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闲聊宇宙(21)——电磁起源
作者:侯工
网友123原帖:
大师的理论很精辟,但是我的疑问是最原始的粒子为什么就是个球面形状的呢?是不是球面形状的粒子就肯定还包含其他更细微的粒子呢?所以如果把最原始的粒子理解成一个小球,从而推导出物质的运动是为了追求稳定状态的不断变化。虽然以上分析看似有道理,但是却忽略了物质、能量、光三者状态的相互转化。或者说三者都是你说的原始粒子。但是你假定物质原始粒子的球面性是不是限制了其他更有可能的可能性呢?
例如磁力,你可以理解成是球面为追求稳定性而释放出来的一种力,但是现实情况给人的想象是,磁力是力,不是小球的运动。而且能量和力是紧密相连的兄弟,而能量又可以转化为物质,物质也能转化为能量,包括光。如果你说这些都是原始小球的作为,似乎比较牵强。物质、能量、光只有三者合起来研究,我认为才能真正理解世界。包括它的运动。
侯工回复:
因为球面形状是最节省材料的,也是最均衡的结构。这样,它运动才能平稳,而由它构成的物质粒子才能实现速度平衡。最小粒子是不可再分割的了。能量是物质多少的度量,也可作为物质运动的参数,由于物质的速度是个恒量,所以定量物质的能量也是个恒量。当物质全部分解为没有质量的最小粒子时,狭义物质的物质运动完全结束,作为狭义物质的能量就全部释放也来,并且全部转化成最小粒子的能量储存起来,等待它形成狭义物质时再表现出来。可见,物质含有多少最小粒子,就含有多少能量。
光是一种电磁波。由电磁起源的机理可知,它实质上是一种由构成原子的物质粒子运动导致宇宙球面应力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现象。这种应力变化在一定频率范围内会使人类产生光的感受。光是物质运动的副产品。
物质与能量不是相互转化的关系,应该说能量是物质运动的度量值,当物质释出最小粒子后,质量减小,它所包含的能量也随之减小,两者的关系是:E=1/2mc².式中E表示能量,m表示质量,c表示光速。式中仅表示能和质量的数量关系,并不表示质量与能量的转换关系,也就是说,质量不能转变成能量,能量也不能转变成质量,物质是通过释出最小粒子来释放能量的,物质在释放能量的过程中转化成最小粒子,而不是转化成能量。反之,是最小粒子转化成物质,而不是能量转化成物质。物质不可以转化为能,这一点必须搞清楚。
在物质释出最小粒子的过程中,会伴随产生各种射线和电磁波。射线和电磁波的区别是:射线是物质,电磁波不是物质。
光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是通过应力波动传递能量的。电磁波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现象,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工,与物质也不存在互相转化的关系。
磁力起源
电磁起源于基本构体,电子就是一个基本构体。它是组成宇宙一切物质的最小构体,而且是形成磁场和电场的源头。它一般情况下围绕着原子核运行。现在让我们看看它是怎样形成磁场和电场的。首先看磁极是如何产生的:几个最小粒子连在一起就会互相阻碍而形成运动的阻力,这种阻力称为邻域阻力。如果构体内粒子受邻域阻力影响就会导致失速,那么物体就会湮灭,因此原速球面牵带着它产生自旋运动,使它的所有粒子的速度保持相同,于是构成宇宙连动系统的基本环节,从而使这些粒子遵守宇宙原速。然而,像图2这种构体只绕着实轴旋转显然是不行的,
图2 最小构体
因为这样,蓝色两个粒子就相当于停在那里不动,失去了自旋的意义,因此必须“摇转”才行。所谓“摇转”,就是像地球进动和章动一样(好比摇摆着旋转的陀螺),如图4所示,绕着虚轴摇摆着转动,让两个蓝色粒子也动起来,使其跟3个红色粒子速度一致。
