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包海山 //www.sinovision.net/?243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解读老子,探索本原(2) 包海山

已有 1600 次阅读2010-11-11 10:46 |个人分类:道德经|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道德经》第十章

    【原文】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

    【解读】虽然身躯承载着灵魂并拥抱在一起,灵魂最终还能不离去吗?装饰着声音想达到柔嫩,还能像婴儿一样吗?洗净法则这个无形的玄妙的大镜子,还能照不出什么隐秘的瑕疵吗?靠个人意志讲求爱民治国,还能没有各种智谋和心计吗?明物质和暗物质组成的天门时开时闭,还能没有无形的暗物质能量吗?自以为是地明白四达,还能顺其自然无为而为吗?

  【探索】虽然身躯承载着灵魂并拥抱在一起,灵魂最终还能不离去吗?回答是能够离开,并在新的生命体中得到传承和发展。人的生命由物质结构的躯体和信息结构的灵魂组成。躯体是载体,它会老化和消亡;灵魂是主体,它能传承和发展。如恩格斯所言:人的物质结构,“生就意味着死”,“死亡或者是有机体的解体,除了构成有机体实体的各种化学成分,什么东西也没有留下来”;而人的信息结构,“还留下某种生命本原,或多或少和灵魂相同的东西,这种本原不仅比人,而且比一切活的机体都活得更久”。

            在人化世界里,比一切活的机体都活得更久的东西,就是作为人的灵魂的文化。文化是以信息形态形成和发展的。信息结构与物质结构具有可分离性。当某种以信息形态形成的文化,从母体即个体头脑这个信息化了的物质结构,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体传播出来时,就可以使这种信息结构穿越历史时空,在“社会公共大脑”里得到传承和发展,使个人思维变成社会意识。人根据自然规律创造文化,而根据自然规律所创造的文化,对下一代来说,不仅可以决定人的生活起点、成长条件和发展形式,而且还可以成为某种生命本原,通过完善人的自身自然,创造新的高质量的生命体。西方“智慧设计”理论认为,地球上的生命非常复杂,不可能通过进化发展而来,肯定还有一种更高的力量参与生命创造。我们认为,人类除了躯体的物质结构的缓慢进化之外,还有灵魂即头脑里的文化的信息结构按几何级数发展的迅速进化。在本质意义上,自然法则,作为“某种生命本原”,作为“智慧设计”内容,它参与生命创造。

                                         《道德经》第十一章

    【原文】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解读】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个毂上,靠着毂中间的洞孔,才有了车的用途。揉捏粘土做成器皿,靠着器皿中间的空间,才有了器皿的用途。开凿门窗建造房屋,靠着门窗四壁当中的空间,才有了房屋的用途。所以,有形的固定的物质结构只是提供了某种条件,而无形的可以自由活动的空间里才有它的用途。
     【探索】就人的头脑和思维而言,也是“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相对而言,人的头脑是为思维提供条件的有形的固定的物质结构,而思维是“以为用”的无形的信息结构。“现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说:“如果进一步问:究竟什么是思维和意识,它们是从哪里来的,那么就会发现,它们都是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在这里,我们应该特别注意,人的头脑里的思维是无形的,但它是一种“产物”,是同自然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这种“产物”,是在“人脑”和“自然界”中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们之间是可以沟通、交流和转化的。也就是说,能够“以为用”之“无”,只是无形,却有质。

                                                道德经》第十二章

    【原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解读】缤纷晃眼的色彩令人目盲,烦乱嘈杂的声音令人耳聋,辛辣混杂的味道使人口感失灵,野蛮放纵地捕杀各种有灵性的野生动物使人内心发狂,艰难地求得稀有的货色会令人行为不轨。因此遵循规律的人满足本能的需要而不追求感官的刺激,所以舍去外在的诱惑而吸取内在的能量。
     【探索】人的内在本能的需要与外在感官的刺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令人心发狂的驰骋畋猎,令人行妨的难得之货,都不是人的内在本能的需要,而只是外在感官的刺激。因此遵循规律的人,满足内在本能的需要,而不追求外在感官的刺激。在花花世界,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不为各种诱惑所动,保持内心的平静,吸收和培育自然的生命能量,显得尤为重要。

