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闲聊宇宙(22)——力的统一场
作者:侯衍锋
演化史照亮世界(演),侯工(侯)
演:
如果从哲学的角度探讨生命,本文(《生命的意义》)关于“生命”的概念就显得很狭隘了,宇宙的本身都是有生命的,生命是“存在”的基本形式。
侯:
对,我说的是狭义生命,即具有活细胞和遗传基因的动物和植物。
演:
如果“宇宙在径向以光速按一个又一个最小粒子的直径距离不连续地(与球面膨胀交替)膨胀”,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宇宙以光速膨胀?
侯:
是的。
演:
科学证明一直以光速膨胀是错误的。
侯:
恐怕这样的证明本身是错误的。因为光与宇宙同在,说明宇宙一直以光速膨胀,光速反映了宇宙的径向速度,即宇宙原速,宇宙原速是由宇宙总量决定的,宇宙总量不变,宇宙原速也不变。再说,根据生命法则,如果宇宙不能一直以光速膨胀,有时快,有时慢,那么细胞就不可能正常分裂,也就没有生命存在了。
演:
光速在空间内有效,空间以外不可想象。宇宙的膨胀是宇宙与空间以外发生的事件,不能抱着光速不放。
侯:
宇宙空间是唯一的,并不存在“空间以外”。宇宙膨胀是自身运动,与“空间以外”无关。人们根据局部的经验,以为膨胀需要“空间”,这是狭隘观念,是生活中的局部体验,并不适合宇宙的宏观实际。有人会说:如果用手抓住气球,无论你怎样往里面吹气,气球也不会膨胀。这确是事实,可是,并没有抓住宇宙的手啊。
宇宙膨胀的速度是通过光速测定的,光速是恒定的。这是因为光是由宇宙球面牵带物质运动产生的,宇宙球面的速度有多快,光速就有多快,光速完全等于宇宙的径向速度。既然宇宙膨胀的速度等于光速,那么宇宙膨胀的速度也是恒定的。
演:
这不符合逻辑,即这不符合三段论。
侯:
符合宇宙事实就行了,逻辑来自事实且服从于事实,符合宇宙事实必然符合逻辑。这里的三段论是:
1、宇宙球面在沿径向恒速运动;
2、光是在宇宙球面牵带物质运动下产生的;
3、所以,光速等于宇宙球面的径向速度。
这显然符合三段论。
演:
无论如何你都否定不了相互作用产生运动的事实。
侯:
这是犯了经验主义错误。人们在局部范围内,看到的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产生运动,但是他们不明了物质运动的终极根源是什么。物质运动的终极根源在于球面与半径的不确定关系,由于圆周与半径的比是个无理数,两者的关系是不确定的,而圆旋转180度就是球面,也就是说,球面与半径的关系也是不确定的,请注意,这里的球面是指宇宙球面,是由最小粒子构成的以光速膨胀的球面,而不是传统数学里的静止的球面。
宇宙是唯一的,它不受任何的相互作用,然而,它却在运动,它的运动是自主的,这个事实彻底否定了“相互作用产生运动”论。
所以说,运动是绝对的,相互作用不是产生运动的终极原因,不管有没有相互作用,运动都是存在的。相互作用只是改变了双方宏观速度与微观速度的比例。比如,你推动一个鼠标,好象你使它运动,实际上鼠标本身就在运动中,你推它并不能增加它的速度,因为它的速度与你的速度永远都是相等的。你推它,只是改变了它的宏观速度与它体内微观速度的比值:假设它原来的宏观速度为A,微观速度为B,两者的和为A+B,两者的比值是A:B;如果你推它的速度为C,鼠标为了遵守速度守恒定律,必然在微观速度上减少C,两者的和为A+C+B-C=A+B,其和不变,但是两者的比值为(A+C):(B-C),显然比值改变了,这就是相互作用的实质。
演:
宏观与微观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但是他们却有某些共同的属性。微观速度的增减取决于外部场的作用,而不是其内在因素。
侯:
你既然说他们(宏观与微观)有某些共同的属性,就不能说宏观与微观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属性是性质的一部分。从运动的角度看,宏观与微观并没有不同的性质。根据速度守恒定律,物体内微观速度的增减取决于物体宏观速度的增减。
外部场的作用其实是外部场的能的作用,宇宙球面就是宇宙最大的场,称为宇宙场。它具有宇宙最大的能。电磁场也具有能,这种能大到一定程度时,可以使物质释出微观粒子,再大些还可以改变微观粒子的大小(通过分裂)和运动方向(电磁场具有方向性),但是不能改变其总速度,因为任何物质的总速度都等于光速。所谓加速器并不能对微观粒子加速,它只是将微观粒子从物质中牵扯出来而已,任何微观粒子的速度都接近光速。
其实,电磁场也是由宇宙场派生出来的,这就是爱因斯坦终其一生苦苦追寻的统一场,我们却在不经意间找到了:
万有引力很明显源自于原速球面的一种应力。宇宙物体联动的动力直接来自即时球面增幅,归因于原速球面全方位的牵带作用。那么,就像一艘轮船拖带着一个石油平台行进,它们之间的缆绳就存在着一种应力。两者不同的地方在于:对于石油平台来说,轮船拖带作用于一点;而对于基本构体来说,原速球面的牵带作用,在它周围形成的是一个微观应力带。通过星球(物体)内所有微观应力带的叠加,就在该星球(物体)的周围形成一个宏观应力带,如图3所示:
