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地名文化前言
包海山
地名,是具有特定方位、地域范围的地理实体的专用名称,是人们活动和交往的地域标识。地理实体是具有社会意义的地理单元,是特定时空中的自然或人工地物,包括自然地理实体和人文地理实体。虽然会有一地多名或一名多地的现象,但是在特定的时间,人类按照单个的地理实体赋予的地名特定空间,在地球上或宇宙间总是唯一的。
一个地方,从有了地名开始,才会形成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每个地方所发生的一切,全都无形地汇集和沉淀在地名里。如果说地名是一个地方的文化代号,那么这个地方的生命密码就在其中。一旦探索到文化内涵以及生命密码的内在本质规律,文化就不再局限于地方特色,而具有科学的普遍性,能够找到局部与整体的内在必然联系,看清楚地方小网格在世界大网络中的位置和作用。
鄂尔多斯,是一个特定的指称,但是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有不同的自然地理实体和人文地理实体,有其跨越时空的地理区域、自然生态、人员流动等丰富信息,其地名文化彼此相关、一脉相承。编纂《鄂尔多斯地名文化》,是想通过讲述鄂尔多斯这个地理实体所具有的地理区域、自然生态、众多宫殿、祭祀宫帐、忠诚部落、现代名城等丰富含义,使人们对鄂尔多斯文化有更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并且通过展现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的遗址、场所、景观等,使市民和游客热爱和留恋多能、多业、多景、多联、多福的现代名城鄂尔多斯。
一、鄂尔多斯地名文化含义
“鄂尔多斯”系蒙古语,具有地理区域、自然生态、众多宫殿、祭祀宫帐、忠诚部落、现代名城等丰富含义。
人们经常说,鄂尔多斯意为“众多宫殿”。其实,意为众多宫殿的鄂尔多斯(1206—1227年),在历史上仅仅存在了21年,而鄂尔多斯所指称的地理实体即鄂尔多斯古陆、古海、高原、盆地等存在了亿万年。而且,对于鄂尔多斯市地名文化来说,众多宫殿鄂尔多斯并不在鄂尔多斯高原,而是在蒙古高原。然而,从人文历史来看,鄂尔多斯人、鄂尔多斯部落,从蒙古高原上的众多宫殿鄂尔多斯,来到鄂尔多斯高原,建设现代名城鄂尔多斯,这是非常神奇的历史文化现象。也很巧合,在2022年编纂《鄂尔多斯地名文化》时,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撤伊克昭盟改设的鄂尔多斯市也发展了21年。在1206年—2022年的816年间,鄂尔多斯作为众多宫殿21年,发展为现代名城21年,那么期间的774年鄂尔多斯演绎了怎样的传奇故事,这些都可以从鄂尔多斯地名文化中得到感知。
蒙古高原上的众多宫殿鄂尔多斯是成吉思汗建立的;成吉思汗去世之后,成吉思汗生前居住的大鄂尔多成为祭祀宫帐,大蒙古国都城众多宫殿鄂尔多斯变成旧都众多营帐鄂尔多斯;14世纪末,守护和祭祀成吉思汗英灵的鄂尔多斯部众,带着祭祀宫帐八白室,经过百年岁月、万里迁徙,来到成吉思汗生前来过并深深眷恋的鄂尔多斯草原,并且在21世纪初使传统的鄂尔多斯文化与现代名城鄂尔多斯文化融为一体。因此可以说,曾经,蒙古族鄂尔多斯文化,是围绕着成吉思汗形成和发展的。
应该清楚一个概念,鄂尔多斯人不局限于鄂尔多斯部落。15世纪中叶,进入并驻牧鄂尔多斯地区的鄂尔多斯人(部众),不仅有鄂尔多斯部落,也融合了很多其他部落。据有关资料,19世纪末比利时籍传教士田清波先生曾对鄂尔多斯南部的乌审旗、札萨克旗和鄂托克旗进行部名考查,竟有183个部名。可见,鄂尔多斯人在进驻鄂尔多斯(河套)以前,在长期的迁徙征伐过程中,融合了许多游离的游牧部落。鄂尔多斯很多地名是以其他部落名称来命名的,例如乌审旗、杭锦旗、准格尔旗,是以早在13世纪就有的“乌审”部落、突厥语“康里”部落、从新疆来的“准噶尔”部落来命名的。可以说,曾经,进驻鄂尔多斯地区的蒙古族各部落的人们,都是鄂尔多斯人;现在,生活在鄂尔多斯市的各民族居民,都是鄂尔多斯人。因此,鄂尔多斯文化,是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文化。