                                              《道德经》第十三章

    【原文】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解读】无论得宠或者受辱,都是对人的自然天性的一种扭曲异化,因而使人诚惶诚恐;对名利富贵等身外之物太看重,就会伤害自己的心身。为什么得宠或者受辱都感到惊恐不安?如果在人格上平等就无所谓得宠或者受辱,而得宠本身就意味着卑下,得到宠爱感到惊恐不安,失去宠爱也感到惊恐不安,所以得宠或者受辱都感到惊恐不安。为什么对名利富贵等身外之物太看重就会伤害自己的心身?我认为之所以有伤害自己心身的人,是因为一切都想着小自我;如果意识到人本身属于自然,一切都应该遵循自然法则,自己怎么会为了私利而受伤害?因此,可贵的是把自身融入天下自然界,就可以和谐相处于天下自然界;爱惜自身一样爱惜天下自然界,就可以依托天下自然界。

  【探索】日本学者认为《道德经》“有一种魅力,它给在世俗世界压迫下疲惫的人们以一种神奇的力量。”应该说,这种神奇的能量来自大自然。人本身存在于自然、属于自然,是自然界的产物。在自然界巨大能量面前,个人力量是渺小的,而忽视了巨大能量却为来自渺小力量的得宠或者受辱都感到惊恐不安,是非常遗憾的事情。愚昧无知、偏见世俗都随它去吧。能够把自身融入自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就好。如张贤亮所言,中国和世界上的一切,最好的态度莫过于“顺其自然”和“无为而治”,对万事万物皆不用操心劳神。

                                                   《道德经》第十四章

    【原文】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解读】看它却不见现象,叫做夷;听它却没有声音,叫做希,摸它却摸不着,叫做微。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从这三者无法探究出结论,然而它原本是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它上面显不出光明,下面也显不出昏暗,渺茫幽远不可名状,出自无形又回归于无形的暗物质状态。这就叫做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叫做恍恍惚惚存在的东西。迎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背后。根据早已存在的自然法则,可以用来驾驭现在的具体事物。能够认识宇宙起始的规律,这就叫做遵循自然法则。

     【探索】有人说,不阅读老子者,不知其难。阅读老子者,只知其难,但不知其所以难。只有潜心研究老子者,方知其所以难。的确,研究老子很难,研究老子所探索的自然法则本身就更难。人们或许能够意识到自然法则客观存在,而且对人世间万事万物都会产生作用。但是自然法则在哪里、以什么形态存在、以什么方式发挥作用等等,大概就不得而知了。我们暂且可以理解为自然法则是以无形的信息形态存在并发挥作用的。当代学者桂学文等认为,信息的存在不仅比人类社会更久远,而且与物质能量的存在一样普遍。从无机界、生物界,到人类的思维和活动,分别存在着自然信息、生物信息、观念信息,以及作为观念信息外化和物化的文化和技术信息。从本体论层次上考察,信息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即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以及状态变化的方式。从认识论层次上考察,信息就是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是反映出来的客观事物的属性。那么,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就能够意识到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的东西客观存在,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从思维方式来看,灵感或者直觉思维活动,本质上就是一种潜意识与有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贯通的思维认识的整体性创造过程。由于是没有局限和束缚于有意识领域的常规逻辑思维,所以灵感或者直觉思维的产生和应用,都不是被自我意识能清晰地意识到的,而是模糊不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说到底,人类最大的优势,是有模糊思维能力,有潜意识的本能直觉反应能力,而老子充分发挥了这种优势。

                                                   《道德经》第十五章

    【原文】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镦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解读】自古善于把握客观规律的人,精微奥妙而深邃通达,道行深厚令常人难以弄明白。正因为难以弄明白,所以只能勉强地从外表来形容:多么小心呀,好像冬天过河如履薄冰;多么谨慎呀,好像害怕得罪街坊四邻;多么庄严呀,好像远道而来的贵宾作客;多么随意呀,好象冰雪自然融化;多么敦厚呀,好像自然天成朴实无华;多么豁达呀,能够心态平静虚怀若谷;难得糊涂呀,就象人间混浊全都想得开;心胸开阔呀,就象浩瀚无边的茫茫大海;迅疾绵长呀,就象有时狂风阵阵有时清风徐徐永无止境。谁能够在浑浊中平静下来,客观地看清楚一切?谁能够在安静与运动之间找到某种平衡,把握新的生命活力?保持这种自然法则的人,不会自私贪婪只有顺其自然。只有顺其自然而不自私贪婪,就能够平和地看待,旧的东西该失去就会失去、新的东西该到来就会到来。
     【探索】老子觉得善于把握客观规律的人精微奥妙而深邃通达,并从人与自然的某种关系中来形容。在浑浊中平静下来,客观地看清楚一切;在安静与运动之间找到某种平衡,把握新的生命活力。这些都是人与自然之间的某种关系。应该说,文化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最根本的就是人自身自然的完善,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此,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劳动,而劳动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他使自身的自然中蕴藏着的潜力发挥出来,并且使这种力的活动受他自己控制。