这样,在其周围便形成相应的应力带。正如一辆行进中的汽车,你站在左右两侧看到轮毂的转动是互为相反的一样。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基本构体自旋方向不变,但是只要你分别站在蓝色两端,看到构体的旋转方向是互为相反的(一端顺时针,另一端反时针),说明原速球面对基本构体两端形成的应力带是相反的。基本构体两端的应力带与产生万有引力的原理相同,而表现出来的是磁性——这就象人类称打圈的河水为漩涡一样,它与河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因此磁性与万有引力也没有本质的区别。但由于两端形成应力带的情形相反,故基本构体呈现出南北两磁极来(同理,地球就形成南北磁极)。这就是磁性起源原理。
主要问题还在于:南北两磁极为何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呢?这种令人费解的现象确实难倒了许多大智大慧者。但只要细想就不神秘:当应力带相同的两极靠近时,应力带的大小和方向完全一致。换言之,矫正它们失速的量值完全相等,两应力带叠加后,矫正失速值就会增加一倍。根据现有的电子运行数据显示,电子的速度本来就已经接近光速,如果再增加一倍补偿量显然超出了光速,也就是超出了宇宙原速。这种超速现象也是失速,就像物体失速受到原速球面牵带一样,超速也要被它的束缚力挡住,否则也会湮灭,因此出现弹开的情况。这与转向相同的两个齿轮靠近相仿。反之,当应力带不同的两极靠近时,情况恰好相反。由于矫正它们失速的应力情况相反,与万有引力原理一样,应力带相互叠加后,彼此形成互补关系,从而出现相互吸引现象,这又与转向相反的两个齿轮相互靠近相仿。以上就是磁性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始机理,也就是磁力的起源。
网友“演化史照亮世界”原帖:
首先,宇宙不是球形的,而是非常扁平的。此外,运动与否与是否球面也没有根本联系,运动产生于相互作用。总之,不管怎么说,“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否定了恩格斯用来论证运动是绝对的的前提“一切运动产生于相互作用”——因为固有属性不需其它条件。
侯工回复:
生命的法则是:生命体在存活的过程中必须进行细胞分裂,而细胞分裂需要周边均匀的膨胀空间。如果宇宙不是球形的,而是非常扁平的,那么细胞也会变得非常扁平的,那么所有生物都会变得非常扁平的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细胞一般是球形的,从而证明宇宙是个球面,只有这样,才能符合生命法则,宇宙才有生命体存在。
“一切运动产生于相互作用”这句话是不严谨的。应该说宇宙运动产生于其球面与半径的不确定性,然后宇宙球面牵带着所有物体运动,于是所有物体构成一个联动系统,表面看起来好象是互相作用,其实这是局部现象,不是运动的终极根源。
宇宙加速膨胀是测量结果,但是测量结果是否准确。根据我的哲学观点,宇宙膨胀在减速。宇宙的平坦与局部的弯曲是并存的。
另外,什么是宇宙表面?表面根本不存在。哲学一般不可以用比喻,因为大多数比喻都是错误的。
侯工回复:
观测宇宙膨胀的科学家获得2011年诺贝尔奖,他们测量的结果的准确性是不需怀疑的。宇宙膨胀包含三个内容:
一是球面沿径向以光速膨胀,是匀速的;