进入新时代,包括各民族在内的现代名城鄂尔多斯人,全面而系统性研究鄂尔多斯文化、成吉思汗文化、蒙元文化、中华民族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民族地区,由于客观规律得以实现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文化,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恩格斯认为:“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科学所揭示的是不受地域局限、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始终支配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内部隐蔽着的客观规律。全面而系统性研究具有科学内涵的鄂尔多斯文化,就是努力发现、认识和把握在无形中始终支配鄂尔多斯历史进程的内部隐蔽着的客观规律。在研究和展现鄂尔多斯地名文化中,一方面,只有认识和把握支配鄂尔多斯历史进程的内在规律,才能全面而深刻理解鄂尔多斯地名文化的自然地理实体和人文地理实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丰富含义;另一方面,只要全面而深刻理解鄂尔多斯地名文化的自然地理实体和人文地理实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丰富含义,就能够认识和把握支配鄂尔多斯历史进程的内在规律。这是彼此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入选标准与内容归类
鄂尔多斯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发展,都可以汇集和展现在鄂尔多斯地名文化里。那么,哪些自然地理实体和人文地理实体更具有代表性,根据什么标准评判、选择多少具体地名,怎样细化归类、编排组合,才能相对全面而概括性地展现鄂尔多斯地名文化,这是编纂《鄂尔多斯地名文化》必须要明确的问题。
(一)入选标准与地名数量
鄂尔多斯有很多地名,现有资料的地名至少上万。例如,鄂尔多斯市民政局编纂的《鄂尔多斯市地名志》收录7450多个地名,鄂尔多斯大辞典编制委员会编纂的《鄂尔多斯大辞典》收录“鄂尔多斯高原”“鄂尔多斯盆地”等有关地理实体辞条,鄂尔多斯学研究成果丛书《鄂尔多斯历史研究》有“鄂尔多古陆”“鄂尔多古海”等有关地理实体的文章。要想在已有的大量研究成果基础上提炼《鄂尔多斯地名文化》,就必须在鄂尔多斯自然和人文地理实体中精选具有鲜明特色并且具有代表性的地名。为此,编纂《鄂尔多斯地名文化》规定了6个具体的入选标准:
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名;
3.国家级生态、森林、沙漠、动植物等自然保护区、公园等;
4.国家A级旅游景区;
5.市旗区地名;
6.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地名。
根据这些具体标准,可谓是百里挑一,精选110多个地名,相对全面而概括性地展现鄂尔多斯地名文化,并且由此揭示在无形中始终支配鄂尔多斯历史进程的内部隐蔽着的客观规律。
(二)内容归类与编排组合
《鄂尔多斯地名文化》,主要分为侧重于彰显自然景色的地名文化和蕴含人文历史的地名文化两大部分。
1.在彰显自然景色的地名文化中,根据具体内容细化归类为5个部分。
一是“自然生态,天地造化”。鄂尔多斯古陆、古海、高原、盆地、草原、沙漠、黄河几字弯、鄂尔多斯高原第一峰乌仁都喜山、中国第一敖包伊克敖包、鄂尔多斯地形最低处的准格尔旗龙口镇等自然生态,都是天地造化,而且把它们排列组合在一起,就是一副鄂尔多斯自然生态画卷。
二是“宜居家园,精心呵护”。鄂尔多斯国家生态公园、成吉思汗陵国家森林公园、库布齐国家沙漠公园、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蒙古鄂托克恐龙遗迹化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都是鄂尔多斯人精心呵护的体现绿色文明的宜居家园。
三是“放飞梦想,辽阔草原”。鄂尔多斯辽阔草原,是放飞梦想的好地方。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上海庙草原文化旅游区、马兰花草原旅游景区、苏泊罕草原旅游景区、锡林塔拉草原旅游区、油松王旅游区、鄂尔多斯野生动物园,都能够体验到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的草原风情。
四是“思绪连绵,神奇沙漠”。鄂尔多斯神奇沙漠,会流动,能唱响,沙丘浪波起伏,能够使游客惊讶好奇,思绪连绵。响沙湾旅游区、恩格贝旅游区、万通生态旅游区、银肯塔拉沙漠绿洲自然生态旅游区、大沙头生态文化旅游区、库布齐沙漠旅游区、鄂尔多斯库布齐神光响沙旅游区,都是沙漠旅游好去处。
五是“情深意长,湖泊河流”。湖泊幽静,河流奔腾。在人与自然的交流融合中,湖泊河流能够使人感悟情深意长的自然天性。在水镜湖休闲度假旅游区、七星湖生态旅游区、布龙湖温泉度假区、碧海阳光温泉度假旅游区、红海子湿地旅游区、黄河三盛公水利风景区、准格尔黄河大峡谷旅游区,领略上善若水、滋润万物的情怀与意境。
2.在蕴含人文历史的地名文化中,根据具体内容细化归类为8个部分。
