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自由行 //www.sinovision.net/?2505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尤德才:马列主义错在那里?

已有 1806 次阅读2016-1-4 03:38 |系统分类:杂谈| 马列主义 分享到微信

尤德才:马列主义错在那里?


    发布时间:2013-11-18 08:33 作者:尤德才 字号:共识网 | 来源日期:2013-11-14 | 责任编辑:孟尧

    最近共识网上发表许多有关马列主义文章,如杨晓刚的《马列主义的时代出路》、储成仿的《马列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逻辑》、工的《什么是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什么是马克思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马克思为什么说共产主义是幽灵》等文章。现就对马列主义提出人个看法,请多多指教。

    今日中国其实仍然挣扎在民主宪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传统价值观三者之间困境。现在中国就像一个六神无主的人,不知往何处去?很多中国人也是处在一种迷失状态中的,没有理念,也不知往何处去。即使有些人找到方向也无力选择。本人认为,中国改革出路关键在于共识、智慧和妥协。

    任何思想和学说,需要有一个哲学理论去支撑。哲学使命就是对思想学说,社会实践给予指导作用。但是反过来讲,应用于思想学说、实践中的哲学必须是正确的哲学。否则,会极大地损害社会的健康发展。从逻辑上角度讲,大前提一错,一切推论全盘皆错。

    马列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已逐渐在西方和世界各地消亡。德国和俄国是马列主义发源地,为什么柏林墙倒了,列宁铜像被打烂了,列宁影响的俄罗斯几十年后,俄罗斯最终也放弃了对它的坚持。德国人信吗?苏联人大多数也不信。为什么当今世界大多数人不再相信马列主义?

    事物的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是宇宙世界的万事万物之法则。无论政治、历史、自然科学,无论人类社会还是自然界,无论客观现象还是主观认识,无一不渗透着对立统一的辩证法真理。

    说到辩证法的原理,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东西。精神与物质就是在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经》里的阴与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有正面就有反面,破其一面就会导致整个系统的瓦解。 “唯”就是“孤”意思,没有对立面,如何辩证统一。唯心与唯物论撕裂人与天地之间相互影响。“一阴一阳之谓道”,它的思想精华在于阴阳这一矛盾体的相互转化,相互依存,而不是对立。阳为“物质”,阴为“精神”, 本体的衍生物。太极为“合”的意思,“心物一元”,就是 “精神和物质是一性” 。中华哲学,不唯心、不唯物,只唯“道与自然”。

    《易经》揭示天道、地道、人道,处处充溢着“和谐”之理。无论太极图、八卦、六十四卦、河图洛书,都体现阴阳相依、互根互补、不断此消彼长的互动关系, 相互依存,而不是对立,自然融通, 刚柔相济,上下相应,展现了大自然动态统一及和谐有序性。和谐处处可见,都在《易经》系统和谐的哲学里。

    也就是说,辩证法应是正面的、积极的,运动的,而不是消极的、破坏性的。即矛盾的统一性提供矛盾双方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官无民,何以生存?资无劳,何以生存?民无安,官何得安? 这就决定了双方需要让步、妥协、宽容、尊重、协商的智慧,社会才有可能稳定与和谐。

    唯物辩证法和达尔文进化论是马列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份和思想来源之一,推演到社会进化中产生阶级斗争和革命思想。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唯一动力,提倡革命、无产阶级专政等意识形态,容易把人的社会和精神的独特作用、感情和意识这些无形的因素被排除掉,影响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马列主义的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是“否定”式的,是强调斗争。马克思说:“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马克思从黑格尔的辩证法中看到了“革命性”的一面,辩证法成了他的阶级斗争和革命学说提供理论根据。只知道对立面的矛盾斗争,忽视整个统一体的长期稳定与长期发展。导致了严重的社会混乱,甚至造成了大量的社会悲剧。这种事例不胜枚举,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崩塌,再到东南亚共产党,特别是布尔波特的失败;毛泽东历次“政治运动”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巨大损失;这与奉行的斗争的意识形态在实践中的有一定的直接关系或实践的必然结果。这种斗争的意识形态不利社会和谐,长治久安,世界和平。

