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包海山 //www.sinovision.net/?243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地方学融入信息社会

热度 1已有 875 次阅读2021-3-16 03:50 |个人分类:地方学研究|系统分类:科技教育分享到微信

      地方学融入信息社会
          包海山
      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学科知识体系为社会发展服务,就必须使地方学研究走进并融入现实社会之中。例如,鄂尔多斯学研究提出“三个走进”,即走进大学、走进基层(包括农村、牧区、企业、社区)、走进网络。杭州学也推动研究成果进学校、进社区、进景区、进企业、进博物馆、进公共空间等。
      相对而言,“走进”是单向推进,可以走出一条道路,主客关系没有改变;而“融入”是多向互动,可以形成多维空间,能够同创共享研究成果。因此,地方学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必然会“走出”研究机构的小圈子,走进并融入现实社会大舞台,使知识体系与应用服务融为一体,成为社会大众可以共同参与、分享成果的一种社会事业。
      鄂尔多斯学研究走进并融入现实社会,一方面是向社会展现、宣传、讲解、应用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是通过交流互动,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参与研究。2004年,时任市委副书记孙炜东在鄂尔多斯学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力求使鄂尔多斯学真正成为品牌地方学”的希望和要求,在谈到“鄂尔多斯学研究的发展”时指出:“鄂尔多斯学研究既要研究会牵头,又要争取社会广泛参与。鄂尔多斯学研究是立足文化而又涉及多个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课题,要想真正研究深、研究透、出成果,就必须有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这也是各地地方学发展过程中取得的一条成功经验”
      地方学研究要走进并融入现实社会,而目前地方学所走进并融入的现实社会是信息社会。因此,应该以研究和应用信息为重点,可以从信息社会、个体思维与全球互联网、命运共同体与全球脑这三个方面来探讨。
      (一)信息社会
  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自然界和人类世界的基本要素。人类的一切社会生产活动,都是通过调控思维的信息结构来改变物质结构以及发挥能量作用的过程。
  人类思维能力的提高以及社会发展进步,是不断发现、认识和应用物质、能量、信息的结果。相对而言,农业社会注重的是物质,工业社会是在物质基础上注重能量,而信息社会在物质和能量基础上注重信息,使物质、能量、信息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中,物质和能源是主要资源,所从事的是大规模的物质生产,而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目的信息经济活动迅速扩大,逐渐取代工业生产活动而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
  据有关资料,2006年3月举行的第60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52号决议,确定自2006年开始,每年5月17日为世界信息社会日”,这标志着信息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加快信息化发展,使信息化向纵深推进,推动信息社会建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所谓信息社会,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资源为基本发展资源,以信息服务性产业为基本社会产业,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基本社会交往方式的新型社会。信息社会的经济是以信息经济、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经济,信息、知识成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和物质、能量一起构成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资源。
  在信息社会,将会形成一批新兴产业,并促进新的产业结构的形成。一是信息技术革命催生一大批新兴产业,信息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信息部门产值在全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并成为整个社会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二是传统产业普遍实行技术改造,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而通过信息技术对传统能量转换工具的改造,使传统产业与信息产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处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三是在信息社会智能工具的广泛使用进一步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物质生产部门效率的提高进一步加快整个产业结构向服务业的转型,信息社会将是一个服务型经济的社会。