一是“地方名称,各具含义”。鄂尔多斯市的前身是伊克昭盟。清顺治六年(1649年),以清制将鄂尔多斯部编为鄂尔多斯左翼前、中、后,鄂尔多斯右翼前、中、后6个旗。清乾隆元年(1736年),增设鄂尔多斯右翼前末旗。从伊克昭盟改为鄂尔多斯市,从伊克昭盟的鄂尔多斯6旗7旗到鄂尔多斯市的伊金霍洛旗、达拉特旗、准格尔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杭锦旗、乌审旗、康巴什区、东胜区7个旗2个区,不同时代的地方名称具有不同的含义。
二是“千年遗迹,文物保护”。鄂尔多斯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被评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萨拉乌苏文化遗址、朱开沟遗址、寨子圪旦遗址、十二连城遗址、霍洛柴登遗址、战国秦长城、秦直道遗址、明长城、阿鲁柴登战国墓地、碾房渠战国窖藏、统万城、城川古城、阿尔寨石窟寺等,留下来千年万载的历史遗迹。
三是“非遗文化,世代传承”。鄂尔多斯市有8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成吉思汗祭奠、察干苏力德祭、鄂尔多斯婚礼、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古如歌、漫瀚调、乌审走马竞技、六十棵榆树祭,都有世代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点场所,例如成吉思汗陵、鄂尔多斯婚礼文化园、鄂尔多斯民歌博物馆等。
四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鄂尔多斯,最具当地文化特色的地方是成吉思汗陵。成吉思汗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吉思汗祭奠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成吉思汗陵旅游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并且在此建成了成吉思汗陵国家森林公园,可谓是陵园、祭奠、景区、公园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成吉思汗广场、鄂尔多斯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鄂托克钱币博物馆,了解成吉思汗文化以及蒙古族城市文明、商业文明。母亲公园、托雷伊金祭奠敖包、窝阔台沙漠文化旅游景区,见证鄂尔多斯人对成吉思汗母亲以及成吉思汗之子的尊敬。
五是“清空杂念,静悟寺庙”。寺庙一般都建在景色秀美的风水宝地。寺庙旅游,可以把宗教文化与文化旅游结合起来。准格尔召、准格尔召旅游区、吉祥福聚寺、吉祥福慧寺、陶日木庙旅游区、佛教文化博览园、苏里格庙旅游区等,都是可以使游客静下心来,清空杂念,超越自我,得天地之精华,感悟天地人合一的文化旅游景点。
六是“遥望天涯,悠闲度假”。察汗部落,匈奴故里。察汗部落旅游区,是一家集匈奴文化、民俗体验、自然观光、休闲度假、生态农牧渔业为一体的旅游景区。九成宫旅游度假区,流传着“昭君出塞”“文姬归汉”的美丽传说,美人、才女都曾在此留下倩影萍踪和千年佳话。昭君城旅游区,由王昭君远嫁匈奴胡汉和亲时,途经此地并建有行宫而得名,“遥望长安”等景观惟妙惟肖。望尽天涯路,悠闲度假村,人生新境界。
七是“峥嵘岁月,红色记忆”。三段地工委是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最早开辟的革命根据地,旧址位于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说得对社区西北。城川民族学院,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所培养民族干部的学校,旧址位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城川镇城川中学校园内。1902年,乌审旗爆发了大规模反开垦、反奴役的“独贵龙”运动,独贵龙运动旧址位于乌审旗嘎鲁图镇人民政府驻地北。
八是“全域旅游,融合发展”。康巴什旅游区,是中国首个以城市核心景观带申报获批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6年康巴什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鄂尔多斯羊绒工业旅游区、万家惠欢乐世界游乐园、东胜动漫城旅游区、博源生态旅游区,促进文化、旅游、生态、特色产业等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