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走天下大道,共建人类文明
包海山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中说:“只要同走天下大道,各国就能够和睦相处、合作共赢,携手创造世界的美好未来。”
那么,什么是天下大道?各国人民怎样同走天下大道,在和睦相处、合作共赢中构建人类利益和命运共同体,携手创造世界的美好未来?
这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深刻理解的根本性问题。对天下大道,可以理解为客观规律、自然法则。同走天下大道,就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探索和遵循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客观规律、自然法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共产党行,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而马克思主义行,是因为它是科学,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邓小平曾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揭示了不受地域局限、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世界各地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
人、科学、科学所揭示的规律,这是三个不同层次上的概念。例如,马克思作为个体生命是短暂的,马克思理论作为科学文化可以穿越时空按几何级数发展,而客观规律即真理是永恒的,它“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马克思认为:“真理占有我,而不是我占有真理。我只有构成我的精神个体性的形式”。他说:“真理探讨者的首要任务”就是“直奔真理”;“真理探讨本身应当是合乎真理的,合乎真理的探讨就是扩展了的真理,这种真理的各个分散环节最终都相互结合在一起”。科学文化是认识论层次上的表现形式,只能构成个体或者群体某种认知和精神的表现形式。我们学习科学文化,是为了学习某种方式方法,而最终目的是探索和遵循本体论层次上客观存在的规律即真理。只有直奔真理,做合乎真理的探讨,才能扩展真理,把真理的各个分散环节最终都相互结合在一起,从而使人类同走原本客观存在的天下大道。
遵循自然法则,同走天下大道,共建人类文明,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
所谓系统性是相对而言的,总有一个系统包含了所有的系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演化,以及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回归,这些都是某种系统。对于作为自然界产物的人类来说,恩格斯认为:“人和自然都服从同样的规律”;“辩证法就归结为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这两个系列的规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只要共同探索和遵循支配人类和自然的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客观规律,就能够在一个系统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原本是受同样规律支配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揭示其本质规律、反映其各种现象的科学文化也是一个有机整体。恩格斯认为:“理论自然科学把自己的自然观尽可能地制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一旦对每一门科学都提出了要求,要它弄清它在事物以及关于事物的知识的总联系中的地位,关于总联系的任何特殊科学就是多余的了”。各种不同的学科,都是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探讨在本质上是同一的规律所支配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一旦每一门学科都弄清它在事物以及关于事物的知识的总联系中的地位,就能够促进人类科学文化全方位、深层次、系统性融合发展。全球地方学研究,在促进人类科学文化系统性融合发展方面做积极探索。
在地球自然村,就像每个地方都是地球村的一个组成部分一样,各地的地方学也是全球地方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立足当地、放眼全球的跨学科、跨地域的地方学研究,就是要把各地的地方学小网格彼此连接起来,在一个大系统内形成全球地方学研究的大网络。在系统性地方学研究中,关键是增强人的全球意识和世界眼光,由此使世界人同走天下大道,共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例如,2002年在创立温州学之初,时任温州市委书记李强在《关于创立温州学的思考》一文中谈到“区域性和世界性——温州学研究的钥匙”时说:在经济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世界性文化交流日益扩大的今天,任何一个地方的文化,不可能是孤立的、封闭的,而是联系的、开放的。研究一个地方的文化,应该把它放到全国、放到世界中去分析、去比较,大胆地借鉴和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我们研究温州学,无意在今天这个全球化、数字化、现代化的时代,去强化乡土意识、地方观念,恰恰相反,希望通过它的研究,尤其是对温州人“筑码头、闯天下”、开拓海内外市场的研究,对温州人开放意识、开放观念的研究,进一步增强温州人的全球意识和世界眼光,变“区域人”为“世界人”。
在全球地方学研究领域,中国地方学研究走在前列,特别是新时代十年,中国地方学研究得到蓬勃发展。目前,中国有北京学、上海学、天津学、重庆学、晋学、桂学、内蒙古学、台湾学、中原学、岭南学、闽南学、三峡学、西域学、广州学、香港学、澳门学、南京学、杭州学、武汉学、成都学、温州学、泉州学、厦门学、金门学、伊犁学、塔城学、鄂尔多斯学等数十个地方学。2005年,鄂尔多斯学、温州学、泉州学等地方学研究机构发起成立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促进了地方学研究的交流合作。2008年,北京学研究所成为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执行主席单位,进一步将地方学研究工作引向深入,走向世界。2019年,中国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韩国首尔市立大学首尔学研究所、日本富士学会三家中韩日地方学研究机构合作牵头在北京举办了首届“亚洲地方学与地方文化学术研讨会”,共同搭建亚洲地方学与地方文化研究的国际交流学术平台,共同研讨、切磋亚洲地方学和地方文化的理论和实践问题。2022年,由韩国地方学研究论坛联合会、首尔市立大学首尔学研究所等有关机构主办,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等协办的第二届“亚洲地方学与地方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九届韩国区域论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召开,对于推动亚洲文明对话与交流具有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
自然法则对任何人、任何地方来说都是相同的客观存在。直奔真理,探索和遵循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客观规律的地方学研究,以人法地为切入点,终极目标是天地人合一共同道法自然,在更大的系统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顺应这种发展趋势,中国地方学、亚洲地方学、全球地方学的交流合作与融合发展,将对同走天下大道,共建人类文明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包海山,鄂尔多斯学及地方学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