     在信息社会,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演变,新的就业方式开始形成,就业结构将发生新的变化。从波拉特统计体系来看,社会经济活动可以划分为四大产业部门,即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业。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的演进,劳动力人口依次从农业部门流动到工业部门,在工业化后期,农业人口和工业人口又流向服务业部门,在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新的就业形态和就业方式,劳动力人口主要向信息部门集中。传统雇佣方式受到挑战,全日制工作方式朝着弹性工作方式转变。信息劳动者的增长是社会形态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重要特征。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其信息业从业人员已占整个社会从业人员的一半以上。一大批新的就业形态和就业方式被催生,如弹性工时制、家庭办公、网上求职、灵活就业等。商业交易方式、政府管理模式、社会管理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二)个体思维与全球互联网
      信息社会区别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的主要标志是对信息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应用。以生产工具标识来看,农业社会是刀犁,工业社会是机械,信息社会是电脑和互联网。
      在某种意义上,人类的思维能力决定时代发展。从动物进化为人类,是因为人类具有了自我意识,具有了应用信息的能力。科学文化是人类思维的产物,而思维的载体从人脑扩展和延伸到电脑和互联网,使人类发展进入了信息社会。
      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这个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中,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运动这两个系列的一般规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而“人的头脑可以自觉地应用这些规律”。人类发现、认识和应用自然规律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恩格斯说:“正如可认识的物质的无限性,是由纯粹有限的东西所组成一样,绝对地进行认识的思维的无限性,是由无限多的有限的人的人脑所组成的,而人脑是一个挨一个地和一个跟一个地从事这种无限的认识”。在信息社会,使个体思维的人脑一个挨一个和一个跟一个地从事无限认识的活动借助于电脑和互联网,能够穿越时空、形成合力,在同一个平台互动交流、协同创新、融合发展。
      在信息社会,信息交流、互动、共享已经不再是最迫切的需求,而在全球化的同一个互联网平台上,对人类从古至今所有信息、知识、智慧,进行规模化、专业化、系统化的分析、识别、分解、重组、融汇、整合、创新,将会成为最大的挑战、机遇和发展方向,而且将由此带来人类社会发展方式的根本性的巨大变革。就学术研究来说,主要有两方面的转型:一是数据资料占有方式的转型,即大部分数据资料已经数字化,并迁移到互联网上,而且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巨量数据;二是研究组织方式的转型,即专家学者的“单位”印记被淡化,研究者合作的主要壁垒逐渐被打破,人们更看重的是观点、判断和预测,人们会变得很单纯,主要目的就是一个,探索客观规律。
      地方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探索规律,而规律对任何人来说都是相同的客观存在。因此,在信息社会,探索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客观规律的地方学研究,能够形成同一个主题、同一个平台的优势。老子曾经说过:“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两千五百多年之后,人类社会发展到了互联网时代,我们能够思深刻理解“得道者”的天才感悟与超凡远见。天下之理一样,人间天道相同。自然规律“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探索规律的思维以及所形成的科学文化,不受门户窗牖阻隔;它具有穿越时空的传承性、间接性、扩散性、创造性、共享性,因此“不出户”、“不窥牖”,就可以“知天下”、“见天道”。圣人“不行”、“不见”、“不为”,这是对物质形态的“存在”来说的;“而知”、“而明”、“而成”,则是对无形中支配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本质规律的探索和认知的“思维”来说的。地方学研究融入信息社会,能够在全球互联网平台,把全球地方学学科知识体系的联结点、小网格、大网络有机结合起来。
   (三)命运共同体与全球脑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培育共同体的文化灵魂和智慧头脑,在信息社会可以称其为信息互联的“全球脑”。全球脑可以促进人类利益和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也决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生存方式。
   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可以遵循自然法则来创造和改变世界,而自然界具有创造和改变人类的自然法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人为本是指“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在整个自然界中,包括人类在内的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人类利益和命运共同体需要以人为本的“全球脑实现从生产资料支配生产者向生产者掌握生产资料转变,体现人的主体地位,由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而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在回归人的自然天性中,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道法自然的“全球脑”实现同已被认识的自然规律和谐一致的生活
