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地方学
包海山
对地方学,可以先从“地方”和“学”两个方面来初步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地方学”。
(一)地方
地方,一般是指地面的某一个特定地区,地点,各行政区等。例如,广州、粤港澳大湾区、岭南、中国、亚洲、全球等等,都是一个地方。
每个地方的范围大小是相对而言的。无论根据行政区域还是地理单元来划分,每个地方都是地球自然村里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地球自然村本身也只是一个地方。
地方学研究的地方,可以小到一个村落、一个地点,大到一座城市、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地球自然村,因为这些原本是彼此相连、密不可分的一个有机整体。
地球本身不仅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也是宇宙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其产生和运行的内在本质规律。
中国古代有天圆地方的地理观念,如《淮南子·天文训》:“天圆地方,道在中央”。
老子认为“域中有四大”,即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道在天地之间,有天道、地道、人道,而天地人最终都道法自然,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总体而言,地方学研究的地方,有自然生态,有人文历史,有支配自然生态和人文历史的自然法则。
(二)学
学,作为动词,有学习、讲学、读书、效法、接受教育、钻研知识、获得知识等词义;作为名词,有教育机构(学校)、知识方面自成系统的主张、理论(学说)、某一门类系统的知识(学科)、同一门类系统的知识中由于见解等不同而形成的派别(学派)等词义。
地方学之“学”,是指学科知识体系。
目前很多学者对科学知识分为三大领域,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在此,据有关资料分别作简介并简要探讨学科融合的必然趋势。
1.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是以定量作为手段,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等基础科学和医学、农学、气象学、材料学等应用科学,它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经验即生产斗争经验的总结。自然科学认识的对象是整个自然界,即自然界物质的各种类型、状态、属性及运动形式。认识的任务在于揭示自然界发生的现象以及自然现象发生过程的实质,进而把握这些现象和过程的规律性,以便解读它们,并预见新的现象和过程,为在社会实践中合理而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界的规律开辟各种可能的途径。
2.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是关于社会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广义“社会科学”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称。社会科学所涵盖的学科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人类学、民俗学、新闻学、传播学等。一些学科,如人类学、心理学、考古学、生态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社会规律是一种特殊的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的本原是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综合体现了多种自然规律的具体内容,它按照一定的时空顺序、逻辑结构、作用方式进行有机地配合,以产生某种相干效应,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客观规律。社会规律以更充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征来体现自然规律的客观规定性特征,人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前提的,在本质上是自然规律的客观规定性在更高意义的体现。
3.思维科学
思维科学,是研究思维活动规律和形式的新兴科学。研究思维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思维的物质基础、语言及其对思维的作用、思维的历史发展及动物“思维”与机器“思维”等,还包括应用方面的研究。
思维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思维的生理机制。2.个人思维、社会思维;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及灵感思维的具体规律及其关系。3.思维规律的具体应用。思维科学理论体系包括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3个部分,涉及哲学、逻辑学、心理学、思维生理学、脑科学、人工智能、计算机软件工程等广泛学科和领域。
由于思维是大脑的功能,大脑思维功能发挥作用所获得的认识成果就是所有科学知识。因此,思维科学就明显地处于本源和根本的位置,认识与运用思维科学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就是一个十分重要和迫切的问题。思维知识的学习可以优化个人知识结构。通过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反思与评价,可以相应地改造、制作既有知识,形成具有内在一致性、系统性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思维能力,使个人知识得到最有效地发挥。系统学习思维科学知识可以使人深刻认识与理解思维,达到思维的自觉、自由,能选择最佳思维方式展开自己的思维;会反思、评价自己的思维,不断发展自己的思维;会理解和评价他人的思维,明确其得失成败;能科学地指导、教育他人理解和展开思维;能更好地理解通过思维创造了的种种文化,并通过文化更深入具体地理解思维,同时能更好地学习和创造文化。
4.学科融合
学科融合,是指承认学科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融合的活动。
从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所有学科最初都以混沌不分的形态包含于哲学范畴内。从15世纪末和19世纪初开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若干学科分别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学科的分化是学术研究深入和细化的结果,而学科的融合是找到各学科细节的内在联系的必然。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由于研究一些复杂的问题需要多个学科的知识,学科发展又出现了融合的趋势,传统经典学科间的界限被不断打破,一些交叉学科和多学科的研究领域开始大量出现。学科的融合需要学者经常性地在学科的边界开展交叉学科的研究,具有多种学科知识背景的学者更容易将知识融会贯通,产生创新的思想。