图中黑色圆点Mx为宇宙天体,深灰色区域为原速球面局部环境,浅灰色圈子便是环绕于天体周围的应力带,反映出天体相对于原速球面由近及远应力的分布情况。很明显,
应力带是由近而远逐渐减弱的。然而在天体间中心相对方向显示的是叠加情况:例如图中A区域,由于是天体M1和天体M2相对最近的方向,两者的浅灰色圈子叠加后就比其它方向多,最少的是A′方向,说明
两者的中心连线方向形成
比其它方向较大的应力。
这种较其它方向大的应力
便使得它们向着彼此的中
心靠拢;同理,图B区域
大于B′区域,C区域大于
C′区域,所以天体M1分
别和天体M3、M4之间也
存在互相靠拢的趋势,这
就是万有引力。由于原速
球面的牵带效应,自然界
任何物体的周围都会形成
应力带,因此引力现象是
自然界的普遍现象。
万有引力实际上是联
系宇宙联动系统各个环节
的纽带,是各物体应力带相互作用的结果。不难理解,应力带实际上又反映出物体被原速球面牵带而被矫正的失速情况(所谓失速是指物体不遵守宇宙原速的趋势,表现为物体被原速球面牵带所矫正的失速量,即一种补偿速度,与该物体的引力加速度相等,如地球的失速矫正量是9.8米/秒²)。
6、电磁起源
基本构体可谓绝妙之至,它不但是组成宇宙一切物质的最小构体,而且是形成磁场和电场的源头。围绕原子核运行的核外电子就是这样的构体。现在让我们看看它是怎样形成磁场和电场的。首先看磁极是如何产生的:如果构体内粒子受邻域阻力影响导致失速,那么物体就会湮灭,因此原速球面牵带着它产生自旋运动,于是构成宇宙连动系统的基本环节,从而使这些粒子遵守宇宙原速。然而,像图2这种构体只绕着实轴旋转显然是不行的,因为这样,蓝色两个粒子就相当于停在那里不动,失去了自旋的意义,因此必须“摇转”才行。所谓“摇转”,就是像地球进动和章动一样,如图4所示,绕着虚轴摇摆着转动,让两个蓝色粒子也动起来,使其跟3个红色粒子速度一致。
这样,在其周围便形成相应的应力带。正如一辆行进中的汽车,你站在左右两侧看到轮毂的转动是互为相反的一样。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基本构体自旋方向不变,但是只要你分别站在蓝色两端,看到构体的旋转方向是互为相反的(一端顺时针,另一端反时针),说明原速球面对基本构体两端形成的应力带是相反的。基本构体两端的应力带与产生万有引力的原理相同,而表现出来的是磁性——这就象人类称打圈的河水为漩涡一样,它与河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因此磁性与万有引力也没有本质的区别。但由于两端形成应力带的情形相反,故基本构体呈现出南北两磁极来(同理,地球就形成南北磁极)。这就是磁性起源原理。
关键问题在于:南北两磁极为什么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呢?这种令人费解的现象确实难倒了许多大智大慧者。但只要细想并不神秘:当应力带相同的两极靠近时,应力带的大小和方向完全一致。换言之,矫正它们失速的量值完全相等,两应力带叠加后,矫正失速值就会增加一倍。根据现有的电子运行数据显示,电子的速度本来就已经接近光速,如果再增加一倍补偿量显然超出了光速,也就是超出了宇宙原速。这种超速现象也是失速。就像物体失速受到原速球面牵带一样,超速也要被它的束缚力挡住,否则也会湮灭,因此出现弹开的情况。这与转向相同的两个齿轮靠近相仿。反之,当应力带不同的两极靠近时,情况恰好相反。由于矫正它们失速的应力情况相反,与万有引力原理一样,应力带相互叠加后,彼此形成互补关系,从而出现相互吸引的现象。这又与转向相反的两个齿轮靠近相仿。以上就是磁性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始机理。
电场又是什么回事呢?道理很简单:基本构体自旋时中间3个红色粒子周围应力带表现出来的引力便是电场。它与相对应的质子(由一千多个电子构成)自旋反映出来的应力情况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形成互补关系。与磁场同理,电场也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人们把电子定为带负电粒子,质子定为带正电粒子。
由上述事实可知,自然界4基本力中万有引力和电磁力其实都是原速球面对物体形成牵带运动所产生的一种应力现象。而所谓弱相互作用则为这种现象的另一种体现:它是在这种应力作用下使物质释出宇宙粒子构成即时球面增幅的现象;而所谓强相互作用,譬如核力,明显就是原速球面束缚力——由于原速球面的径速严格遵守宇宙原速,不允许物质无序解体或重组。爱恩斯坦当然是对的:宇宙是统一的。但他不知道统一的根源在于球面——任何环境都无法规避——它不仅是力的根源,而且是宇宙的根源。由于直径存在于动态,导致球面的动态性,因而衍生出自然界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