    1.以人为本的“全球脑
   信息的集成可以获得和形成知识,信息和知识的集成可以获得和形成智慧,而信息、知识、智慧的集成,可以构建“全球脑”,可以促进人类科学文化在一个巨系统内一体化协调和谐发展。也就是说,人类所意识到的智慧,都可以信息化、数字化,而任何信息和数字都可以穿越时空,在互联网平台重新排列组合,可以按几何级数迅速发展,这就是人类可以构建“全球脑”的根本原因所在。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具有资本属性的历史条件下,当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依以旋转的轴心时,人类普遍需求是把劳动从商品地位解放出来,以人为本,体现人的主体地位,发挥资本的工具作用,并且把生产资料由私人占有改变为社会占有。
   恩格斯说:“自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历史上出现以来,由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常常作为未来的理想隐隐约约地浮现在个别人物和整个派别的脑海中。但是,这种占有只有在实现它的实际条件已经具备的时候才能成为可能,才能成为历史的必然性。”
   可见,由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就实现它的实际条件来看,一方面,大数据、互联网等生产资料本身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另一方面,人类已经具备了足够的物质产品的生产能力,而主要缺乏的是合理分配和消费的智慧。在信息社会,可以把隐隐约约地浮现在个别人物和整个派别的脑海中的理想,通过互联网平台变成实实在在的能够惠及社会全体成员的科学。由于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及其规律,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而对其一切细节和联系,能够通过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在信息互联的“全球脑”中清晰地展现出来。
    2.道法自然的“全球脑”
   物质、能量、信息是彼此依存、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
   在人类自身自然的生命体及其世代传承中,物质结构的躯体是载体,躯体是各自独立的,在不断繁衍与消亡;信息形态的科学文化是灵魂,它能够以信息形态离开母体头脑、一个挨一个和一个跟一个的人脑中,穿越时空按几何级数创新发展。信息社会借助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科学文化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除了个体人脑的载体之外,还形成了信息互联的“全球脑”载体。
   “全球脑”能够沟通信息、传导能量。融合发展,就是把个人的全息图与别人的全息图以及整个人类的全息图拼接和融汇的过程。学者认为,通过调节与融合,使人脑和躯体产生的全息图进行“适应性共振”,这样我们就可以与不同的人们以及自然界发生微妙而有效的联系。人类的一种高水平的意识组成了知觉和感觉的精密方式,享有一个由两部分组成的自由:一是关于时空领域中“能量流”和贯穿场域的“信息流”的由自己决定的选择权利;二是对于两者的反应的能力,完善自身自然条件。越来越多的反应决定因素因为处于生物进化的较高层次而被内在化了,从而产生了物种的自由水平的上升。信息社会将从根本上改变学科建设的方式方法以及整个人类的知识结构,芯片技术、传感器、云计算的飞速发展让万物相连和无处不在的智能化成为普遍,计算机、互联网与生物技术的结合正呈现出人机共同进化的可能。
   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源于对客观存在的自然界的各种定律的发现、认知、应用。正如思维必须遵循认知规律及支配生命和自组织的定律一样,技术元素也必须服从思维、生命和自组织——包括人脑——的定律。技术元素包括人类发明所具有的“繁殖”动力,这种动力促进新工具的制作和新的科技发明,鼓励不同技术进行沟通以实现自我改进。这个系统开始具备某种自主性。人们越深入了解科技发明的整个系统,就越意识到它的强大和自我繁殖能力。无论生命的定义是什么,其本质都不在于DNA、机体组织或肉体这样的物质,而在于看不见的“能量”和“物质”形式中包含的“信息”。同样,随着科技的物质面罩被揭开,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内核也是观念和信息。生命和科技似乎都是以非物质的信息流为基础的。在场域中,信息不仅可运动、保存,还可通过与时空领域的相互作用被生产出来。信息逐渐积累被渐渐地“内化”演变过程,调节我们的大脑使之与其他事物和其他人的全息图发生适应性共振,意味着超出自我界限和感官限制的意识,成为一种更宽阔的超越个人的意识。当人们产生超越个人的意识,开始意识到彼此之间、同生物圈的、同宇宙的深厚联系,同远近不同的人与科学文化产生更大的共鸣,对动物、植物及整个生物圈的敏感性也增加。当科技被生物激活之后,我们就得到了能够适应、学习和进化的人工制品,从而我们就拥有了一个崭新的生物文明。工业时代的标志是机械设计能力的登峰造极;而新生物文明的标志则是使设计再次回归自然,将工程技术和不羁的自然融合在一起。
   总之,包括人的自身自然内在的整个自然界,都具有道法自然的自我创造的潜能,即“上帝的创造不是我们察觉得到并栖居其间的宇宙本身,而是宇宙自我创造的潜力”。作为类主体,人类的终极目标是回归自然,是天地人合一并且共同道法自然。在这种发展与回归中,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道法自然的“全球脑”。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1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