也有学者提出超学科的概念,认为跨学科还是基于学科的基础之上,它难以超越学科的界限而进入共融状态。我们要去探索事物的深层规律而不是关心新学科的建立。事物的存在本身是以其内在规则而不是学科划分为据的,而我们的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划分多是依据事物的表面现象进行的。这个意义上的跨学科,仍然是跨现象的学科,是表面事物的学科。其实,现象后面的探索(包括“问题”意识)才是超越性的、才可能是真正超学科的。超学科就是以普遍公理和新兴的认识论为基础,在教育或创新系统中对所有学科和交叉学科进行的协调,这样的协调是一种研究、创新和教育间多层次的系统化合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超学科” 做了这样的描述:“超学科”要在不同的学科之间,横跨这些不同的学科,取代并超越它们,从而发现一种新的视角和一种新的学习体验。
总之,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科学本身的发展,决定了科学的突飞猛进与融合发展。如恩格斯所言:历史的发展使“一种能够有计划地生产和分配的自己的社会生产组织”,“日益成为必要,也日益成为可能。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将从这种社会生产组织开始,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中,人们自身以及他们的活动的一切方面,包括自然科学在内,都将突飞猛进,使以往的一切都大大地相形见绌”。他说:“理论自然科学把自己的自然观尽可能地制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而在任何时候都必须用思想的首尾一惯性去帮助还不充分的知识”;“一旦对每一门科学都提出了要求,要它弄清它在事物以及关于事物的知识的总联系中的地位,关于总联系的任何特殊科学就是多余的了”。
科学文化所研究的对象原本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任何学科分类只是由于认识能力的局限性所划分的,因此一旦弄清每一门科学在事物以及关于事物的知识的总联系中的地位,那么关于总联系的任何特殊学科就是多余的了,科学将自然而然地融合发展。
(三)地方学
探讨地方学,一般容易联想到有关“地”和“方”的各种学科。
有关“地”的学科很多,例如地貌学、地磁学、地热学、地震学、地名学、地图学、地史学等等。我们可以简单了解几个综合性的学科概念。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越来越大,地质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地球资源、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地质学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到人地相互作用。
地理学,是关于地球及其特征、居民和现象的学问,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部分。自然地理学调查自然环境及如何造成地形及气候、水、土壤、植被、生命的各种现象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人文地理学专注于人类建造的环境和空间是如何被人类制造、看待及管理以及人类如何影响其占用的空间。因为以上两者的原因,使用不同的方法令第三领域出现,为环境地理学。环境地理学在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成果上,评价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地球科学,是系统研究地球物质的组成、运动、时空演化、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机制的科学。主要包括地质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大气科学、遥感科学、海洋科学和空间物理学以及新的交叉学科(地球系统科学、地球信息科学)等分支学科。地球科学是一个大题目,纵横几万里,上下数亿年,几乎辐射到自然科学的其他各个领域。对地球的认识同世界各民族的起源、历史、文化乃至这个世界文明的进展,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有关“方”的学科有方志学。方志学,是研究方志现象运动规律的科学,研究方志的产生和发展、类别和功能,以及编纂理论。方志是综合记述一个地方各种情况的著作,内容包括自然、经济、历史、文化、人物、风俗、灾害、文艺等,大多以行政区域为单位,也有以山、水等为单位的。在中国,方志有着悠久的历史,留传下浩翰的卷帙,如今仍在普遍进行修志工作,这在世界各国是无可相比的。
地方学不同于地球科学和方志学,但是系统性研究地球科学和方志学研究的所有内容。
相对而言,地球科学几乎包含了相关地球的所有自然科学,也包括人文社会科学,例如地质学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到人地相互作用,环境地理学评价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关系等。地方学与地球科学的主要差别在于研究地球和人类的角度和侧重点不同:地球科学侧重于自然科学,是从研究地球的角度研究地球上的人类出现和发展;而地方学侧重于人文社会科学,是从研究人类的角度研究其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即地球自然村的演化规律。
地方学与方志学的主要差别在于,方志学主要研究方志所记述的有形的事物和现象(所谓上记天、下记地、中间还记空气,就是不记思想和规律),而地方学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无形的思想和规律(认识和把握规律的思想能够穿越时空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方发挥作用)。方志有封闭性,只记述某个特定地方的事物和现象,而地方学有开放性,不仅立足某个特定地方,同时跳出地方看地方,以更开阔的视野、在更大的系统内研究各个地方之间的必然联系和互动关系。
总之,地方学,是在地球自然村这个地方,研究地球科学、方志学,研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促进科学融合发展。从人类直觉、思维和认知的角度来讲,如果说“域中有四大”,即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那么“地方学”是以“人法地”为切入点,研究天地人共同道法自然的学科知识体系。