                                                 《道德经》第十六章

    【原文】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解读】达到心灵的虚空状态是最高境界,保持内心的平静才会有客观公正的态度。万物都有内在的联系而在整体运行,我由此来观察事物循环往复中的内在规律。万物纷繁茂盛或者衰败凋落,最终各自都遵循着循环往复的内在规律。回归本原叫寂静,寂静叫又一轮回的新的生命体的开始。新的生命体的开始叫生物常态,知道生物常态叫明白事理。不知生物自然生长常态,企图拔苗助长等妄为就会凶多吉少。知道自然常态就能包容,包容就能客观公正,客观公正就能保全万物自然生长,保全万物自然生长是天经地义的事,天经地义的事是遵循自然法则,自然法则永久存在,把握自然规律的人躯体会消失而灵魂与自然规律融为一体永远同在。

    【探索】我们应该明白,万物都有内在的联系而在整体运行,由此来观察事物循环往复中的内在规律。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我们就是要在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中,找到万物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的“各复归其根”的内在本质规律。“没身不殆”与“死而不亡者寿”意思相同,都是在人与自然的交融中,从人的情感和认知而言的,认为把握自然规律的人躯体会消失而灵魂与自然规律融为一体永远同在。历史可以证明,如老子、马克思、恩格斯等等巨人的思想智慧,与他们所揭示和反映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融为一体,从而与规律本身以及与整个人类思想智慧融为一体而永远同在。

                                              《道德经》第十七章

    【原文】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解读】最好的引领者靠的是自然法则,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人们并不知道、事实上也不可能有特殊能量的人存在;其次的领导者,人们亲近而赞美他;再次的统治者,人们畏惧而远离他;最次的独裁者,人们痛恨而侮辱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民众就会有不信任。靠自然法则的引领者,多么悠闲自如啊,很少发号施令也不会妄加评论。大功告成事遂心愿,老百姓都说: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我们本来就应该如此。
          【探索】老子认为,只要认识和把握了客观规律,那么功成事遂,老百姓都说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无须歌功颂德。而恩格斯也认为:“天才应当说服群众,使群众相信自己思想的正确,这样就不必担心自己的思想是否能够实现,因为思想被掌握以后就会自然而然地实现。”可见他们的思想认识的一致性。当然,我们的崇拜和敬仰是分层次的,概念是明确的:老子和马克思恩格斯,他们自身之所以能够成为“太上” 和“天才”,这是说,他们只是自然规律的化身,而并不是自然规律本身;他们只是揭示和反映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而并没有创造和改变自然规律本身。就是要通过有效整合“太上”和“天才”揭示和反映自然规律的智慧,使普天下的老百姓,都自然而然地认识和掌握能够使“百姓皆谓我自然”和“就会自然而然地实现”的自然规律。

      应该说,在民主、自由、文明的社会,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然而,在人们地位不平等的集权制社会,有些人可以通过买官卖官、投机钻营等手段,成为令人畏之、侮之、恨之的三四流甚至不入流的官员。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原秘书长汪支平诗云:“自古权钱相互交,耍权取钱古有道。名利世风今又下,金钱顶上戴官帽”。权钱交换,苦了刚步入社会的小青年。如《塞鸿秋・科员》:“大学毕业考机关,初来不知提拔难。以为进步只等闲,一片忠心可对天。而今令汗颜,方知提拔难,无靠无钱羞人前。”钱权交换和暗箱操作,不仅伤害个人前程,也会败坏社会风气。如《为机关秘书画像》:“阿谀奉承变经常,一朝得势便猖狂。牛变狗面狗变脸,狗仗人势人仗王。笑谈瞬间名与利,评论当今官和商。多少秀才红尘变,灯火阑珊又谁忙?”钱权交换,不使人变态才怪。在表面上老爷装“公仆”、实质上“公仆”抢座次,那更是荒唐可笑。汪支平《座次难排》云:“明日开会几多人,今天熬夜座次分。头衔是价如天大,座次关权似海深。尊卑先后皆有数,乌纱高下岂无因。还有老板老干部,排座难死‘智多星’。”在老百姓看来,人们原本就无须区分尊卑高下。主席台是官僚主义和集权制的最集中的体现。老百姓并不关心怎样排座,而是希望拆除需要排座的主席台,触动和铲除官僚主义和集权制的根基。我曾写过《主席台》:“张三李四王麻子,公仆大小何需排?回归自然入道后,生机昂然百花开。”其实官员与百姓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天各一方,而只有官与官之间才会明争暗斗抢座次。什么人最善投机、最恋权?就是无能之辈。因为他只有当了官才像个人物,而失去了官位就什么都不是了。马克思恩格斯说:“有两种勇敢,卓越的勇敢和智慧贪乏的勇敢。后者从自己的官职中,从它在斗争时可以使用特权武器等等这种意识中汲取力量。”智慧贫乏的人依赖讲个人意志和特权的官职,智慧卓越的人遵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

