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自由行 //www.sinovision.net/?2505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论语新解连载35

已有 1103 次阅读2017-2-6 12:27 |系统分类:杂谈| 论语新解, 连载 分享到微信

论语新解连载35

《论语新解》

緾中说禅

侯工注释整理

【】内为鄙人注释或添加语。

    由于历代腐儒境界太低,胡乱注解《论语》,因而给反孔者造成大量口实,他们自以为得势,蜂拥而上,对着一个假孔子拼命撕咬,还以为占领了道德制高点,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腐儒与反儒谁更可恶?腐儒是因,反儒是果,因是臭因,果是臭果,两者一丘之貉。

这两章,又可以看到腐儒们低下的境界了,当然会招来反儒们的叫嚣了。】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杨伯峻:孔子说:“只有上等的智者和下等的愚人是改变不了的。”

    钱穆:先生说:“只有上知与下愚的人不可迁移

    李泽厚:孔子说:“只有最聪明的和最愚蠢的,才不改变。”

 

详解:

本章字面简单,却曲解多多。其中的“与”是解释的关键,上面三位和通常的,都把“与”解释成“和”,但这只是一个后起的意思。“与”的本义是“赐予”,原来是指朋党之间相互协作、相互赐予,因而引申为“结交、亲附”。

 

    站在儒家的立场上,“上知”就是君子,“下愚”就是小人,为什么?因为没有“上知”,不可能成为君子。儒家最注重智慧的,而智慧的获得,与“圣人之道”的“见、闻、学、行”是一体的。“见、闻、学、行” “圣人之道”必须达到不退转的位次,才可能有真正的智慧,也就是“上知”的呈现。要不退转,必须彻底穷源“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不及”就谈不上“上知”,而没有“上知”,也成就不了真正的“君子”。而“小人”,将人自小之,与世漂移,浮萍无根,何谈智慧?对于人来说,最大的愚蠢就是这“将人自小”,“小人”就是真正的“下愚”。

 

 

    君子为什么要“与”小人——结交小人?因为君子都是从小人而来,从小人转化而来任何人,在没有“见、闻、学、行”“圣人之道”之前,都是小人,都曾自小之。“圣人之道”,是大道,不是私道,永远活泼、当下地呈现即使没有孔子,“圣人之道”也不会被掩盖而任何人,只有“见、闻、学、行”“圣人之道”,才可能得到真正的智慧才可能转小人而成君子。君子,不可能与小人为敌,而是要去结交他们,对其“小人”之相“不相”之。但一般的人,如果没有达到不退转,在与“小人”的结交中,就会面临上一章的情况“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因此,站在现实的立场上,孔子还是主张“远小人”,特别小孩子,一定不能交给小人“教育”,否则后患无穷。

 

    但真正的君子,不单单要出于污泥而不染,而且更要赴汤蹈火,于恶世恶人中“见、闻、学、行”“圣人之道”,不如此,无以成就真正的不退转,也无以使得“人不知”的世界转化成“人不愠”的世界。“唯”,这和上章不同,表示希望、祈使的意思这是孔子对所有立志成为君子的人的希望与期许。“上知”,具有真正智慧的君子,达到不退转的位次,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不移”,当然也包括“与小人”的情况,也只有通过“与小人”历练,才可能成就真正的不退转。“不移”,不改变、不退转的意思。

 

    缠中说禅白话直译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孔子说:愿真正“见、闻、学、行”“圣人之道”的君子,结交、亲附没有智慧、充满贪婪、恐惧的小人【一齐】成就“见、闻、学、行”“圣人之道”不退转。

【另解:这一章承接上一章。上一章“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提醒不能让子女跟随小人,以小人为师,恐怕学坏,还会带来“不孙”和“怨”的后果。但是对君子本身来说,就不能离开小人了,所以这一章来个转折——这一句的“”与上一句的“唯”不同,表示“虽然,纵使 ,然而 ,含有退一步、转折、否定的意思——不能一味地歧视小人,因为君子不但离不开小人,而且还要教化他们,使他们从“不知”转化为“不愠”。此句是“唯不移上知与下愚。”的倒装句。整句含转折、否定的意思:唯,然而;不移,一味死板地,一成不变地;上,尊重,看得起;知,智慧的,聪明的;上知,看得起有智慧的聪明的,意指尊重君子;与,而,又;下,看不起,歧视、蔑视;愚,愚笨的;下愚,歧视愚笨的,意指歧视小人;整句意思:

然而一味死板地一成不变地只看得起君子而又歧视小人,也是不对的。(——否则就不能有教无类了。)

两种解释在方向上基本上是一致的。哪一种比较贴切,请读者诸君雅正。】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杨伯峻: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钱穆:先生说:“能从温习旧知中开悟出新知,乃可作为人师了。”

    李泽厚:孔子说:“温习过去,以知道未来,这样便可以做老师了。”

 

详解:

这章,大概没几个中国人不知道的,但所有通常的解释,都如上面三位一样,错得离谱。按这通常的解释,如果所有人都能温故而知新”,那不人人都成老师?而那些毫无根基,只为颠覆而颠覆的人,不都成了大老师?“温习过去,以知道未来”就可以当老师,那谁能保证温习过去”就一定可以“知道未来”?又是哪个上帝的冷战让过去一定映射为未来、旧知映射出新知?

 

    其实, “可以”不是白话文里的一个词语,而是“可”+“以”,温故而知新”因强调而提前,相当于“可以温故而知新为师矣”。“可”,应当;“师”,不能狭义地理解为一定是某人,所有学习、效法的对象、目标都是“师”。 “温”,通“蕴”,积聚、包容;“故”,故有的,这里指经过时间沉淀、检验的智慧;“知”,“智”的本字,智慧;“新”,鲜活的创造与呈现温故而知新”,积聚、蕴藏故有的、经过时间沉淀、检验的智慧而保持智慧当下鲜活的创造与呈现

 

    由知、德者,鲜矣!”,蹈行、践履“闻、见、学、行”“圣人之道”智慧、所得的君子,永远处在创新、创造之中啊。“”,就是蹈行、践履“闻、见、学、行”“圣人之道”智慧所得“温”所得,是一种积聚、蕴藏没有“温故”,就没有智慧的创新与创造,没有由知、德者,鲜矣!”。而“知新”,其“新”如果不能“温故”,那就不能成就真正鲜活的智慧没有积聚、蕴藏是无智慧可言的。这种相相成的温故”而“知新”,是“见、闻、学、行”“圣人之道”可以“为师”的。

 

    孔子、儒家绝不泥古师古、好古是师其智慧、好其智慧而智慧必须在当下能活用出新,才是真正的智慧否则,把“温故”当成在故纸堆里找些原则、准绳来勾画、预测未来,只能是愚行。“习旧知而开新知”只能是某种扩充知识的途径,但决不是唯一的,更不可以此为“师”。类人猿的“旧知”,无论如何去“习”,都开不出网络世界的“新知”。但智慧是超越这一切的,无论是“新知”还是“旧知”,都离不开智慧当下鲜活的创造与呈现,这才是真正可以为“师”的。

 

    缠中说禅白话直译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应当把“积聚、蕴藏故有的、经过时间沉淀、检验的智慧而保持智慧当下鲜活的创造与呈现作为君子“见、闻、学、行”“圣人之道”所师法的目标啊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上一篇: 无胆鼠类
下一篇: 论语新解连载34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