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论语新解连载24
《论语新解》
緾中说禅 著
侯工注释整理
【】内为鄙人注释或添加语。
【联合国大厦里有一块大幅宣传版面,上面用世界上各种语言和文字,表明了一个大家都愿意遵守的最低伦理准则:中文用的是孔老夫子那句名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联合国大厦三楼大厅还有一幅用马赛克镶嵌而成的彩色大型壁画,壁画主题叫 “黄金法则”:Do unto others, as you would have them do unto you(“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 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它简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加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英文版。
对《论语》的理解,很多“大家”尚且是错误的,更何况一般吃瓜的“群众”了。其实,“大家”通常都在吃瓜。这一章,又看看“大家”是如何吃瓜的。】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杨伯峻:孔子说:“不懂得命运,没有可能作为君子;不懂得礼,没有可能立足社会;不懂得分别人家的言语,没有可能认识人。”
钱穆:先生说:“不懂得命运,没法做君子。不懂得礼制,没法自建立。不懂得语言,没法判断人。”
李泽厚:孔子说:“不知命,便无以为君子。不知礼,便无以立在人群中。不知言,亦就知不得人了。”
详解:上面的解释,都根据如下断句:“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相应的还是“我本位”的荒谬逻辑。只是这里的逻辑关系,改头换面地成了“命、礼、言”了,进而假设知道了这些“命、礼、言”的所谓本事后,就可以得到“君子、立、知人”的大红包。该种逻辑的荒谬在前面已多有论述,就不赘言了。
【复习一下:由“我本位”的“道、人、众”逻辑,以“道”划分人,再以权势造“众”,相应就产生“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的通常断句,于是就有人云亦云的随众心态。继而从“我本位”出发,认为人只有两类,符合“我”的和不符合“我”的,前者是朋友,后者是敌人。于是又有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断句,将孔子描绘成克格勃祖师爷,专门教人如何做一个告密者。这一章,他们又赋予“我本位”新的内容——命(命运)、礼(礼教)、言(言语),而孔子《论语》的这三个词本意是指使命、秩序、言论。】
正确的断句应该是“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这里说的是“不知”的各种后果,“知”,“智”的本字,“不知”,没有智慧。这里的“不知”不单单指个体的人,还指“人不知”的社会本身。“命、礼、言”,都不是一个单纯个体化的现象,在社会化的人类生存中,都与社会本身相关。可惜在腐儒两千多年的折腾下,都将此当成虚头八脑的东西,当成某种先验的东西,完全违背了儒家立足现实的基本立场。
“命”——使命,连道家都可以说“我命由我不由天”,更不用说儒家了。中华文化,对命运的看法从来都比以古希腊悲剧为代表的西学传统看法要正面有力得多。对于个体的人来说,“我命由我不由天”,则“命”只是使命,这个使命不是由上帝选定的,而是由我而来,天地就是我的舞台,而没有智慧,是不能理解这“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以为我的命运是上天安排的,以为奴隶就只能是奴隶,统治者就只能是统治者,却不知道这一切都是“人所造”的,只有打破了这种所谓的天命、命运的胡言,才会真正承担起人的现实使命,这样才可能成为真正能行“圣人之道”的君子。
“礼”——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各种底线所构成最基本的社会正常秩序。如果社会上人与人之间没有最低的底线,那么社会就只能是散沙一盘,只可能让位于各种暴力与法律。暴力和法律只是当社会不能正常运行时才需要采取的。一个正常的社会,暴力和法律都是迫不得已的。而没有智慧的人,没有智慧的社会,却只相信暴力和法律,抛弃各种的底线。这样,“礼”是没可能建立的。连接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系统就要破裂,社会也只能在动荡之中。
“言”——言论、舆论,包括社会现实一切言论、舆论。一个没有智慧的人,一个没有智慧的社会,其言论是不足以使人有智慧的。而没有智慧的言论不可能产生智慧,只会继续制造混乱与蠢行。言与行是密切相关的。特别在一个言论传播发达的社会,“言”对人的塑造、对社会的塑造作用,如何评价都不过分。
缠中说禅白话直译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孔子说:没有智慧,不可能承担君子的使命;没有智慧,不可能建立社会正常的秩序;没有智慧,不可能产生使人智慧的言论。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杨伯峻:孔子对子路道:“由!懂得德的人可少啦。”
钱穆:先生说:“由呀!对于德,知道的人太少了。”
李泽厚:孔子说:“子路,懂德行的人,很少了。”
详解:上面解释,都根据如下断句:“由!知德者鲜矣”,相应的是“我本位”与“鲁模式”杂交而来的荒谬逻辑。
首先,“德”被当成一种可以被少数所谓“有德”精英玩弄的玩意,一旦有人宣称拥有这玩意,就如同太监拥有了假阴茎一般生机勃勃了。当然,拥有这所谓“德”之假阴茎的所谓精英,从来都是各色各样“我”的竞争,最终不过是所谓话语权的争夺,让“我”之“我”成为最终“德”的标准,让“我”之假阴茎最终成为挥舞在所有人头上的棍子。而其前提是,所有人,男者阉割成太监,女者为奴为婢。然后,无论男女,都在这所谓“德”的假阴茎棍子的挥舞下大一统了。“鲜”,被这群假阴茎贩卖者定义成了上声,成了“少、太少、很少”,其潜台词不过是只有符合他们所谓“德”的才是多,才是对,才是“君子”,才是精英。这种混帐逻辑,将《论语》阉割成一本假阴茎安装手册,两千多年奴役所有人的思想,最终成就了假阴茎贩卖者的无耻勾当。
正确断句应该是:“由知、德者,鲜矣!”这里,“由”并不是上面三人和通常所认为的是指孔子学生“子路”,而是“蹈行、践履”的意思,这种用法很常见,如《礼记》“是故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知”,“智”的本字,智慧的意思;“德”,行“圣人之道”所得;“鲜”,平声,新鲜、鲜活的意思。“圣人之道”,就是将“人不知”的世界变为“人不愠”世界的道路。这里没有任何固定的模式和先验的走法。路是人走出来的,是人所“由”而来,是人所“蹈行,践履”而来的。没有人的“蹈行,践履”,何来路?除了“知【(智慧)】、德【(得)】”,行“圣人之道”的君子无所“蹈行,践履”,也无须“蹈行,践履”。
把“人不知【(蒙昧)】”的世界变为“人不愠【(文明)】”的世界,“圣人之道”是无位次的,而“德”因此而有了位次,因此而有所得,该所得就是“德”。而正因为“圣人之道”不是先验的,而是立足于现实之中,因此永远都是新鲜、鲜活的。何谓“鲜”?日日是好日,时时是花时,永远处在一个创新、创造之中,所谓“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也。对于“圣人之道”来说,“知”是基础,正如上章所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没有智慧,不可能承担君子的使命;而君子的使命是什么?就是“闻、见、学、行”“圣人之道”,把“人不知”的世界变为“人不愠”的世界。而“闻、见、学、行”“圣人之道”,不是一个遥远的神话,而是要落实在现实的每个当下,因此而位次,因此而有所“德”。保持其新鲜、其活力,当下活泼泼地呈现,是“闻、见、学、行”“圣人之道”的生命力所在。
缠中说禅白话直译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孔子说:蹈行、践履“闻、见、学、行”“圣人之道”智慧、所得的君子,永远处在创新、创造之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