    个人权力有限,社会力量无限,社会发展与限制个人权力和发挥社会力量同步。恩格斯说:“国家真正作为整个社会的代表所采取的第一个行动,即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同时也是它作为国家所采取的最后一个独立行动。那时,国家政权对社会关系的干预在各个领域中将先后成为多余的事情而自行停止下来。那时,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通过官职,实行对人的统治,是特定历史的产物,使多余的事情变成人们争抢的东西,从而使官员本身也在红尘滚滚的官场中异化变态,变得虚伪巧滑、冠冕堂皇;而对人的统治一旦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那就会使官民不再有地位和身份的不同,而只是能力、责任和兴趣有别。那时,官民会在同一片蓝天下,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活。

                                               《道德经》第十八章

    【原文】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解读】遵循自然法则的准则公德被废弃,伴随有仁义;聪明绝顶智慧出格,就会有大的虚伪;六亲不和睦,伴随有孝慈;国家陷于昏乱,伴随有忠臣。

   【探索】对于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中国人来说,见过“智慧出,有大伪”。邓小平指出:毛主席后期有些不健康的思想,就是说,有家长制这些封建主义性质的东西。民主集中制被破坏了,集体领导被破坏了。我们党的政治生活、国家的政治生活有些不正常了,家长制和家长作风发展起来了,颂扬个人的东西多了,整个政治生活不那么健康,以致最后导致了“文化大革命”。(《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 ―― 一九八二年)第303页)可见,中国崇拜权威的封建意识,对领袖人物也有侵蚀灵魂的影响。也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对于造神运动第一人林彪来说,他能够发动“文化大革命”,一是认为自己最聪明,二是抓住了毛泽东的弱点,三是清楚民众崇拜个人权威的奴性。阎志峰在《林彪揣摸毛泽东》一文中,例举了林彪揣摸毛泽东的几段话:“他先为你捏造一个‘你的’意见,然后,他来驳你的意见。并无,而捏造――惯用的手法,今后当注意他这一着。”“他自我崇拜,自我迷信,崇拜自己,功为己,过为人。”“你先说了东,他就偏说西。故当听他先说才能一致。”通过对所谓最最亲密战友毛泽东的“研究”,林彪选择了一条自认为最高明的途径,攫取权力,即发动对毛泽东的歌颂和忠诚,制造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林彪依据他对攻心之术的研究“成果”,通过歌功颂德的手段,一步一步地演变成席卷全国的巨澜(《特别关注》2006.4第60页)。这就是“智慧出,有大伪”,即不是研究和遵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而是利用“攻心之术”来制造个人崇拜。可怜具有封建意识的华夏民族,当他们头脑发热盲目迷信地高喊着口号投入“文革”时,其实不过是愚昧荒唐地掉进林彪等人自作聪明设下的政治游戏陷阱而已。恩格斯说:“我们消除一切自命为超自然和超人的事物,从而消除虚伪,因为人和大自然的事物妄想成为超人和超自然的野心就是一切虚伪和谎话的根源”;“整个人类历史还多么年轻,硬说我们现在的观点具有某种绝对的意义,那是多么的可笑”。在“文革”这场政治运动中,“万岁万岁万万岁”和“万寿无疆”这些带有妄想成为超人和超自然的野心的政治口号,就是一切虚伪和谎言的根源,是“智慧出,有大伪”的集中表现。那时候不仅出现了具有绝对意义的观点,而且还出现了一句顶一万句的具有绝对意义的观点,使人类历史上“那是多么可笑”的事情,在封建意识浓厚的中国大地表现的那是多么的淋漓尽致。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