    也是说,马列主义的唯物斗争哲学认为辩证法消极的、破坏性的。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定义为:剥削与反剥削,斗争与被斗争的物质利益关系,把人当动物看待。人虽是动物,但与其它动物的最大区别是:人是有理智、讲道德的高级动物,因此,人的动物兽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该越来越少,社会性、人性越来越多才是人,而不是两脚兽。打着“革命”的名义,无产阶级的集体利益,全局发展等等,无原则、无条件、无代价践踏和牺牲人的价值、尊严和自由。牺牲了人的情感,生命,灵魂,良心等等,影响社会和谐健康稳定发展,最终沦为个人专制或集权统治的玩物。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已敲响了资本主义的丧钟,但现实是资本主义却反而发展愈加迅猛,让马克思颜面无光。马列主义学说认为资本主义已进入已发展到了腐朽的、垂死的程度,要依靠革命夺取政权。在列宁看来,仅仅承认阶级斗争还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还要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列宁只看到辩证法消极的、破坏性的一面,忽视矛盾的统一性提供矛盾双方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忽视社会和谐健康发展,主要依靠各阶级之间的团结、合作与和谐。革命虽不是请客吃饭,但更不是破坏和造反,破坏事物相互制约、发展秩序和规律。社会发展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阶级斗争思想和无产阶级专政哲学极大地损害社会的发展,出现以暴易暴,以暴制暴,“必以其人之道,还诸其人之身”,造成了大量的社会悲剧。列宁已经去逝89年了,他所说帝国主义没有一个死亡,反倒是自己的社会主义阵营没有了。

    资本主义社会之所以“垂而不死”。本人认为,最重要原因资本主义社会注重辩证法统一性、和谐性。即矛盾的统一性提供矛盾双方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提倡“平等、自由、博爱、民主”的哲学及其价值观念,实行民主宪政体制。通过在金融业、股份制、民主宪政等经济、政治的元素中,进行相互制约、自我更新,自我调节,自我新陈代谢,使矛盾的各方在竞争中互学借鉴,磨合碰撞适应认同,从对立走向认同,以达到社会长期稳定发展,和谐富裕。

    “生存竞争优胜劣汰”八字是达尔文的进化思想。它道出昆虫草木,飞禽走兽的自然界的相争一面,却忽视相让也能进化的一面。树林中的树枝树叶,都向空处发展,彼此相让,若纠成一团,此种树木,必不繁茂;百兽众处相安无事之时居多,彼此争斗之时少。禽兽等低等的动植物,尚能彼此相让,那么,对人类高等动物更应懂得相让和谐进化的道理。

    例如,您开车赶路,见有人违规横穿马路,或有车从对面开来,就侧身相让,方不造成麻烦,耽误行程。如照相争进化的思想。沿途见人就压,见车就撞,试问有这样的赶路的人吗?就我国国情而言,路本来不很宽,再加上人多,碰撞有时就难免。若人们迷信“生存竞争优胜劣败”这种胜者王败者寇的斗争思想,社会就会缺乏人性、道德及和谐。只会形成社会分裂,形成对立,不打自败。为什么国家越来越强大,却出现从持续人才外流的同时,已经进入财富外流。精英、富人、官员或把子女送至国外,将金钱存进国外,在国外购地、置业、安家,出现移民潮和留学潮?中国有句老话“家里不和外人欺,只有家和万事兴”。

    如果按照“生存竞争优胜劣汰、胜者王败者寇”丛林法则的达尔文的进化思想。凡是强有力的,都应生存。但从事实看来,常常是强有力的被消灭。号称山中之王的虎狮豹几乎绝迹。二次大战的希特勒、墨索里尼、日本军阀势力最大,几乎称雄世界,何以反遭夫败;被称中东强人的伊拉克萨达姆,因迷信相争进化而侵占科威特,结果又如何;如果利比亚卡扎菲不是独裁狂人,令利比亚人民愤怒已久,“外部势力”能联合利比亚反对派击垮他吗?如果以强权为公理,就会防害他人他国,种下战争、混乱和内耗之祸根。

    总之,马列唯物斗争意识形态中没有善德,生命尊严、人权人性、法治、同情善良、利他意识、合作精神、诚信操守等等,不仅把人的社会和精神的独特作用、感情和意识这些无形的因素被排除掉。而且煽动人与人之间、阶级与阶级之间仇恨的暴力革命、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的成王败寇,强权为公理的丛林法则哲学。扩散恶的东西如仇恨、暴力倾向、非理性、残忍,弃善扬恶。造就道德沦丧、放纵权力,造就专权,产生腐败。最终导致社会失序,走向崩溃。

    也就是说,唯物辩证法往往造成良知与理性,德性、悟性与人性的丧失,天、地、人秩序的混乱的开始使人类的精神萎缩凋枯,导致物质世界的异化,最终在唯物的泥潭里沉沦而被埋没。

 

【侯工点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两个互为补充的方法论,不存在谁战胜谁的问题。两者互掐实为不智。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上一篇: 官科难题
下一篇: SB所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