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免赛跑
侯工/文
芝诺是公元前490~公元前425年古希腊数学家兼哲学家,以芝诺悖论著称。他的悖论之一是“兔子永远追不上乌龟——在兔子和乌龟的竞赛中,兔子速度为乌龟十倍,乌龟在前面100米跑,兔子在后面追,但它不可能追上乌龟。因为在竞赛中,兔子首先必须到达乌龟的出发点,当兔子追到100米时,乌龟已经又向前爬了10米,于是,一个新的起点产生了;兔子必须继续追,而当它追到乌龟爬的这10米时,乌龟又已经向前爬了1米,兔子只能再追向那个1米。就这样,乌龟会制造出无穷个起点,它总能在起点与自己之间制造出一个距离,不管这个距离有多小,但只要乌龟不停地奋力向前爬,兔子就永远也追不上乌龟!”
普朗克(Max Planck,1858年4月23日-1947年10月4日),是德国物理学家,是量子力学的重要创始人。一般人认为,普朗克的量子说破解了芝诺的悖论。但是,真正破解的理由,还在于先破解宇宙运行的秘密。下面是我和网友关于芝诺和普朗克的讨论:
何时天明:
普朗克的量子模型,不仅空间是一份份的,连时间、能量也是一份份的,他称呼为能量子。
如果有人协助我做GIF动画,我会让大家明白物体怎么从A运动到B,兔子怎么追上乌龟。
我们无法对位置做出比普朗克长度还要小、还要精确的测量。因此,在任何结合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量子引力理论中,若在时间短于普朗克时间、距离小于普朗克长度的尺度下,我们传统上对时间、空间的标示将会全盘瓦解。
侯工:
其实,普朗克最大贡献是在1900年提出了能量量子化,其主要内容:黑体是由以不同频率作简谐振动的振子组成的,其中电磁波的吸收和发射不是连续的,而是以一种最小的能量单位ε=hν,为最基本单位而变化着的,理论计算结果才能跟实验事实相符,这样的一份能量ε,叫作能量子。其中v是辐射电磁波的频率,h=6.62559*10^-34Js,即普朗克常数。也就是说,振子的每一个可能的状态以及各个可能状态之间的能量差必定是hv的整数倍。他只是提出了振子和能量子的对应关系,指出振子是一份份的,其吸收和发射的能量也是一份份的,其中一份能量称为能量子,还没有涉及到时间和空间问题。因为他没有解释什么是时间和空间,况且,他仅仅提供了能量与电磁波频率的关系,而没有解释物体能量的本原,普朗克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他的理论是不全面的,他并不能全面地解释宇宙运行的真相。
要全面解释宇宙真相,必须要从微观世界开始。在此之前,让我们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
什么是能?物体运动的本事(能力)叫做能,能量就是物体运动能力的大小。物体能量的本原是携带能量的能粒子,能粒子是最小的物质微粒,由于它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它携带的能量是最小的能量单位,也就是普朗克说的能量子。
什么是空间?空间是物质的范围。宇宙的空间是一个球面,这个球面是没有间隙的,刚性的,所以是连续的,但是是由最小的空间单位(能粒子体积18.3811*10^-45m3)铺排而成的。在这个意义上说,空间是连续的,是一份份按照球面公式S=4πr^2(S表示宇宙球面积,r表示宇宙半径)排布而成的。球面空间存在的时间只有一瞬间(1.0915*10^-23秒)。
什么是时间?时间是空间的更新。最小的时间单位是1.0915*10^-23秒,它是宇宙球面在径向以光速移动一个能粒子的时间。由于时间与空间的运动是交替进行的,所以时间是不连续的。这样,宇宙空间就象电影画面,时间就象画面的更新。如果画面不更新,电影就会定格在一幅画面上不动,同理,如果没有时间,我们眼前的景象就会定格成一张照片。
