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民生与创新创业
包海山
如果说在本质意义上人们最普遍的需求是实现全面而自由发展,那么在现实社会中最大的问题是劳动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问题。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只有通过创新创业才能有效解决劳动就业问题,而只有在有效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基础上,才有条件现实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据中国政府网报道:2020年5月28日,李克强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细数民生这本“大账”。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但是有6亿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们平均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李克强说:“1000元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现在又碰到疫情”;“对他们的困难,我们要给予救助,但是从根本上说,还是要帮助他们就业”。他说:“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天大的事情”。
劳动就业、创新创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这些都密切相关,是一个系统工程。对此,可以从两个方面探讨。
(一)从劳动本质上改善民生
一般认为,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依等。
民生问题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上的具体内容:一是指民众基本生计状态的底线,侧重“生存状态”问题;二是指民众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侧重“生计来源”问题;三是指民众基本生存线以上的社会福利状况,侧重“生活质量”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教育、分配、社保以及民众的生存状态、生计来源、生活质量等,都与资本和劳动的关系直接相关。
在劳动处于弱势地位,劳动被资本所支配时,能不能就业是问题,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业是天大的事情;在劳动与资本处于平等地位时,即人们既有劳动能力又有资本时,则有机会有能力自主创新创业;当能够体现人的主体地位、发挥资本的工具作用时,人们将实现全面而自由发展。
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的实质是使劳动成为“出卖给资本的一种商品”。于是,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言:资本“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灵光。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
把劳动从商品地位解放出来,是民生问题最根本性的改善,这也是人类共同面对的全局性的重大社会问题。马克思指出:“劳动的解放既不是一个地方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涉及存在现代社会的一切国家的问题,它的解决有赖于最先进的各国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合作”。把劳动从商品地位解放出来,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这需要世界各国、每个地方都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广泛而深入合作。
(二)共同遵循规律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存在着严酷的社会现实。一方面,我国近10亿劳动者,近2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各类技能劳动者,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让每个有创新创业意愿的人都拥有自主创新创业的空间,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让自我发展的精神在群众中蔚然成风,这是多么壮观的发展景象;另一方面,也有数据表明,“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9年,而几乎98%的创业者必然失败”。
面对创新创业的必然趋势以及目前几乎98%的创业者必然失败的现实,探索和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必然规律,从而实现科学发展,这显得非常重要。如李克强所言:“我们所说的发展,是就业和收入增加的发展,是质量效益提高和节能环保的发展,也就是符合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科学发展”。
21世纪真正的科学发展,是人类共同从盲目资本主义向科学社会主义转型发展。
恩格斯认为,马克思有两个伟大的发现,即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开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而正是“由于这些发现,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现在首先要做的是对这门科学的一切细节和联系作出进一步的探讨”。
在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依以旋转的轴心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现在首先要做的是对这门科学的一切细节和联系作出进一步的探讨。笔者在百篇系列博文中写了社会资本不断高度集中的规律、竞争:资本集中的最强有力的杠杆之一、信用:资本集中的最强有力的杠杆、社会资本高度集中的引力中心、资本目的的改变、资本构成的改变、资本实质的改变、资本完成历史任务方式的改变、劳动解放、家庭发展、劳动分工与阶级划分、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双创融合发展、产业融合发展、市场融合发展、生产者自由平等的联合体等十几篇博文,就是努力对资本和劳动关系的一切细节和联系作出进一步的探讨。只有共同探索和遵循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客观规律,人们才能顺应创新创业的必然趋势,避免盲目创新创业的失败,提升科学创新创业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