二是球面上两点互相远离,根据圆周公式L=2πCT(R=CT),dL/dT=2πC,dL/dT表示球面上线膨胀速度,2π表示圆周对应的圆心角,C表示光速。由此式可推算出球面上两点间的膨胀速度等于它们对应的圆心角与光速C的乘积,圆心角越大,两点膨胀的线速度越大,这是越远的天体红移越厉害的原因,人们错误地以为这是宇宙加速膨胀的依据。但是,实际上两个天体对应的圆心角是不变的,因此两个天体互相远离的速度也是不变的,也就是说,宇宙球面的线膨胀是匀速的。例如,地球与太阳到宇宙中的夹角较小,两者每年互相远离的速度都是15米,而月球与地球的圆心角更小,两者互相远离的速度每年只有3.8厘米。如果有个天体离地球的距离等于宇宙的半径,两者的圆心角等于1,那么两者的线膨胀速度等于光速,刚好等于地球离开宇宙中心的速度,因为看起来它刚好在宇宙中心的位置,这就是光线变幻的魔术。理论上,距离大于宇宙半径的天体,离开我们的速度大于光速,但是实际上人类现在无法观测到它,因为宇宙的年龄等于其半径,比宇宙半径远的天体的光线还没有传到我们的眼睛。
宇宙表面就是即时所见。宇宙只有这一瞬间是现实存在,前一瞬间已经逝去,后一瞬间还未到来。在这一瞬间,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是宇宙的表面。
三是球面积的膨胀,由于球面积等于线长的平方,所以球面积的膨胀是加速的。
平坦与弯曲是矛盾的,不可能共存,宇宙只是一个球面。再说,平坦是不可能膨胀的,违反了生命法则,所以是不可能存在的。同理,一般的弯曲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首先,物质是在互作用下形成的,这是不可否定的。关于宇宙,假设有一个由膜构成的容器,包含宇宙所有星体,容器的大小适当,以不至在考察期间由于宇宙的膨胀使星体碰到容器。此时,1、容器是否在动?是否自转?2、此时地球相对于容器肯定在动,那么是容器动?还是地球动?
侯工回复:
宇宙的球面就是现时的这一瞬间,前一瞬间和下一瞬间都不存在了,所以,宇宙就是与我们同时存在的这一瞬间,这一瞬间的物质就是宇宙的全部体现,我们处在宇宙的最前缘,因此不存在容器。
弯曲与平坦就像粒子的二相性一样——不矛盾。如果你说矛盾不能共存,则意味着你否定了“对立统一”等三大规律,而这是正确的。
侯工回复:
粒子的二相性是假象。粒子的运动轨迹不可能是波形的,好比子弹的轨迹,而波是由物质振动形成的,没有粒子性,好比声波的振动。
双缝实验证明:粒子可以自己干涉自己的运动,凭什么说它的轨迹不是波形的?
侯工回复:
双缝实验证明的是波动而不是粒子的运动。
双缝实验用电子(而且每次只发射一颗电子)也是一样的结果。
侯工回复:
这是由于电子自旋形成的波动。
换成其它粒子也是一样的。这里又要问了,电子为什么自旋?它是否同天体自旋的原理一样——来自于坍塌——电子自旋来自能量的坍塌?还有一些问题,都属于自然科学的问题。二相性问题不要归结到自旋上。
侯工回复:
电子(其它粒子也是一样的)自旋是因为它要遵守速度守恒定律,如果它不自旋就会失速,失速就会湮灭。
光只有波动性,没有粒子性。电子及其它粒子因自旋而产生振动而形成波动,地球自转也会形成磁场波。波动是物质运动的副产品,而不是二相性。
爱因斯坦在1905年以光的粒子说来解释光电效应是受历史条件限制的。自从爱因斯坦重提光的粒子说以来,由于人们迷信权威,就一直以为是光子击中电子使电子逸出而形成光电效应,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回事。其实是因为某种元素的电子具有固有的频率,能够与光的相应频率产生共振,使电子能量叠加增大导致逸出而形成光电效应。马克斯·普朗克先前发现的普朗克关系式E=hv (h为普朗克常数),将能量E 与频率v 关联在一起,这个关系式对于光电效应给出另一种诠释,即光电效应是电子对光波的频率回应而导致的共振现象。由此可以推知,光电效应只与光波的频率有关,与光子无关,因此颠覆了光的粒子说。
所以,光的二相性是个伪命题。
天体自旋是因为遵守速度守恒定律。宇宙不存在坍塌,因为宇宙是膨胀的,宇宙膨胀只有使物体分裂。天体互相远离就是证明。宇宙膨胀最终使物质全部分解成为最小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