为什么空间与时间会交替进行?因为宇宙球面在径向移动一个能粒子直径Øn(3.2744*10^-15m),就会产生8πrØn的增幅,这些增幅就是空隙,均匀分布在球面上。因为球面不允许空隙存在,所以球面不能连续在径向运动,必须停一下来补充增幅,等到补充完毕,又在径向移动一个能粒子直径的距离。虽然宇宙球面在径向的速度等于光速,而能粒子直径又非常小,但是,宇宙的运行仍然是一丝不苟地严格遵守规律的。
以上就是从根源上了解宇宙运动的真相。
搞清楚了宇宙运动的真相,不用做GIF动画,也可以明白物体怎么从A运动到B:
物体在每一瞬间的画面是静止的,而在更新画面的时候改变了位置,经过若干个画面的更新,物体的位置就由A变成B了。
兔子怎么追上乌龟:
兔子和乌龟在每一瞬间都在同一幅画面上。由于兔子比乌龟快,兔子与乌龟的距离就随着画面更新而缩短,直至兔子出现在乌龟的前面。兔子追上乌龟,是由画面更新决定的,也就是由时间决定的,与“起点”无关,因为“起点”在小于瞬间的时间里是不存在的。
普朗克长度等于1.6*10^-35米,而能粒子的直径Øn是3.2744*10^-15米; 普朗克时间为10^-43秒,而一瞬间的时间是1.0915*10^-23秒;显然,普朗克长度和时间都离开实际太远了,即使作为测量精度也没有必要,所以在宇宙学中,最小的长度单位是能粒子的半径Rn=1.6372*10^-15米,最小的时间单位是一瞬间=1.0915*10^-23秒,最小的能量单位是一个能粒子携带的能量=16.3935*10^-15焦耳,最小的质量单位是能粒子的当量质量=1.8215*10^-31千克。小于以上最小单位的量值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我们传统上对时间、空间的标示不会全盘瓦解。
何时天明:
物质实体的真实存在是无法自洽的,我认为可以推导出逻辑上悖论。
如果你认为物质的宇宙是一种终极意义的真实的存在,那么我有两个问题,宇宙外面是什么?无限微分是什么?
为什么(宇宙存在)绝对的不可分?因为一个个魔方格子其实绝对的虚无(内部连时间空间都不存在了)。只有绝对的虚无才不可再分。
没有原子,电子等等,没有场,没有电磁力等等任何辩证唯物主义意义上的实体存在,格子内部只要有任何实体的存在,从逻辑上来说,是必然可分的。这样分下去,又会导致芝诺逻辑上的怪异悖论。
在希腊科学体系中,我们需要一个三维坐标系的空间。这个空间在数学上没有问题,但在物性上,会带来芝诺悖论等一系列的逻辑悖论问题。
多么的奇怪的啊,我们这样的不断分下去之后,我们宇宙居然没有了,消失了,虚无了,太恐怖了。
所以,普朗克在1944年说,根本就没有物质这回事。
侯工:
从我上面的论述中,已对说明物质实体的真实存在是完全自洽的。
从宇宙的数学抽象即数学模型S=4πr^2可知,宇宙就是一个心恒速在径向膨胀的球面,宇宙的外面是下一瞬间,还没有来到,宇宙的里面是上一瞬间,已经过去。
您说的魔方格子其实就是能粒子,但它并不是绝对的虚无:第一,它是能量子的载体;第二,它占有空间;第三,它在径向的更新就是时间。它的不可再分是因为它是完整的独立的个体,它是最小能量载体,不能再接受任何能量,所以任何再大的能量也不能将它分开。
原子,电子直至物体等等其实是能粒子的储存仓库,而太空是宇宙球面时间的积分。宇宙太空所谓的三维空间,长和宽是宇宙球面,高就是宇宙的径向,它总是指向未来的,而物体的空间,就是能粒子结合构成的体积。
无限微分只是一个数学概念。虽然数学可以作为物理的某种抽象,但是,数学逻辑不全等于物理逻辑,数学概念也不全等于物理概念。如果将数学概念和逻辑硬套到物理上是错误的。只有将数学概念和逻辑硬套到物理上才会出现芝诺的怪异悖论。当我们了解了真正的物性后,就可以破解芝诺的怪异悖论了。
