎重吗?”
钱穆:司馬牛問仁。先生說:“仁者說話常遲鈍。”司馬牛說:“說話遲鈍,就說是仁嗎?”先生說:“因知做來難,說來那得不遲鈍?”
详解:
从杨大师的解释中,我们看到一个谨小慎微的孔子,而且,只有说话小心谨慎,就可以做到仁了。那么,仁不是稀松平常的小事吗?还需要什么修行啊?看来,这么轻易就将孔子庸俗化了——这些人越注解《论语》,孔子就越庸俗猥琐。
钱大师更不堪了。 在他的笔下,孔子简直就是弱智——因为办事难,连说话也迟钝了。
呜呼!中国2400年来,孔子就是在这样的腐儒们的蹂躏下被丑化的,怪不得反孔恶棍们这么嚣张了。事实上腐儒与反孔恶棍是在演双簧,其目的就是要将孔子彻底搞臭,永世不得翻身。
司马牛是孔子的学生,复姓司马,名耕,一名犁,字子牛。性格急躁,言语虚浮,意志脆弱。有一天,司马牛向孔子请教如何做到仁。孔子因材施教,针对司马牛的心志和秉性,提出了“仁者,其言也讱。”——仁的第三条细则。
在孔子时代,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礼崩乐坏,社会上充满各种诱惑。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想成为有崇高品德的行仁道的君子,没有冷静的心境,没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往往事与愿违,很快就会堕落成为人渣。所以孔子特别强调人的意志力。不少人,心里充满理想,但是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坚强的意志,往往忘记自己的初衷,甚至跑到对立面去了。例如汪精卫,曾经谋刺清摄政王载沣,当初豪气干云,威震遐迩,有杀身成仁之气慨,然无坚韧不变之意志,终投日寇,身败名裂。
仁者,修炼成为有仁德的人。
其言也讱:
其,代指仁者;
言,心声也,引申为心意、意志;
也,表示肯定、强调。
讱,通韧,意指坚韧;
仁者,其言也讱。——有仁德的人,他的心志是坚韧的。
其言也讱,
其,一个人;
其言也讱——一个人心志坚韧;
斯谓之仁已乎?
斯,做到这样;
谓之仁已乎,谓,称为;之,代指意志坚韧的人;仁,仁德;已乎,相当于“了吗”?
斯谓之仁已乎——这样,就可以称他为有仁德的人了吗?
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一个人意志坚韧,这就可以称他为有仁德的人了吗?
显然,司马牛是从浅处理解的,看不清做到仁德与心志坚韧不拔之间的逻辑联系,觉得孔子说的仁道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小菜而已——只要心志坚韧就行了。孔子听出司马牛言外之意,因此教导他,指出意志与事业的关系,强调做到仁德的艰难,纠正他的错误:
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为,施也,成也。(《广雅》),意为完成;之,代指“修炼成为有仁德的人”这一个伟大事业;难,长期而艰难;
为之难——要完成这样长期而艰难的事业;
言之得无讱乎?这句是“得之,言无讱乎?”的倒装。
得,得到;之,代指“修炼到成为有仁德的人”这个伟大成就;
言无讱乎?
——意志不坚韧行吗?
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要完成这样长期而艰难的事业,修炼到成为具有仁德的君子,意志不坚韧行吗?
有人认为,司马牛问仁应先将他个人背景搞清楚:司马牛为兄弟谋反事心中纠结,犹豫,左右不是,心声郁闷恐惧,因此孔子安慰司马牛并进一步解释:为之而难言之,大概就是讱了,姑且做一个忍者吧,对你来说,言讱就是仁了。应断句: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讱,从言从刃,顿意,通忍。
窃以为,这种断句和理解是低层次解读。腐儒对孔子多是低层次甚至是贬意解读,那就愧对仲尼了。因为孔子回答时,首先就指出:“仁者,其言也讱。”这个仁者是具普遍意义的,不是针对司马牛一个人的,可见不是为了纯粹安慰他的,应从这引申开来,提到心意坚韧上,作高层次解读,那么,讱就应通韧。
还有人认为: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译文应该是:司马牛问仁德。孔子说:"仁者,他的言语迟钝。"司马牛说:"言语迟钝,这就叫做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不容易,说话能够不迟钝吗?"窃以为,孔子时代,学生弟子皆言修身,当弟子的司马牛怎么会用“言语迟钝,这就叫做仁了吗?”如此愚蠢的问题来问老师?仁者又为什么言语迟钝?显然,“语言迟钝”不是正解。当时的情景:司马牛想要得到仁的真谛,于是问老师,什么品德是"仁",孔子告诉他,“仁者,其言也讱。”品德,属内心的修炼,言就不能理解为表面上的话语,应该是指内心的素养。古文认为,言为心之声,亦即心之意也,所以,言应引申为心志。而讱通韧。
仁者,其言也讱。——有仁德的人,他的心志是坚韧的。
司马牛一听就激动了,原来心志坚韧就可以了啊,仁真的太浅显了,所以他很骄傲的问老师,只要做到心志坚韧这么简单就可以了么(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孔子一听,就明白弟子的浮躁,于是说,你现在的行为已经表明心志坚韧做起来很难,况且还要修炼到成为具有仁德的君子,意志不坚韧行吗(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综上所述,断句应为: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白话文:
有一天,意志脆弱性格浮躁的司马牛向孔子问如何做才有仁德,孔子回答说:“有仁德的人,他的心志是坚韧的。”司马牛说:“一个人心志坚韧,这就可以称他为有仁德的人了吗?”孔子说:“你现在的行为已经表明心志坚韧做起来很难,况且还要修炼到成为具有仁德的君子,意志不坚韧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