物体确实在不断分解,由有质量的物体分解成电子、质子,这些质子再分解成电子,电子分解成3种状态的中微子,分别含有2、3、4个能粒子,这些中微子继续分解,就成为没有质量的能粒子了。可见,宇宙不是虚无了,而是转变成另一种形态,进入新一轮循环。
如果普朗克认为自己是物质的,那么他就不能说:“没有物质这回事。”如果普朗克认为自己不是物质的,那么他就不能存在。这就是普朗克悖论。
所以,普朗克在1944年说,根本就没有物质这回事。
所以,我在2016年说,根本就没有普朗克这个人。
主义社论口号:
@侯工A ,你那个能粒子out了,来看看这个:
英国物理学家希格斯(P.W.Higgs)提出了希格斯机制。在此机制中,希格斯场引起自发对称性破缺,并将质量赋予规范传播子和费米子。希格斯粒子是希格斯场的场量子化激发,它通过自相互作用而获得质量。根据标准模型理论,宇宙空间中的各处都充满了希格斯粒子(希格斯场)。希格斯粒子被认为是生成基本粒子的“质量”之源。质量应该是反映“物质运动状态变化的难易程度”(即“改变物质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惯性)的物理量。希格斯由于相关贡献在201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转至第122楼第 122 楼 侯工A 2016/1/2 18:43:51 的原帖: 希格斯知道惯性是“改变物质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但他不知道惯性的根源。正所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观点即使再不out,也是银样蜡枪头——中看不中用,即使他认为希格斯粒子是上帝粒子,也不可能自身产生出质量来。希格斯粒子只不过是电子的碎片而已,它由电子分解而成,含有2~4个能粒子。它们的质量是继承了其母体电子的质量,而不是来自希格斯场。希格斯场只不过是希格斯的幻觉而已。
何时天明:
你认为质量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谈到物质,都天然想到必须有一个空间来装。
实际上,只要有质量,有没有空间,物质都是成立的,犹如奇点。
质量的本质是什么?请教一下。
在物理学研究中,对“希格斯玻色子”的研究一直是整个宇宙研究的重中之重,由于它被认为是赋予宇宙质量的粒子,并且这一微小让人费解的宇宙颗粒与现有科学理论互不相容。……科学家们认为可能是在研究过程中忽略了一些东西,抑或是还有未被发现的物理粒子的存在。
侯工:
空间是物质的范围,有物质自然就有空间。
能粒子是没有质量的。两个能粒子结合在一起,就成为一个有质量的中微子。为什么它们两个在一起就有质量?因为在一起时互相间产生了阻力,你拉我扯,一个要向东,另一个要向西,一个想快,另一个就拖后腿,这种运动阻力使它俩形成失速倾向,所谓失速,就是跟不上宇宙球面的速度,这样就有被抛弃的危险,但是根据物质不灭定律,它俩是不可能失速的,有什么办法解决呢?
原来,这种失速倾向就是物体的惯性,物体有了惯性,就会有质量,质量就是这样产生的。物体有了质量,在宇宙球面的激发下,两个能粒子所携带的能量就被激活了,于是产生了结合能和运动能,这些能量使它俩围绕着质量中心旋转,这样两者的速度就相同了。
希格斯玻色子实际上就是中微子,在宇宙中到处都有,SB们偏要花费巨大的财力和人力从电子的碎片中发现它,就等于沙滩上有大量的沙子,SB们偏不要,非要用几吨重的大槌来敲打石子来制造沙子。还有更SB的,用卫星到处寻找暗物质——没办法,脑残是无药可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